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小学赵英宾 《小小建筑师》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2010-11-17 22:36:35)
标签:
赵英宾建筑材料小小建筑师橡皮泥综合实践教育 |
分类: 小学综合 |
《小小建筑师》教学设计
文昌小学 赵英宾
适用年级:四年级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在实践中找出最适合制作房子模型的建筑材料和连接材料。
2、能用比较的方式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3、通过活动使学生产生对制作房子模型的兴趣,体验制作过程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亲自实践,用比较的方法找到适合做房子模型的材料。
2、难点:在活动中体验制作房子模型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教师作品牙签、棉签、吸管、方便筷、小棒、橡皮泥、双面胶、透明胶、线。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PPT建筑物的图片】。
欣赏建筑物图片:谁认识这些建筑物?
2、出示老师做的房子设计图和房子模型:这是老师做的房子,大家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体验做一名建筑师的乐趣呢?
3、出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小小建筑师”。
二、观察、研究、分析样品:
1、我的房子结不结实?怎么看出来的?(大底座、三角形、材料坚固)
2、说明什么是“建筑材料”和“连接材料”。出示标记。并总结:看来如果想要让我们的房子做得很结实,就要复合一下三点——大底座、三角形、材料坚固。
3、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房子?
三、活动1:找到适合的连接材料。
1、活动开始,:
出示四种连接材料和五种建筑材料。
T:每个小组都分到一种建筑材料和四种不同的连接材料,首先我们要通过实践找到最适合的连接材料。(指小球)
T:活动之前,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幻灯片上的活动提示:
T:大家听明白了吗?只有五分钟时间来实验,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在五分钟之内把四种连接材料都尝试一遍。开始活动。
2、分析:
T:时间到,接下来我们来听听各小组的实验结果。
分析哪种连接材料最适合:从坚固程度、制作速度等方面谈。
T: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最适合的建筑材料是____。
四:活动2:找到适合的建筑材料。
T:通过刚刚的实验,可能有的同学也发现了,并不是所有的建筑材料都适合用____连接,那么接下,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哪种建筑材料和_____最匹配?好吗?
这次在活动时,请同学们尽量搭建出完整的房子,看看谁的房子能搭得又高又坚固。
五、展示评价
1、展示作品:说一说,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哪种建筑材料最适合搭建房子?为什么?(从坚固度、长短等方面分析。)
2、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践尝试了五种建筑材料和四种连接材料相互搭配,发现____和_____是最适合制作房子的材料。在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搭建的房子也是各式各样,我想问问大家,你对你们小组的作品满意吗?如果不满意,你认为要怎么改?(2人到3人)
3、T:其实除了我们,还有很多达人建筑师也热衷于制作房子的模型,大家看。【PPT纸膜大厦、牙签大厦等】同学们感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像他们一样尝试制作更漂亮,更坚固的房子模型。那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小小建筑师》教学实录
文昌小学 赵英宾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在实践中找出最适合制作房子模型的建筑材料和连接材料。
2、能用比较的方式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3、通过活动使学生产生对制作房子模型的兴趣,体验制作过程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亲自实践,用比较的方法找到适合做房子模型的材料。
2、难点:在活动中体验制作房子模型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教师作品牙签、棉签、吸管、方便筷、小棒、橡皮泥、双面胶、透明胶、线。
四、活动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建筑物图片。
T:谁认识这些建筑物?
S:这些建筑是索菲亚教堂、文庙和龙塔。
T:这些建筑漂亮吗?坚固吗?
S:漂亮,很坚固。
出示老师做的房子设计图。
T:老师也觉得这些建筑很漂亮,所以我也仿照它们设计了一个房子。看,这就是老师设计的大房子,好不好看?
S:好看!
T:你们想不想看我做好的房子模型?
S:想!
老师拿出房子模型。
T:这就是老师做的房子,大家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体验做一名建筑师的乐趣呢?
S:想!
T: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次“小小建筑师”。
老师出示课题。
T:我的房子结不结实?
S:不结实。
T:为什么不结实?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S:因为它是中空的。
S:因为做它的那个小棒是塑料的。
S:因为它小棒和球的连接口没完全连上。
T:哇,大家观察得可真细,那么你们说,如果我想要把房子做得结实点,要怎么办呢?
S:(仔细观察)要有一个大的底座。
S:可以用三角形进行稳定。
T:为什么要用三角形进行稳定呢?
S:因为数学里学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T:非常好,还有什么做法可以使建筑物变坚固?
S:做房子用的材料要是坚固的。
T:做房子的材料我们一般分为“建筑材料”和“连接材料”。(出示黑板)建筑材料就是我用的这个小棒,连接材料就是小球,大家明确了吗?
S(点头)
T:好,这么说,看来我的房子要想做得结实,需要符合以下三点:大底座、三角形、材料坚固。是这样吗?
S:是的。
T:如果你来做房子模型,你想用选用什么材料?
