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为什么一定要发行可转债
(2011-12-24 00:38: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国平安 |
评论:以下文章转载自流水白菜的博客。
目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仍然不容乐观,如果2012
年投资方面难有惊喜的话,有些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将触及150%的底线。中国太保的偿付能力相对比较乐观,在对太保产险进行注资和太保寿险发行次级债之后,两家子公司的偿付能力有所缓解,但由于明年形势仍不乐观,我们预计两家子公司在2012
年仍面临一定的100-150 亿的融资压力。中国人寿尽管在今年发行了300
亿的次级债,但我们预计年末的偿付能力可能会降至170%附近,那么明年可能还需要200 亿-300 亿的融资需求。
假设明年资本市场的下行,假设2013
年资本市场有所好转。根据保监会的规定,作为资本性负债的可转债原则上可以纳入实际资本计算,因此我们在预测2012
和2013 两年的偿付能力时假设可转债发行后直接计入实际资本。这样的话,中国平安集团2012 年和2013
年的偿付能力可能达到165%和187%。
保险公司补充偿付能力有多种途径,包括发行次级债、可转债、股东注资、定向增发和公开市场再融资等。我们认为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的可能性较大。中国太保的两家子公司合计可能还有150
亿的发行额度,中国人寿可能还有700
亿的发行额度,发行空间还比较充裕。但是,在保监会明确保险集团不能发行次级债的情况下,平安寿险和平安产险可能分别还有60亿和40亿的次级债发行额度,整体看对偿付能力的积极作用有限,我们认为,2012
年中国平安在完成A 股可转债发行之后,将寻求次级债和H股再融资相结合的资本补充方案。
--------------------------------------
平安为什么不是发行次级债,因为它的额度只剩下100亿元。(不够用,也不敢用尽)如果市场明年继续走坏,发完次级债也一样要融资。
平安偿付能力的困境主要有几个因素:
1、保险行业一直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债券收益率低且少;股市持续低迷。保险行业总体遭遇偿付困境。
2、当年富通失利,资本金受损。
3、平安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平安产险寿险连续几年的高增长,对资本金消耗极大。同时控股深发展,耗资近500亿,使得资金变得非常紧张。
简言之,如果不控股深发展,平安不会出现资金饥渴。如果没有出现1和2,平安的资金也不会出现紧张的状态。如果明年股市不再下跌,那么,平安的资金面就可以得到彻底的缓解。
其实平安即使不融资,也会被市场以莫须有的理由狠狠跌下来,今年就好几次了。上次还是跌停的方式。
所以,索性就融资了,绝了市场瞎扯的机会。
在一个市场舆论被强烈操控的市场,小股票,新股为了获得比境外市场高5倍10倍的估值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一样,当大盘股起来的时候,我认为,也会有一种舆论让这些股票高估了再高估,正如今天低估了再低估一样,正如中国石油卖出48元的价格一样。
中国市场短短20年,就能够无数次的达到总体市盈率50-60倍的原因。而国外,一两次后就再无傻瓜了。
---------------------------------------
晚上看到新浪又在涂黑人寿(中报显示,9只持有重庆啤酒的大成基金中,人寿集团和股份公司在公布持有人数据的4只基金中持有份额都排在第一位。同时中国人寿万能险-国寿瑞安也在3季度增持重啤353万股。),感觉黑手又出动了。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持有大量的基金,而这些大量的基金,占其投资不过几个点罢了;更何况,人寿长期持有的大城系封基的成本极低,已经有非常高的利润了。
为什么不提人寿的股票持仓今年总体是战胜指数的呢?
这个话题,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谈谈。所谓有机会,就是等平安大涨之后。
一个自我中心的人,有利有弊。其弊端,就是老是不顾外界的因素,做出不和适宜的事情出来。平安这次再次做了市场的替罪羊,活该!平安可转债,对H股是绝对的利空,对A股来说是中性。高估值的股票要出货,总是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从今年大部分时间对银行股莫须有的攻击可以看出端倪。当然,这种事情过两年看会比较清楚,但过两年看,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平安目前的替罪羊和08年不同。当年平安的价格是现在的三倍,内在价值是现在的三分一。因此,料想,这只羊当不了几天。市场上羊多的是。此外,招行今年配股,下跌幅度其实不到百分十;民生发可转债,涨幅在百分十以上。转一个内容:
国信证券-中国平安-601318-260亿可转债融资电话会议纪要 1、260亿可转债在转股以前,是否可以注资给子公司? 可转债只有转股才能补充资本,不可以注资子公司,但可以补充运营资金。目前集团手里还有一些钱,可以注资。 保监会鼓励各种工具补充资本,公司积极争取尽早进入资本,补充偿付能力。 可以置换集团手里原有的资金用于注资,但可转债完成的时间点在明年下半年或2013年。 2、260亿可转债是否包括在20%一般授权里?是的,包含在里头。 3、集团偿付能力目标? 深发展按完全并表计算,拉低了集团偿付能力。保监会没有明确指标具体要求,公司平衡各种利益,希望集团保持在150%以上。 4、11月份最新的偿付能力数据?深发展定向增发150-200亿后,偿付能力会下降多少? 目前以10月底数据作为参考,年底会再公布数据。深发展股权比例从30%提升到52%时影响比较大,之后影响比较小。现在已经按深发展100%比例计算资本。 5、为什么不发次级债? 经过了股东各方利益考评。今年出台保险集团新的办法,集团公司不能发次级债。产险、寿险已经利用次级债。产险46亿,寿险40亿次级债。可转债可以根本解决问题,次级债会到期,最后4年余额会每年递减20%。可转债融资成本更好一些。发可转债后,资本金掌握在集团手里,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投入到各子公司里头,积极推动各子公司提高偿付能力。 6、A股额度已用完,港股额度如何利用?现金分红比例预期? 260亿可转债实施要到明年3季度前2个月,时间上A股没有再融资的可行性。H股目前没有计划。 过去上市以来分红比例20%-30%,现在短期资本紧张,管理层根据各方利益和股东需求,做好平衡。 7、发可转债以前是否有次级债计划?下半年以来,偿付能力下降因素分解? 可转债完成要明年3季度才能完成,公司会做好短期资本规划。目前产寿还有次级债额度,如有方案会尽快向保监会申请,流程短一些。 集团偿付能力从200%下降170%左右,因素包括市场波动、业务发展消耗资本、并表影响20个点。 8、260亿可转债偿债次序在普通债之后,是什么考虑? 保留了一些弹性,希望补充营运资金之外,可以满足保监会批准的其他资本补充工具。 9、深发展和平安银行最新状况?深发展2-3年资本金的需要? 按原计划平稳进行之中。整合比较复杂,包括业务、机构、网点、客户等,但进程顺利。目前深发展已经获得平安银行90.75%的股权。银行和集团其他子公司互为代理的业务已经开展。 明年会向深发展定向增发150-200亿额度,提供未来2年的保障。随着市场波动,定向增发价格没有调整余地,但额度会在150-200亿范围里调整。 10、A股价格比港股价格低:为什么不在港股融资?今年上半年在香港已经做了定向增发。 H股公开增发,需要国有股东的支持。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不高,很难支持。 AH配售,需要A股股东70%同意。按照对股东的了解,把握比较低。 A股可转债是比较符合监管支持的方向,而且转股价可能有溢价。 香港发债需要发改委和国务院批准,成功概率比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