标签:
杂谈 |

现在全国已获审定通过发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12套,初中语文教材有8套。总的来看,这些教材在体现课改精神、落实新课标(实验稿)的理念和目标方面,都做出各自的努力。和课改之前的同类教材比较,现有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有更加丰富多样的人文内涵,在内容选择和编排方式上也更活泼,都能注意到能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情境性、趣味性、综合性,练习设计也力求开放、多元,口语教学得到空前的重视,综合性学习成为一个新的亮点。这些都是成绩,凝结着在座的诸位主编和专家的心血,应当充分肯定。
但是对照新课标的要求,还有就是站到十年课改之后所达到的新的认识高度来观察评价,也会发现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问题与不足。最大的问题是彼此趋同,个性不足。本来,“一纲多本”就是要发挥各个地方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不同风格特色的多种教材的竞争。但是现在“竞争”是有,那是发行推广方面的竞争,而教材本身特色、质量的竞争,并没有很好形成。
另外,现在多种教材都往人文素质教育靠拢了,这是个进步,也是课改推进的结果,应当充分肯定。但是也有两种情况,有的教材往素质教育靠拢,并没有脱离语文教学的规律;有的则轻视甚至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把语文的含量稀释了,甚至把教学秩序打乱了。
所以修订教材还是要全面理解课标,尊重教学规律。我主张努力做到四个字——守正创新。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吸收中外教材编写成功的经验,又要沉得住气,不搞颠覆性改动,毕竟还要考虑教学的连续性,以及一线老师如何使用。
现在社会上对语文教材很多批评议论,媒体每隔一段就会把语文拿出来炒作,弄得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很紧张。我们修订编写教材,不能完全受社会上的批评炒作左右。那种动不动把现下的教材视为“垃圾”,甚至鼓吹要“对抗语文”的颠覆一切的思路,以及“翻烧饼”的做法,是不可行的,既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制造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