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取暖
(2011-11-19 17:48: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国平安 |
评论:深发展,300亿金融债、平安定向增发融资,再加上60亿协议存款,深发展未来3年确实要大发展了。深发展和平安抱团取暖,过冬没问题。
11月18日晚上,深发展发公告称,该行董事会同意将此前审议通过的金融债发行方案进行调整,即发行总额从200亿元调整为300亿元,同时引进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人寿)协议存款60亿元。
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中小银行的存贷比普遍接近75%的监管红线。深发展含贴现的存贷比达73.19%。截至2011年9月30日,深发展总资产9305亿元,较年初增长28%;存款总额6286亿元,较年初增长12%;贷款总额4597亿元,较年初增长13%。
在偏紧的货币政策之下,各家银行都在为拉存款而伤透脑筋,而中国平安旗下的两家公司正在进行“互补”从而产生协同效应。根据深发展最新公告,深发展引出了平安人寿60亿的协议存款,期限为期限5年零1个月,年利率在5.75%-5.95%之间。上述决议是深发展上周五的董事会表决通过的,由于事关平安人寿,来自平安方面的董事王利平、姚波、顾敏、叶素兰回避了这次表决。
央行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存款下降2010亿元,同比少增3618亿元。而在9月份存款呈回流银行态势,居民存款增加了9891亿元。各大银行都为存款的减少而苦恼,又开始了揽存大战,深发展则借道平安大股东的优势,从平安人寿获得60亿协议存款。
平安旗下的保险和银行形成了天生的“绝配”。保险公司拥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流进,存款和债券形成了保险最大份额的资产配置,占比超过七成;而银行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本流出,贷款是其最大份额的业务占比也超七成,银行最大的资金来源正是存款和发行金融债等。目前,国内还只有平安在试行这种保险、银行加其他投资业务的综合金融模式。
银行业务在平安中的份量已显,今年三季度平安与深发展首次并表,在平安前三季净利润人民币145.19亿元中,银行业务献利润53.22亿元,占比已超三分之一。而此前平安的银行业务(平安银行)净利一般在10多亿左右,对平安净利贡献比不到十个百分点。尤其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股市低迷的状态下,银行对于平安的作用更加彰显。由于股市的低迷,保险业务的股市等权益投资这一块出现了亏损,而偏紧的货币政策为银行提供了贷款利率的溢价空间,使银行继续保持了快增的步代。故深发展的收购为平抑经济波动带给平安的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政策限制使银保业务受到较大影响的当下,平安拥有的深发展渠道亦为其保险的银保业务助力。反之,当全球经济好转、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保险业务中的强大客户资源将为银行提供强大的客户竞争力。而无论何时,保险和银行相互的协同效应都可以显然,发挥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好的业绩水平。而对于综合金融最大的挑战,在于各业务中的防火墙是否足够严密。
此次金融债券发行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中长期资金,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发展。可分次发行总额不超过等值于人民币300亿元的金融债券,具体事宜授权董事会根据发行时的具体情况确定。债券期限为1年至10年,债券利率参照市场利率。此次金融债券发行的有效期限是自股东大会批准发行之日起36个月有效。此金融债议案须有关监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