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家】郑才千解密魔方墙找茬到底有多难

(2016-01-15 17:33:10)
标签:

杂谈

今晚《@最强大脑》有个挑战项目:星际迷航,据说挑战者是@最强大脑郑才千 的粉丝,或许这个项目是受“魔方墙找茬”项目的启发吧。魔方墙项目,震撼了很多人,包括范冰冰刘强东郭敬明,也有人说简单,我们听听郑才千本人的独家解密,他是怎么从63000个色块中找出不同来的?另外,单独提醒一下,本微博还有郑才千新书转赠活动!


【独家】郑才千解密魔方墙找茬到底有多难

作者:郑才千

【独家】郑才千解密魔方墙找茬到底有多难我在刚出版的新书里,讲了《最强大脑》第一季挑战“魔方墙找茬”的故事,虽然我已经介绍了魔方墙的原理,但是有部分读者反馈,还是没有太明白。第一季到现在已经2年了,网上有很多人讨论这个项目,大家的认知大体有三类:

    1、哇塞,好厉害,怎么做到的?(谢谢夸奖,不过,评审其实早就说了原理。)

    2、呵呵,不就是斗鸡眼吗?谁都会,有什么难度?这也算最强大脑?(同学,是不是最强大脑下面便知分晓!

3、厉害,这种数量和面积远远超出了视觉智力的极限,不愧是全场最难项目!(学霸,我们做朋友吧!)

说到挑战原理,其实在节目当中魏坤琳教授和国际评审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cGoven脑研究所所长罗伯特教授(Robert Desimone)早就已经点出了难度所在,同时也点出了原理。他们用到了几个比较重要的词“深度视觉”、“独立控制眼球”、“面积”、“格子”。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

要迅速找到不一样的地方,需要我们进入深度视觉状态。

我们都知道,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三维的,而我们的每一只眼睛看到的世界其实是二维图片,只有当双眼视图合成时,才能够感知到真实的、立体的世界。所以之前HTC和夏普都推出过双后置摄像头的手机,主打3D拍摄。当我们把左眼视图与右眼视图合成时,会产生景深(比如HTC M8的双镜头就是如此),影像变得更加清晰,不一样的地方也更容易发现。这就是深度视觉。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说了。你讲了半天不还是3D图吗?一对眼,有什么难的?这就是问题的核心了!

 

深度视觉需要独立控制眼球的能力,不可简单概括为“对眼”。

对眼似乎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然而回到原始的定义,我们的目的不是对眼。眼球运动有两种,一种是向外、一种是向内。要能够全方位的控制眼球运动才是真正的高手。对眼只是向内,而且没有准度的对眼不一定可以形成真正的深度视觉,反而有可能造成雾里看花的结果。

当然,通过科学的研究,控制眼球进入一定程度的深度视觉我认为很多人都可以掌握。

 

真正的难点在于格子数量和面积。首先是格子的数量,如果20个色块找不同,肯定很容易发现,那么200个呢?2000个呢?当然是越来越难。至于节目里面的45000个和63000个,大家可以自己去想

【独家】郑才千解密魔方墙找茬到底有多难 解决了格子数量这个问题还是不够的。魔方墙的面积是一个更大、更直接的挑战。有些人用软件生成了魔方墙,格子数量也很多,说很容易找到,但是他们没想到,电脑屏幕最大几十英寸吧。而中外PK中的魔方墙面积接近50平方米!!罗伯特教授研究的就是视觉领域,他说“这面墙已经大得超越了视觉的范围”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可以试一下,拿一张有字的纸在眼前从视觉中心缓缓移到边缘,看看自己能够看清多大范围,可以发现我们的视觉清晰范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那么,难题来了:距离魔方墙太远肯定看不清那么小的色块,距离魔方墙太近则眼睛只能看到部分色块。既然如此,选择中间一点的位置不就可以了。

tooyoung too  simple!对于大多人来说根本就不存在这个位置。要不是看不清,要不然就是看不全。就好像一个高度近视眼的人让他一眼看清满满一黑板的字,这个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一个人视野足够大,视觉辨析力足够精细,有极强的视觉空间智力,才可能一眼看清50平方米的魔方墙上面63000个细小的6色魔方色块!这就是罗伯特教授所说的“超越了人类脑力的极限”的含义,基于以上的诸多数据,他认为“这个挑战难得不可思议”,因此,这个项目才会被裁定为全场最难项目!【独家】郑才千解密魔方墙找茬到底有多难

