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华冲击波: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011-06-22 16:32: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国平安 |
评论:市场将越来越感觉到一个强大的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实力。
平安大华基金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7日,注册资本3亿元,行业首屈一指,由平安信托(64%)、大华资产管理公司(25%)、三亚盈湾旅业公司(11%)共同发起,注册地在深圳。2月平安大华行业先锋股票基金被上报证监会,快4个月了,目前尚未准生。如果最近市场低迷阶段能够获批,平安大华行业先锋基金就有了先天优势。
据说,最近很多基金公司制定发行计划时,不得不想方设法避开传说中的平安大华。
证监会的网站显示的是,平安大华申报的第一只基金:行业先锋股票型,2月21日申报,4月29日和5月12日完成了第一次反馈和接收材料。从经验来看,这种普通产品,一般一次反馈即可获批。
渠道经理们纷纷惊恐地传说,平安系正在摩拳擦掌,为平安大华的这一只基金下了死任务,定下了堪称天量的发行目标。他们说,要集全平安之力,来卖这一只基金。
尽管每一个人都知道,平安证券的销售能力一般,平安银行和深发展的销售能力一般,平安保险的销售能力很强但是不能卖基金;但是每一个人都相信,不管最后确定的任务是几十亿,平安系都可以完成。
正如我此前所预测,在小基金公司拼爹的时代,平安大华将稳稳的赢在起跑线上。
但是天量基金成立之后呢?
每一家基金公司都知道,规模越大的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就越高。
和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平安大华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短期内通过冲规模实现盈利,这是一家注册资本金达到3亿元的基金公司,在业内首屈一指。
也许我们终将看到,行业第一家以营销市场为导向的基金公司。
你甚至很难讲这是坏事一件。每一家基金公司,都声称业绩为王,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投研团队作风都一样散漫。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看看另一种公司道路。
如你所知,大部分基金公司,都有不同优势,但没有一种优势,可以天下通吃。
正如本周,招商基金的新基金发行延期,稀罕的不是发行延期,出人意料之处在于招商基金四个字。所有基金都公认,招行拥有效率最高的基金销售渠道。
在我的印象中,这是第一只延期发行的银行系基金。
传言说,由于招商基金正处于最高层变动时期,招行行长马蔚华不得不亲自打电话,要求招行渠道加紧销售。
而最近本来有一只基金,我曾经寄以厚望——南方保本。我本来以为,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近期最值得购买的产品。
然而一位朋友告诉我说,由于南方基金过于乐观的估计了销售形势,认为基金可以提前结束募集。托管行农行就此认为如果发行时间过短,就没有时间预热,不少分行前期甚至都没有上柜。
所有的故事都说明,在一个每年发行100只基金的市场,销售的技术含量正在提升。
也许平安系的强势进入是一件好事。据说,在远洋运输中不让沙丁鱼死去的秘诀,就是在放入几条鲇鱼。鲇鱼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会四处游动,到处挑起摩擦,逼迫周边的沙丁鱼紧张游动,从而提高了整个鱼群的成活率。
这个故事唯一的疑问是,你如何判断,这到底是一条鲇鱼,还是另一条沙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