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险公司如何估值?

(2012-04-22 14:40:15)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国平安

评论:不管怎么算,40元的平安是低估的。

转载自流水白菜的博客。 (2012-04-20 16:22:43) 保险公司如何估值?转载

任何公司的估值都离不开一系列的假设,保险公司也不例外。因此,保险公司从一般意义上的估值,和其他公司的估值是相通的。

大的原理相通,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的估值方式。甚至不同行业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估值方式。

保险公司包括寿险公司、产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等等,以下是寿险公司的估值模式:

保险公司估值的核心在于两点:

第一,投资收益必须用跨越牛熊的观点。当然,如果市场不这样估值,那么熊市底部买入就会获得股价的双击;牛市顶部买入就可能双杀。

第二,中国的保险公司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估值方式是不同的,因为中国保险公司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大,因此,保险公司具有超越GDP增速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能。新业务倍数是理解的关键。对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假设是由中高速增长,中速增长,低速增长,永续增长4个环节所构成的

(一)

保险公司的估值,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内含价值。包括:净资产和有效业务价值。

保险公司如何估值?


很多人不理解保险公司,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有效业务价值的意义。保险公司卖的保单类似于卖房子,收益除了首付,每年还得到保户续期的交费。

保险公司如何估值?

从上图可以看出,假如一份保单是10年交费的,那么,除了第一年,被保险人,在未来的九年里,还是要不断的交费。如果被保险人,在前期提出退保,是要赔偿保险公司的。

这两年由于各种原因退保率大增,退保率达到百分2左右。而在正常的情况,退保率都在1以下。退保率是双输,被保险人损失了钱,保险公司损失了后期的收益,同时破坏了保险公司以及保险行业的形象。因此,退保率是衡量一个公司好坏的指标之一。

每一年的新保单,第二年就成为有效业务价值。因此保险公司的积累一方面来自于净资产,另外一方面来自于有效业务价值---单纯看净资产是无法衡量保险公司价值的,就像你不能说一套房子就值一个首付。


(二)

保险公司的估值,由于内含价值是基本确定的,区别主要是对于新业务价值的判定上。

这两年保险行业的整顿等各种原因,保险公司的业务极端低迷。目前平安、太保、国寿、新华股价隐含的2012 年新业务倍数分别为2.3 倍、6.4倍、6.9 倍、8.9倍,分别对应2013 年、2014 年、2014 年、2015 年的清算价值。清算价值对应的新业务倍数,意味着保险公司保单不再增长。

保险公司如何估值?


上图看出,中国的保险公司未来空间极大,不仅不是夕阳行业,而且是确确实实的朝阳行业,还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目前对保险股的估值,显然是一个极度悲观的预期。


而在08年,券商给保险股的估值非常高,比如下面对平安的估值,新业务价值达到了43倍,但目前,估值只有2.3倍。

【我们对平安寿险未来15年一年新业务价值的增长结构、增长速度、永续增长率进行个性化分析。采用11.5%的公司基准贴现率,得到六种情景数据,其中在3%永续增长率下,新业务乘数为36倍—53倍。我们采用情景三43.1倍作为合理新业务乘数,其隐含的增长率结构为:2009-2013年分别增长24%、21%、20%、20%、20%,2014-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15%,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0%,永续增长率为3%。】

(三)

如果以极其保守的计算,10倍的新业务倍数来看,目前保险股都低估很多。

保险公司如何估值?

而如果根据中国未来的GDP/CPI,保险深度,密度,等保险公司依赖的关键数据来考察,那么,保险公司的合理估值,保守来看也在20倍的新业务价值

潜龙兄曾经以这个方法给平安估值过,可以参看他的博客:

我给平安估值的一些假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cf1cb0100z1qb.html

(四)

递延税的推出毋庸置疑。

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商业险,通过税收政策推动养老险的发展。年初温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提出“搞好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尽管劳动社会保障部与保监会就额度划分尚存争议,审批需要走流程,但尽快落实国务院精神是主线,不容质疑。最近有券商认为早则六七月就会推出。

而递延税的推出,由于三大保险公司前期做足了准备,因此,对三大保险公司的推动是必然的。如果参照台湾的经验,中国的养老险将迎来黄金的5-8年的爆发增长。

(五)

人们的情绪总是容易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去年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3.5-4,使得人们怀疑保险公司是否有能力做到5.5的投资收益,因为他们不知道过去几十年的统计下来,世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平均是5.5-7.5。他们也忘记了保险公司在06年7-8的投资收益,07年12-14的投资收益。他们甚至没想到,如果保险公司要达到5.5的目标,买国债都可以超出。对于中国未来保险公司的保单增长也是这样。

(六)

平安在所有公司的估值最低,主要是两个原因:

1、当时上市的时候平安负担最重,90年代的高利率保单人寿是剥离上市,而太保所占比例不大。因此,在保险公司的各种假设上,人寿极度保守,而平安高于其他保险公司。这个假设差距,目前只需要近百亿左右的资金即可填补(09年平安的净资产减少96亿,补提了准备金;剩下的,还有大几十亿,通过更高的评估利率假设,使得这部分利差损影响在未来逐年释放)---有观点认为,平安除了08年,在大多年份的投资收益都好于其他的保险公司,因此,其相关假设是合理的。

