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文解字》

最近花了三个月时间通读了中华书局三全本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共五大本,大约200万字,读起来十分吃力,但是总算坚持读完了。
正如《自序》中所言,作者在编纂中坚持了以下思想原则:第一,“本立而道生”是编纂的主导思想。第二,“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思想催生部首编排体例。第三,“始一终亥”思想决定部首序列的宏观走向。第四,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信而有证”、“不知盖阙”思想对编纂风格的影响。
《说文解字》全书十四篇,540个部首,说文解字133441个。有人说,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许慎用一部《说文解字》统一了中国文字。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姬石镇许庄村)。东汉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许慎以太尉南阁祭酒校书东观,初步完成《说文解字》写作,但一直没有定稿,不断完善补充。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定稿,遗子许冲将《说文解字》献于朝廷。现今在河南漯河以许慎墓为核心建立“许慎文化园”。园内设六书石柱、文字大门、翰林阁、许慎文化研究中心等建筑。中心展区有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文化长廊等。墓冢为保护区。从网上下载许慎照片于后。
通读《说文解字》,有以下感想。
第一,中华文化渊源流长,我们要感谢老祖宗创造发明了这些方块字。上古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谓之字。箸于竹帛,谓之书。及周宣王太史籀箸大篆十五篇。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奏请统一文字,谓之小篆。秦初有隶书,以趣约易。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记载了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个字。几千年来,它们沿用至今。是中华文化的延续,成就了中华民族的长盛不衰。
第二,中华文化广博浩大。我大约能认识六、七千汉字,不算太少。但《说文解字》中收集了133441个汉字,也就是说不到其十分之一。当然,汉字是有生命的。《说文解字》中的许多字已经“死”了,我们今天不用了。现代百科全书《辞海》中也仅收录了15000个左右的汉字,词目近十万条。现代人读《辞海》比读《说文解字》更有用。
第三,中华书局2018年版的《说文解字》是简体字版本,不论在正文和音节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中都有专门标注。读书时真是感谢汉字简化工作者。我们这一代人读小学时学习的是繁体字,认字写字的困难记忆犹新。现在很多繁体字认得,但不会写了。不要说什么“爱字没心”“产字无生”等等风凉话了,汉字简化大方向正确,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