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该如何面对爱人的离开?

(2016-03-24 14:44:47)
标签:

杂谈

 我们该如何面对爱人的离开? 


“死亡”是人类最大的隐忧。卢梭认为,意识到死亡及对死亡产生恐惧是人类脱离动物的一个标志。换句话说,只有人类才会对死亡这件事费尽心思,尝试各种方式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然而,面对死亡,什么才是最合适的态度?至亲至爱终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我们的哲学将告诉我们如何直面并获得“救赎”。


我们该如何面对爱人的离开?


我认为悼逝我们所爱之人有三种方法,或者也可以说是三种让我们自己对此有所准备的方法。


我们可以接受佛教的忠告(几乎和斯多葛学派的建议完全一样)。它的总纲就是不要执着这样做不是出于漠然(佛教和斯多葛学派一样强调慈悲和大爱的胸怀),而是出于预防:如果任由自己在爱欲中执着不舍,后果肯定痛苦不堪,因为生命本就无常,而每个人都终究难逃一死。而且情执着不但预先就剥夺了我们的幸福与平静,还让我们无法享有自由。“执着”这个词本就已经说的很清楚,是执取,是黏着,简单说就是不自由;如果我们想要挣脱爱的网罗,唯有尽早践行不执着的智慧。


我们该如何面对爱人的离开?


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解答来自于强势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因为它宣扬肉体复活而非只是灵魂复活。它还许诺,如果我们和所爱的人共同实践在上帝中的爱,我们就会享有与他们团聚的幸福;因此,执着只要放对了地方,谁还会说不合适?这一许诺在福音书中以拉撒路复活的故事为象征。耶稣基督与一般人一样,为朋友的死而哭(佛陀绝不会允许自己这样做)。他之所以会哭,是因为以人形现身的他,内心深处也感受到这一分离之痛如同悼亡。可是当然,他知道自己很快就会再见到拉撒路,因为爱比死更强大。


这两种智慧,两种 救赎教义,可以说几乎在每个点上都截然对立,然而你也看到了,这两者所处理的问题并无不同,都是关于我们所爱之人的离去。


我们该如何面对爱人的离开?


如果你要我告诉你我内心真正的想法,我会说这两种态度就算再怎么深刻,对我都不适用。我不仅无法不执着,我还根本不想放弃执着。我非常清楚随之而来的痛苦,因为那种苦涩滋味我也曾尝过。然而,就连藏传佛教都承认,要想真正体验不执着,只有离群索居去过修道生活;这样才能获得自由,避开尘世牵绊。老实说,我觉得说得一点没错。所以,我只好放弃对佛陀教义中般若的追求,就像我已经放弃斯多葛学派的智慧。我会对其报以尊重与理解,但同时也会与其保持绝对的距离。


我们该如何面对爱人的离开?


我认为基督教的提案要有吸引力的多,唯一一个小问题是我不相信。如果它所说的一切全都属实,我很乐意接受。我想起我的朋友弗朗索瓦·福勒这位我所敬重的历史学家。有一次他受邀上读书节目,主持人问:如果真的遇到上帝,你想对他说什么?福勒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不信神的人,而他竟也毫不犹豫地像个基督徒般答道:“快进来,你的亲人都在等你!”


换做是我,我也会像他这么说,只是我也像他,同样不信。


因此除了等待灾祸降临,除了尽量不去想之外,还能怎么办?


我们该如何面对爱人的离开?
我们该如何面对爱人的离开?


也许果真无能为力,又或者,也许可以不带幻想,静静地就只为自己发展出某种智慧。例如,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在父母在世时与他们彻底和解,因为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制造很多紧张,因为在那之后,不管基督教怎么说,也总是太迟了。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与我们所爱之人的对话不会永无止境地持续下去,那么,或许我们就该找个时间协调出一个结论。


我认为无论如何,父母都不应该在重要的事情上欺骗孩子。我自己就知道一些人直到他们的父亲死后才发现自己不是父亲亲生的;也许是因为母亲有了外遇,也许是因为自己的是抱养的,使得他们原本以为的父亲并不是真正生物学上的父亲。不管怎样,这类谎言所造成的创伤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远非因为实情一旦揭露,无可避免地会以悲剧收场;更是因为在这位非寻常意义的父亲不在后,已是成人的孩子再也无法和他倾谈,再也不可能去理解这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一种沉默、一种想法、一种态度;他多想为这些赋予一个意义啊,只是再也不可能了。


我们该如何面对爱人的离开?


这样说也许就够了,因为我已经说过,这种爱的智慧必须由我们每个人自己去操练,而且最重要的,必须是静静的。但我同时也认为,在佛教和基督教之外,我们也应该学习用成熟的方法去爱和生活,这包括借由天天将死亡铭记于心。这样做不是出于病态的迷恋,而是为了寻得此地当下我们当行何事。应当为与我们相爱但终于有一天将会离我们而去或是被我们弃留在这世间的人做些什么。尽管我们还远远谈不上已经拥有爱的智慧,但我确信,它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就像是一顶尊贵的王冠,它将会为那终于摆脱宗教和形而上幻影的人本主义加冕。


人生难得是心安:另类西方哲学简史》:法国前教育部长的一堂私密人生哲学课,用西方哲学的智慧告诉你,如何面对生死、成败、悲喜和苦乐,如何用哲学创造美好的生活。


我们该如何面对爱人的离开?

《人生难得是心安:另类西方哲学简史》

(法)吕克·费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