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大修重张

位于西三环的万寿寺始建于明代,为明朝帝后游西湖(昆明湖)途中小憩的行宫。清朝慈禧太后重修万寿行宫,形成最后格局,有“京西小故宫”之称。1987年这里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2017年进行大修,本次修缮面积超过9000平米,日前重张。
再游万寿寺,感慨万千。首先地铁16号线有一站万寿寺,出东北口左转就是参观入口,交通方便。第二,此次修缮历时5年,整个寺院格局如故,殿堂却犹如新建,到处金碧辉煌。


本次开放的是中路前六进及东路方丈院。中路院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向北一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大延寿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寿楼。天王殿左右是钟、鼓楼。大雄宝殿内功三世佛、倒座观音像。大禅堂后假山叠石,古树参天,象征普陀、峨眉、清凉佛教三山。无量佛殿两侧有西式洋门。








1、 《绿岸梵刹》万寿寺历史沿革展。展览汇集与万寿寺历史相关的藏品11套(92件),还特别增加了近五年万寿寺修缮、考古发掘过程中新发现的文物。2021年,万寿寺修缮大雄宝殿时发现的“康熙五十七年恒亲王祭孝惠章皇后?”就陈列在此。据介绍,这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孝惠章皇后入葬清东陵后,在万寿寺举办法事活动的祝告文。文内主要记载当天的拜忏活动,成为研究清朝前期万寿寺宗教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2、佛教造像艺术展(东侧殿汉传、西侧殿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展通过不同品类的64件佛教造像,展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造像艺术。
3、《吉物咏寿》吉寿文物专题展。在万寿寺的最高建筑万寿阁,吉寿文物专题展展出慈禧太后御笔“颐寿”字轴、“大富贵亦寿考墨”、檀香木如意等一批与“寿”相关的藏品,呈现尊老孝道的传统美德。






4、《万几余暇》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则通过89套清代皇室及其后裔的书画作品,反映清皇室书画艺术和传承面貌。从清历代皇帝、后妃以及后裔的书画作品,如康熙御笔条幅、道光匾额、顺治画钟馗、慈禧画梅、启功画山水等等。工作人员骄傲地说:“我们这里全是真迹,没有一件仿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