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平安触发“股价保卫战”?

(2012-05-16 21:24:30)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国平安

评论:再融资、职工股减持两座大山已经移开,中国平安已经走上价值回归之路,A股回到50元以上是必须的。

  搬掉阻碍股价前行的两大“巨石”

  发行价33.8元,7个月后攀升至最高价149.28元;2008年11月份跌至19.9元,目前市价40元出头。这就是中国平安5年A股征程留下的K线轨迹。昨日,公司公告称,平安员工合股基金拟将其旗下新豪时、景傲实业、江南实业的股份,分多次转让给四家战略投资者。

  加之前段时间公司可转债融资尘埃落定,一时间券商内部群情激昂,认为阻碍平安股价前行的两块“巨石”已然搬掉。《金证券》记者了解到,昨日多家券商紧急调高公司目标价,激进者甚至调高至65元,相比现价有近五成上升空间。在市场的一派乐观情绪下,中国平安股价“保卫战”将一触即发?

  员工股减持风声鹤唳

  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登陆A股。彼时,作为员工持股平台,新豪时、景傲实业、江南实业合计持有平安8.6亿股,占总股本11.7%,根据减持方案,未来三到五年每年减持不超过30%。

  2010年3月1日员工股解禁,据近两年的交易记录显示,解禁股开闸以来平安员工股总共仅减持了股份总额的12%。《金证券》记者查询过往记录发现,员工股曾在2010年四季度被减持1.18亿股,减持价格为58.19-65.81元,自此以后公司员工一直抱“惜售”心态。

  尽管员工股实际减持比例不高,却足以让市场风声鹤唳。截至2012年5月14日,中国平安A股较H股折价15%,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溢价12%、10%和22%。而在中国平安发布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上市流通的提示性公告前一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A股分别较H股折价8%、9%、11%。

  海通证券一研究员直言,“中国平安增长和治理处于行业前列,但估值一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因为股价长期受制于员工股解禁。”

  锁定期不明仍留担忧

  昨日,中国平安公告称,根据已签署的协议,四家战略投资者——对外经济贸易信托、北京丰瑞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天津信德融盛商贸公司和林芝正大环球投资公司,将受让新豪时和景傲实业60%的股东权益,以及江南实业38.004%的股东权益。此外,交易各方也就上述三家公司剩余的股东权益达成了交易意向。

  按照协议,股东权益转让价格根据转让协议签署前20个交易日公司A股收盘价的平均价确定。公告显示,截至2012年5月11日,公告股权转让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均已经完成。而在3月份披露的2011年报中,员工股尚未进行股权间接转让。

  因此,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上述4家公司接手成本可能在40元左右,这与目前股价大体一致。”

  按照中国平安内部说法,“前述4家战略投资企业此次接手平安员工股,不仅是看重平安股票的投资价值,更是出于对平安长远战略以及管理层的认同,因此,均表示愿意在履行持股公司承诺的基础上长期持有平安股票。”

  申万研究员孙婷判断,“四家公司为战略投资者,预计短期不会在二级市场上减持。此次股权转让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对于平安股价的冲击,并给出了安全边际。”但《金证券》记者接触的研究人员则表示,“按照公司的说法,这四家投资者是否长期持有公司股票,取决于持股公司的承诺。但是目前持股公司未对‘不予出售’作出承诺,因此上述四公司能否长期持有平安股票并无法律约束。”

  势单力薄能否狂飙?

  长期压制中国平安股价的最大因素,还包括再融资阴影。近些年,中国平安致力于各业务线快速发展,对资本的需求较大。2008年公司再融资失败,尤其让投资者心有余悸。

  2011年12月21日,公司宣布发行260亿可转债,股价同样出现较大幅度下跌。据了解,目前公司可转债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预计三季度实施,发行6个月后可转股。

  广发证券研究员曹恒乾判断,“260亿融资结束后,平安在未来2-3年左右时间没有再融资的压力。”

  昨日,多位券商人士向《金证券》表示,“员工股减持压力骤减,再融资暂歇,公司股价天花板就此打开。”券商研究员也纷纷调高公司6个月目标价,低的为52.65元,高的达到65元。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谨慎表示,“保险行业上市公司少,联动性不强,盘子普遍又大,很难出现大涨。”

  5月15日,中国平安股价逆市稳步上扬,尾盘收涨3.43%,报于42.19元,与全天最高价相差无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