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安的黑色星期一

(2011-09-26 21:19:41)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国平安

评论:今天中国平安近乎跌停,大家猜测纷纷。卖出的主要是QFII,政府寄予厚望的所谓价值投资者,成了笑谈。

    中国平安周一大跌9.58%,股价创出两年半来新低。据盘后成交数据显示,三家机构斥资逾9000万元逆势买入,其中一家斥资4112.92万元,一家斥资2382.27万元。卖出者就是QFII,前三个席位合计卖出4.88亿元。

    中国平安晚上发出澄清公告:近期境内外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意到部分媒体及投资者对公司股价下跌原因的种种猜测。公司特此声明本公司经营状况一切正常,财务稳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偿付能力或资本充足率完全符合监管要求。公司目前没有应批露而未批露的信息。

 

    9月26日,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AH股双双暴跌,H股暴跌12.69%,收报43元港币;A股暴跌9.58%,收报34.37元人民币。上午9:30,港股自开盘以来,中国平安就开始一路下跌,中午平安暴跌的消息开始蔓延,一股恐慌的情绪笼罩市场,负面传言四起,下午A股开盘股价即迅猛跳水。平安暴跌的消息最终带动了整个金融版块大跌,保险股首当其冲,中国太保(601601.SH/02601.HK)A股大跌7.08%,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A股下跌3.81%。

  中国平安或被错杀

  实际上,中国平安可能被错杀。但对于传言,基金经理似乎都信了。

  经《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统计,上午平安港股大跌之后,市场上就流传着多达8种分析原因。主要的传言包括,比利时富通集团爆发财务危机导致股价暴挫,导致手持富通股票的中国平安投资浮亏15亿;受绿城房地产信托业务被调查影响,平安作为绿城主要信托融资伙伴,被大基金减持;平安200多亿参股的意大利国家银行面临破产;汇丰正在港股市场抛售所持平安股权 ……

  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由于港股大跌,对于市场传言,基金经理最认可的分析原因便是汇丰减持,于是纷纷抛售。平安人士对记者否认了汇丰减持的说法,“我们没有接到任何关于大股东汇丰减持的通知,据公司了解,主要大股东也并没有抛售公司股票计划。实际上,我们基本面并没出什么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市场就突然就这样了。”平安对此莫名其妙也深感压力,并称将发布澄清公告。 “本以为这是平常的一天,上午我们还在正常上班,但是到了中午就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了。”平安人士回应记者称。

  “在港股市场上,并没有听到汇丰减持的消息”,大华继显港股分析师陈卓伟也对记者称,“而在我们分析看来这也是不大可能的。”对于富通集团财务危机,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旧闻。2008年富通已基本全部计提减值,平安238亿元买的,当年底计提227亿的减值,账面仅留10个亿。

  而对于其他传言,平安人士回应称,“公司目前既没有再融资计划,也没有投资任何欧洲债券;近期平安旗下平安寿险发行的40亿次级债计划,规模较小,发行利率将在6%以下,属于现阶段完全正常的市场利率。关于绿城项目,信托项目抵押率低,且平安参与的只有10亿元左右,风险较小。”

  QFII、热钱出逃

  分析师认为,在港股市场上,抛售最多的可能是境外投资者;而在A股市场,也应该是QFII。热钱乘机做空港股和A股,而基金经理恐慌抛售。“市场是在找负面消息做空。恰好最近关于中国平安的负面消息集中,市场便一触即发。”陈卓伟认为,“实际上,现在市场已经非常疲弱,投资者对未来的信心几近全无。目前一丁点负面消息就可能被放大影响。”

  而到底哪个是引发市场暴跌的消息源或难追溯。分析师从港股市场先跌来看消息可能来自海外。

  A股卖出中国平安前四家营业部出逃资金近6亿元,分别为:申银万国证券上海新昌路营业部,2.48亿元;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金融大街证券营业部,1.34亿元;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非营业场所),1.07亿元;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1.06亿元。

  资深人士分析认为,通过这四家营业部卖出的都应该是QFII。

  由于近期美元指数再次大幅攀升有关,美元升值,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明显放缓,热钱开始撤离新兴市场国家,回流美国。近日,国泰君安报告称,“8月外汇占款及热钱超增,但在全球风险厌恶情绪上升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未来热钱仍存在将持续流出的风险。”

  保险股的多事之秋

  9月,对于保险股来讲,确实是一个多事之秋。

  9月23日,保监会正式在网站公布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征求意见稿。实际上,记者获悉8月23日此意见稿就已经下发给各财险公司,市场也早有消息流出,但此举标志着保监会改革的决心。

  与以前的费率市场化改革不同的是,此次改革只是有条件的放开。但这似乎并没有打消市场对于价格战的预期。

  平安是为数不多的最有可能能获得自主定价权的险企之一。尽管平安并没有宣布会实施降价策略,但市场仍预期平安可能会首先掀起价格战。

  一家大型保险公司高管对记者分析道,“由于现在平安处于盈利周期,存在降价空间,而依据平安保险高速扩张战略看来,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他很可能会有降价冲动,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利润。”

  9月22日,外媒报道称,银监会要求信托公司填写与绿城集团及关联企业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调查表,并根据项目运行情况注明风险判断意见。而平安是绿城主要信托融资伙伴。

  9月26日,有消息称在经历承销胜景山河丑闻、保荐项目大面积破发和大比例业绩变脸后,平安证券曾经引以为豪的投行团队开始分崩离析。

    多种负面信息都在这一时点汇聚,为市场找到了做空的理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