能完成这样项目的人虽然少,但还是有的(自恋状)。但是,具体到当时的情况,最大的难点在于:1、魔方墙迟迟无法搭好,选手不能现场测试;2、选手无法自己在家训练。

这种情况下,节目组怎么对我挑战这个项目这么有把握?还让我第一个上场?主要是因为赛前对我进行的脑力测试,确定了我的脑力在各个方面得分都极高,符合标准。对于我而言,有大把稳妥的记忆项目可供选择,怎么敢去“作死”?这就是我no zuo no die的性格!跟节目组一拍即合后,我就开始琢磨方法。最后有了大家看到的结果。

可能大家有疑问:这个脑力测试是神马?这个得分很高,就可以完成变态项目?靠谱吗?其实,魔方墙这个项目更多依靠选手的流体智力。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类。这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流体智力就像流体(气体和液体,比如氧气和水),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它可以渗透到人们的各种智力活动当中去,流体智力高的人简单说就是:做什么上手都特别快,很有悟性。晶体智力则是指这种智力像晶体一样可以不断生长,晶体智力主要指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吸取前人经验、技法等来提高,一般所谓的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就是指晶体智力。很显然,家里面没有魔方墙天天练习,也不像记忆法有专业比赛去切磋。这玩意也就只能靠流体智力了。而从测试的角度来讲,流体智力测量还是相对准确和容易的,它测试的是人的原生态智力。对于眼球控制能力的测试倒不是很多,因为眼球控制能力只是表象,背后真正重要的是视觉空间智力。

但是,即便如此,节目组和我还是有点担心的。真正录制的时候,陶子姐给我选择色块的时候,我在挑战椅上的时候还是有些忐忑,一面告诉自己一定会成功,另一方面也有些许的犹疑:面对这么大的魔方墙,我应该怎么样才能最快地看出来,我想的那些策略会有用吗?不知道能否一击即中。

【独家】郑才千解密魔方墙找茬到底有多难    随着蒋昌建老师的“请上挑战位”,我快步走到魔方墙前。眼前的魔方墙非常大,非常密集。我放松我的眼球让接近40平方米的墙一次性收入眼底,然后单独“派遣”我的视觉注意力分散到45000个色块上面,感知它们每一个的不同。由于灯光的关系,有的色块会发生光反射,色彩会发生偏差,对于这种情况我只能独立控制眼球聚焦再次确认。最开始眼睛有些胀痛,毕竟魔方墙面积非常大,要注意到上面的45000分之一的小格子,犹如在摩天大楼顶端看清楼下路人的指甲涂了什么颜色!在适应了这种疼痛之后,终于,不一样的地方跳入我的眼帘,“我看到了!”

而国际赛中,弗朗克前辈作为专家,把题目出到了魔方墙的最边缘,也是“下手狠辣”,我看到了时候心中一惊,佩服不已!

    有的朋友说,哦,是深度视觉原因啊,那我也经常对眼联系吧。对此,我给练习者的建议是:可以尝试把眼球向内侧或者外侧进行独立控制,但是不要死板地进行对眼,否则很容易伤害眼睛。推荐的方式是向外侧。可以从手机屏幕开始尝试,逐渐扩大。不过,视野与视觉辨析度都与生理结构有关,千万不要强行加码,以免伤害身体。

 

    有的朋友说,哦,是深度视觉原因啊,那我也经常对眼联系吧。对此,我给练习者的建议是:可以尝试把眼球向内侧或者外侧进行独立控制,但是不要死板地进行对眼,否则很容易伤害眼睛。推荐的方式是向外侧。可以从手机屏幕开始尝试,逐渐扩大。不过,视野与视觉辨析度都与生理结构有关,千万不要强行加码,以免伤害身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