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教育中,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与责任

(2023-05-17 05:47:57)
标签:

感悟

启迪

家教

分类: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与责任
阅读数:1565

报名徐影老师课程、院校选择、专业课答疑请添加小宇老师Vx:17600651263或者置顶微博加企业微信

家庭教育中,除了母亲外,父亲在教育上的作用与责任有哪些,一起来看看,我们提到过“家校社协同育人,重视家庭教育”,但是很少单独把父亲教育拎出来说,原因如下
 

从教育效果来看,父亲的教育影响和效果与母亲的同等重要,社会更多的强调母亲的的陪伴和责任,忽视了父亲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和作用,但其实,男主内,女主内的职业基础基本瓦解,一些男性从职场回归家庭,参与到家务中,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从家庭教育的系统性履行父教责任

从家庭教育的整体角度,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履行父教责任提供启发与借鉴。家庭教育说起来很简单,其实是系统性工程。
完整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育环境营造。家长要带头为孩子树立榜样,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传承优良的家风,为孩子健康成长创设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是做好家庭教育决策管理。家长要处理好教育与其他事务的关系,搞好家庭教育分工,优化教育投入,整合家庭内部教育资源,选择校外教育资源,商讨决定孩子人学升学、职业规划等大事。
三是负责家庭教育日常事务。家庭教育日常事务主要包括学习内容安排,监督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通过生活照料、陪伴、游戏.劳动等活动,培育、引导、监管孩子,在孩子入学之后,学校教育是主渠道,家长需要处理与学校相关的事务,沟通家校关系,配合学校完成日常教育任务。

虽然上述家庭教育的三方面内容都非常重要,但从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角度看,第三方面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工作。完整的父教应该从以上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仅从负责日常家庭教育事务这一个角度来评判。

父教指父亲教育孩子,那么如何深入的理解这一内涵
从家庭的具体情况来探讨家庭之间的异质性较高,教育中的人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普遍意义上的人,家庭也是一样,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要结合不同家庭的具体情况来看待父亲教育。

首先,要防止出现父教决定论或父教优势论父教很重要并倡导加强父教,这是对的,但不能以此为依据武断地觉得父教决定成功。比如,有人认为,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比母亲带大的要高,不仅能够在学校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胜够更成功;还有人认为,孩子从父亲身上可以到重丰富、广博的知识,能更广泛地认识自然托会,能通过操作和探索变换多样的活动,逐推拍养烈手操作能力、探家精神,甚至有人认为缺失戈救的孩子容易“缺钙”,即缺乏远大理州和坚毅品质。这明显是带有决定论色彩的判斯实际上,父亲和母亲都重要,各有优势,应该在力育人,但这种合力是具体的,分工与合作应与家庭具体博况相一致,父教与得教都不具有决定性四东。

其次,要注重父亲缺失情况下的“父教”向题。现实中有两种父教缺失:一种是有父亲情况下的父教缺失 (“丧偶式”教育),这些父亲需乏引导、规范,这里不做讨论:另一种是没有父亲情况下的父教缺失(包括事实没有和有名无实)完全由妈妈独自教育。如果一个家庭父亲真的能失,这意味着母亲必然要担负起母亲和父亲两种角色任务,尽可能弥补父教的缺失,并注重以下四方面的培养。在认知上注重抽象思维、发散恩推、批判思维、创造思维等内容:在人格上,社重独立性、责任心、领导力等;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自己的主张,强调过程和享受过程,家长自身的榜样性作用,在资源上,注重丰富孩子的成长环境,接触不同的学习内容,尤其要注重体育。
 

最后,要注重将父亲的性别特征转变为教育优势。父亲与母亲,首先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区分这是先天的、客观的;然后是社会学和文化意义上的区别,这是后天的、主观性的。父亲因男性基因而更多具有雄性生命体力量感、占有欲、统治力、威严感等,母亲因女性基因而更多具有雌性的慈爱心、同情心、温柔度。教育者要基于性别而不能受制于性别。父亲和母亲都要有爱,可以在爱的表达方式上基于性别呈现出差异,父亲和母亲都要严格管理,但严格的表现形式和尺度也会基于性别有所分别。对于不同的受教育对象.父教应该有所差异。比如,相对于男孩来说,父亲对于女孩承担着更多性别教育的责任,需要教育女孩加强对同性和异性的认识,确立女性的性别认同感和性别分寸感。


那么,如何从完整的系统的家庭教育视角下进行父教?
首先,父亲不应缺席孩子的家庭教育实践,全程参与孩子的成长之中。其次,父亲应该是孩子的模范,与母亲一起搞好家庭关系,承优良家风,爱国爱家,孝敬老人,平等相待相互关心,彼此尊重,协商包容,团结邻里。孩子在健康而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再次,父亲和母亲一道,统筹家庭教育资源,树立正确的才观,保持合理的教育期待和学业期待,不断发孩子的成长动力,做好生涯规划。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在日常教育事务承担方面,父亲和母亲一起协商日常家庭教育事务责任主体,会理分工。

一般来说,由于儿童早期需要母乳喂差加上母亲天然的亲和力和慈爱心,应以母亲教育为主,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为辅;孩子一岁半之后,父亲要不断深度介人,根据家庭资源状况成合理分工格局。父母分工格局中往往会形威-主一次的搭配,这样有利于节约教育成本。决定主次,一要根据双方的意愿,二要根据优势,三要符合家庭整体利益。但无论谁主谁次,辅助任一方要支持、配合主导方,不要在孩子面前公闹矛盾,协商解决分歧,达成教育共识。

 

父教还有很多可以探讨的话题,但总体亲说父亲应该更多更主动地担负起家庭教育职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时代赋予父教的新命题

本文可用作家庭教育相关的主观题做答,用作例证,比方说如何更好的提升或者实现家庭教教育都可以

本文节选自《中华家教  2022年第363期<父亲教育的内涵与责任>》

发布于 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