S:牙签、筷子、吸管……
T:大家说得真不少!老师也从生活中发现、找到了一些可以做房子模型的材料,分别是牙签、棉签、吸管、方便筷、小棒和橡皮泥、双面胶、透明胶、线。
教师出示四种连接材料和五种建筑材料。
T:今天我们就来从这些材料中找到最适合做房子模型的建筑材料和连接材料。每个小组都分到一种建筑材料和四种不同的连接材料,首先我们要通过实践找到最适合的连接材料。(指小球)
T:活动之前,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幻灯片上的活动提示:
T:大家听明白了吗?只有五分钟时间来实验,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在五分钟之内把四种连接材料都尝试一遍。开始活动。
教师到各个小组去巡视指导。
T:时间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各小组的实验结果。
S:我们小组通过实践发现,橡皮泥是最适合的连接材料。
T:大家同意吗?
S:同意!
T:为什么其他的材料不适合?
S:我们发现双面胶粘不住牙签和棉签。
S:我们发现透明胶粘吸管时不结实。
S:我们发现线缠筷子实在是太慢了。
S:橡皮泥能很快就粘住这些东西,而且最容易团出来,制作快。
T:大家分析得非常好。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最适合的连接材料是橡皮泥。那么接下,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哪种建筑材料和橡皮泥搭配最适合。这次在活动时,请同学们尽量搭建出完整的房子,看看谁的房子能搭得又高又坚固。
教师到各个小组巡视指导。
T:好,时间到。请各小组结合你们的作品说一说,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哪种建筑材料最适合和橡皮泥一起搭建房子?为什么?
S:我们小组尝试的筷子,通过尝试我们发现,筷子不是最适合的建筑材料,因为它太大了,橡皮泥粘不住。
S:我们小组尝试的是吸管/小棒,我们也发现不适合,因为它太轻了。
S:我们尝试的是牙签,它上面有尖,扎透了橡皮泥。
S:我们尝试的是棉签,我们发现挺适合的,因为棉签的两头是棉花,可以很好的和橡皮泥连在一起。
T:那么通过第二次的实验,我们发现最适合用橡皮泥连接的是哪种建筑材料?
S:橡皮泥!
T:今天我们通过实践尝试了五种建筑材料和四种连接材料相互搭配,发现棉签和橡皮泥是最适合制作房子的材料。在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搭建的房子也是各式各样。其实除了我们,还有很多达人建筑师也热衷于制作房子的模型,大家看。
老师出示PPT图片。
S:同学们如果感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像他们一样尝试制作更漂亮,更坚固的房子模型。那么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小小建筑师》教学反思
文昌小学 赵英宾
“小小建筑师”是选自陈树杰教授主编的综合实践教材里的一个活动内容。本活动属于实践探究类,我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兴趣入手,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学习思路,组织活动过程。
一、预设与生成:巧妙处理才能化险为夷
本次活动开始时的导入,和我预设的有些不同。在预设中,我在出示自己的房子模型后,会问学生“漂不漂亮?坚不坚固?”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说出“坚固”以及坚固的理由。而且在学校进行试讲的时候,学生的表现也如我的预设一样,活动顺理成章的过渡到房子模型坚固的三个条件,引出制作材料的问题。
而在实际讲课的时候,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回答。“不坚固!”学生们都摇头。“再看看,不坚固吗?”我的头上冒出了冷汗,头脑迅速的回转着,“为什么不坚固啊?”我决定听听学生的理由。“因为它里面是空的。”“因为它那个塑料的小棒看很不结实。”“因为小棒和那个连接用的小球没连紧。”学生们其实观察得很认真,很细。
“那你们觉得我的房子要想做得坚固,要怎么办?” 听了学生们的回答,我决定继续追问下去。果然,学生在我的逐步深入的追问下,也说出了使房子坚固的三个条件,现场化险为夷。
课后我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在我前面“导”得不够,如果我在出示自己的作品前,对欣赏的建筑图片做一些“它们都很坚固”的说明;在出示作品时,不急于问是否坚固,而是先说明一下这是房子的框架,并且将模型放在桌面上,先不要晃动它,让学生们观察,用“觉得它是否结实”来提问,效果会更好一些。同时,出现这种情况也侧面说明了我预设得不够充分,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下,教师该如何引导。在以后的活动中,我需要考虑得更周全,更细致,才能使活动更有效的开展。
二、选择与限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究
在这次活动中,我将五种建筑材料分别分到了五个小组,每组一种建筑材料,而连接材料则是每个小组都有同样的四种。在活动中有两次尝试:第一次是通过四种连接材料的分别与单一的建筑材料组合,找出最适合的连接材料;第二次是用找出来的连接材料和建筑材料组合,找出和这个连接材料最匹配的建筑材料。第一次尝试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在短短5、6分钟内就要完成实验,如果没有非常明确的分工,是很难全部完成的。这一点在现场也得到了证实,由于选择太多,活动时间又短,导致于有的小组根本不能深入尝试每一种连接材料。
所以在第二次实践时,我在找出最适合的建筑材料这一目的后又加入了“完成剩下的连接材料实验”,鼓励学生找到最匹配的连接材料和建筑材料,同时还要建出房子的模型。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但尝试了他们认为比较好的连接材料,也发现了在第一次实践中没有发现的问题。这次的总结达到了预期效果。
看来,在活动中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尝试活动,才能使学生发现问题。但如何更有效的调控活动时间以及内容,做到更有效的活动,才是今后最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