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苏宁的成长空间探讨--延益

(2011-04-23 22:00:45)
标签:

转载

分类: 苏宁云商
沃尔玛销售额4000多亿美金,折合人民币超过2.6万亿,苏宁电器2010年销售额755亿人民币,折合120亿美金。美国3亿人口,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人口按照20%计算也有近3亿了。何来的天花板?

苏宁的行业成长空间探讨

延益:苏宁是一个好公司,但市场没有给它高估值。我想主要原因无非两点:1,苏宁的高增长能否持续,是否还有足够的行业空间?2,电子商务对家电连锁模式的替换是否造成对苏宁的致命打击?

1,市场集中度提升可能

2000 年以来我国家电连锁行业进入起步扩张阶段,行业增速达到20%,但集中度不高。而随着2005 年国美、五星、永乐进行了一系列并购后,尤其是在2006 11 月国美全面收购永乐电器后,家电连锁行业步入“苏美争霸”时期。从行业集中度来看,2005 年家电零售行业CR2 仅为17%,而2006 年后集中度迅速提升至23%,随后逐年递增,2009 年达到26%

国美苏宁市场份额
[转载]苏宁的成长空间探讨--延益



2009 年,美国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Bestbuy 一家的市场份额便达到28%以上,日本国内最大的电器零售商山田电机市场份额也有26%比较中美日三国家电零售商市场集中度,发现我国家电零售市场集中度仍然不高。

 

2,人均收入与零售关系

人均GDP和零售业态关系

 [转载]苏宁的成长空间探讨--延益

 随着大部分一级市场人均GDP 超过6000 美元,而几个经济发达城市的人均GDP 更是超过10000 美元,购物中心业态在一级市场快速发展。根据日本的经验表明,购物中心业态的快速发展,对专业店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但是考虑到购物中心通常将综合超市和百货作为主力店引进,因此对于家电连锁门店来说,动辄5000 平米以上的经营面积则显得不适宜购物中心业态的需求。例如,深圳顺电在深圳万象城和海岸城购物中心的经营面积分别为1900 平米和3800 平米,且以中高档商品为主,则充分说明了购物中心内家电连锁店的经营面积最好在2000-3000 平米,同时根据购物中心定位,门店经营定位也要有所不同。此时,苏宁“精品店”业态的发展无论从经营面积还是定位来说,都顺应了购物中心在经济发达城市快速发展的潮流。

 

3,家电连锁单点效益提升可能

   一级市场门店数量趋于饱和,但单店效益可以继续提升。

 我国家电连锁单店坪效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家电连锁企业以销售传统家电为主,而Bestbuy 和山田电机则以销售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消费类电子产品本身产品占地较小,且产品生命周期较传统家电短,因此对贡献坪效和单店收入产生积极影响。

 

[转载]苏宁的成长空间探讨--延益

[转载]苏宁的成长空间探讨--延益

[转载]苏宁的成长空间探讨--延益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近几年保持较快增长,为家电连锁企业改善品类结构,增加消费类电子产品销售比重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根据赛迪顾问预测,随着我国数码电子产品普及率的提高及数码电子产品融合进程的加快,预计到2012 年终端销售量将会达到36759.5 万台。未来几年,我国数码电子产品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26.3%

通过苏宁近几年商品结构的数据,我们发现数码及IT 产品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而09 年底公司收购日本LAOX,则更是体现了公司希望借LAOX 品类管理经验,进一步丰富自身产品品类。目前,苏宁已率先将LAOX 旗下经营乐器、音乐电子设备的Musicvox 通过店中店模式引进国内。我们认为,未来苏宁还将继续引进动漫游戏、玩具模型、电脑周边产品等品类,从而提升毛利率和坪效。

 

4,渠道下沉后的市场空间

三四级市场和农村市场空间较大,但竞争激烈。


[转载]苏宁的成长空间探讨--延益

 不同于一二级市场,家电零售渠道主要依赖家电连锁、百货和超市。在三四级市场则有数量众多的家电厂商自建渠道,如格力、美的等;有长期深耕县镇市场的家电连锁企业,如汇银家电;以及家电制造商新建的零售终端模式,如海尔日日顺。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对于传统家电连锁企业来说,要想真正做到渠道下沉,物流和服务能力则是关键。不同于城市,人口较为集中,对于县镇来说,人口集中度通常有一定的区域性,一个县级市下属的每个镇通常距离较远,这就为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家电产品有其生命周期长,对安装、维修服务要求高的特点,因此作为县镇市场的新进入者,除了品牌之外,做好服务便也成为吸引客户的关键。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