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民生银行零售业务占比看未来增长潜力
(2012-11-25 18:47:28)
标签:
转载 |
分类: 民生银行 |
从民生银行零售业务占比看未来增长潜力
“再过几年,零售就有可能占到半壁江山甚至超过对公业务,这是我的基本判断。”——董文标
以上这句话是民生银行当家人对零售业务的定性判断,我就依着这个判断来定量分析一下看看,未来若干年以后的民生,在零售业务这一块的前程。民生的零售贷款业务,主要在1,个人经营性贷款,即商贷通业务,2,信用卡业务。3,个人按揭业务。4,个人消费性贷款。目前来说民生在零售业务上面,贷款余额超过存款余额,那么我就从贷款这一块去看看吧。
民生中报贷款数据显示,贷款总额13033亿元,其中对公贷款9157亿元,占比70.23%;零售贷款3875亿元,占比29.74%。也就是说,目前民生零售贷款业务占比还不足三分之一,假如在2016年年末,也就是在民生20岁生日时达到平分秋色,那么意味着在未来的四年半时间,零售贷款业务将有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也许这就是民生“两次腾飞”的部分内涵吧。
这样吧,长话短说,我就假设三种不同的对公业务增长情景,在未来四年半,模拟计算零售业务在达到占比50%情况下需要的增长速度。通过建立模型计算显示:
一,假设在对公业务年均增长8%的环境下,零售业务假如要达到平分秋色,那么零售业务必须达到年均增长30%,2016年末贷款余额25700亿元,年均增长16.3%。这是个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就算是在央行严格控制总量增长的环境下也能达到。
二,假设在对公业务年均增长10%的环境下,零售业务假如要达到平分秋色,那么零售业务必须达到年均增长33%,2016年末贷款余额28100亿元,年均增长18.7%。这是个努力一把也可以达到的目标,但假如央行严格控制总量增长,那么就存在困难了。
三,假设在对公业务年均增长12%的环境下,零售业务假如要达到平分秋色,那么零售业务必须达到年均增长36%,2016年末贷款余额30600亿元,年均增长20.9%。这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需要解决零售存款约束的问题,需要股权融资补充资本金的支撑,需要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不然无法实现。
很显然,以上三种情景,在没有股权融资的的环境下,中间那个更符合可能性。假如进行股权融资,且央行适度放松总量控制,那么第三种情景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只不过我们这些老股东不一定能获得额外收益,因为需要股权融资来支撑,来摊薄。假如在央行严格控制总量增长的情况下,那么就只能实现第一种情景。
如此看来,民生当家人看起来的豪言壮语,还是存在实现可能的。在这里,能否如期实现计划,其中的瓶颈约束主要在于个人存款的增长,这是个很难突破的瓶颈约束。我想,当家人大概已经胸有成竹了吧,要不然就真的是大嘴巴了。
就民生未来利润增长的角度来说,由于目前的风险资产收益率已不低,净资产收益率也不低,费用收入比也不高,所以未来继续提高的幅度相当有限。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商贷通占比的提高,随着非息收入占比的提高,随着信用成本的平稳计提(维持拨贷比2.50%),除2013年以外,实现利润的增长率大概可以超过贷款规模增长10%左右,也就是比贷款规模增长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的利润增长率,但很难超过4个百分点。
如此,以今年实现每股净利润1.30元为基础,从谨慎的角度出发,未来四年的利润年均增长18%左右,2016年末的每股净利润将达到2.5元左右。在不考虑现金分红的情况下,每股净资产将达到13.8元左右,年均增长24%左右。
假如从乐观的角度出发,那么未来四年利润的年均增长可以达到22%左右,2016年将实现每股净利润2.85元左右。在不考虑现金分红的情况下,每股净资产将达到14.5元左右,年均增长25%左右。
届时假如市场估值提高至15倍市盈率的合理水平,那么银行股十年十倍的计划将提前实现。做梦吧,呵呵。
顺便在这里说一下,我并不愿意从悲观的角度出发去预测去判断,因为以我的能力,看不见未来存在悲观因素的可能性。当然,也许是我太乐观了,就是个乐观主义者。
另外,再说句题外话:民生的商业合作社规划有可能从2014年末的一万家(今年末成立二千家),提高至未来的二万家,厉害的跑马圈地战略,怎么就有放卫星的感觉。
又:民生市场价通过两年来的相对强势,就短期来看,民生的市场价相对于浦发兴业已有所溢价,不具备估值优势,已达到与招商平起平坐的地位。未来的股价会如何运行,我不知道,只能看市场运行。对于我个人来说,目前没换股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