此外,个人认为,平安的评估利率假设无法做到人寿的保守程度,主要是人寿有嫁妆,所有的历史负债都给剥离了,所以有条件这么做;太保的比例小,压力小,而平安的历史负债压力最大。同时,未必极度保守就是好事情。

2、在熊市里,职工股的减持和融资是不可逾越的心理压力和资金压力。

此外,有些人认为综合金融理当折价,这没什么道理。富国恒生都是混业经营,没有人认为富国恒生应该折价;台湾一大把的金控公司,估值也不低于其他纯粹的保险公司。这几年,平安的综合金融这几年交叉销售风生水起,是平安业绩好于其他公司的原因之一。无论何种方式经营,最终,各种因素叠加,业绩说话。

 
评论 |
  • 新浪网友2012-04-20 18:18:11 [举报]

    终于坐上了头把交椅!感谢白菜,从26开始买平安,一直买到现在,以前买平安是觉得他便宜,现在买平安,是坚信他便宜,看了你的文章,才知道他的确便宜!谢谢分享!~
  •  

  • 道简法严2012-04-20 21:41:04 [举报]


    平安控股深发展,肯定是两利,但是,将来的利益分割,是倾向于发展,还是平安,会怎么倾斜呢?按照屁股决定脑袋,是应该是倾斜于平安的。花菜兄能否对这个问题论述一下。这个问题,我手头的资料太少了。

    博主回复:2012-04-20 22:11:08

    等一季报出来再看。

  • 有谦2012-04-20 22:17:56 [举报]


    平安既要把平安银行做大,同时,也希望伺机增加在平安银行的持股比例。长期来看,也许平安银行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说不定平安又来个低价定增。。。--这方面平安不怕闲话的。。。

    在目前深发展与招行、民生等还有显著差距的情况下,我先不买它了。也许下一轮牛市可以考虑。
  • nini2012-04-20 22:58:28 [举报]


    学习了.。。
  • 凡尘2012-04-20 23:06:34 [举报]


    巴菲特在2012年的公开信中更是透露了如下信息:“我们的保险运营业务产生的是“浮游资金”(float),这意味着浮游资金的成本要低于零。”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保险机构其实是拿着客户的钱来帮它们自己赚够钱的同时还要从客户那里再赚相应的保费!而保险机构所贩卖给客户的不过是近似无本的‘承诺’。这么看来要保险其实还是要靠客户自己,如果能够知足尽量立足于安全之地,避免自己涉入无谓的风险之中,就能自己给自己在心理上上一道免费的保险。

    博主回复:2012-04-20 23:24:06

    巴菲特说的是产险,巴菲特的产险公司也有很多年是承保亏本的。如果不开车当然无需要买车险。巴菲特的年报不谈公司的时候可以看;但谈公司,就必须先了解行业,而且不是一般的了解行业,要比内行更内行的方式去了解,这在大多人的能力圈以外。

  • zhgh2012-04-21 01:13:54 [举报]

    感觉人寿简单些,多买了点,其次依次为太保和平安,正好与白菜兄的低估程度分析相反。不得不说,虽然看来白菜兄和潜龙兄以及其他人的许多分析,我还是看不懂保险,汗ing。但感觉中国的覆盖率仍很低,而且人民收入在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也会使人们增加对保险的投入,这个行业应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作为股票投资的配置之一而买入了。另外就是觉得比买基金好些,因为是用别人的钱来为我们赚钱,何乐而不为呢,再就是看不惯基金的国内投资风格,觉得它们比较短视,而保险公司可能看到更长远一些,也更稳重一些,——例如它们买入了大量的银行股。

    博主回复:2012-04-21 06:41:53

    平安的确定性高。简单说,就是平安会怎么走,业绩会如何变化,是算得出来的。这关系到战略、企业文化等因素。此外,巴菲特是做投资的,所以他是在用别人的钱。但作为保险公司,谈不上用别人的钱,是在经营。绞尽脑汁的去承保,去配置。

  • liurong472012-04-21 01:14:57 [举报]

    都觉得平安好,就是保险里面涨幅最差,市场总是反方向

    博主回复:2012-04-21 07:01:09

    市场的归市场,公司的归公司。但最终,市场的价格终究还是会回到价值的身上。

  • 无名浩然2012-04-21 10:53:05 [举报]

    金融控股公司最主要是风险控制,平安的风险控制要放到首位,然后是创新

    博主回复:2012-04-21 11:06:11

    平安的创新,其实就和我们的QQ、微博一样,在中国刚开始算新东西,但在国外是老东西。20年前,国外已经开始混业经营,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所以混业经营的风险其实比大多人想象的小。

    金融危机后,金融业的风险是最小的时候,因为人人谈风险,经营的机构监管的机构更是小心谨慎武装到牙齿。这就和一个地方发生车祸一样,看到的人开车或者行走在路上都更加小心。

    所以目前阶段我倒是不怎么担心风险的问题。平安面临的两大难题,一是人员工资去年增加了百分50,二是保单增长乏力,我不知道平安怎么破这个局。原先的想法就是等政策,不知道平安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 新浪网友2012-04-22 10:29:41 [举报]

    保单增长乏力是必然的,因为过去骗保太给力,今后也好不到那里去,坚决看空保险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