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自学习武

(2013-05-05 23:17:25)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不断有人在网上向我问一些练拳中的问题,其中许多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老师而在自学武术,这些朋友对武术,特别是对孙氏拳的热爱很使我感动,刻苦自学,精神可嘉,但由于是自学,不可避免要碰到比他人更多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锻炼效果,所以还是要多谈点看法,希望这些朋友能有所借鉴与补益。

学拳究竟能否自学?

当然能。其实我们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学,大部分知识技能也都是自学而来的,学校里老师教的知识只占一生知识总量的5%,其余95%都是靠自学得来。学拳也同样。我本人从20岁离开北京后,基本就是靠自学练拳。这恰恰应了“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话,拳绝对是自己练出来的,老师教得再好,自己不练或自己不会练,也出不来拳。所以,遇到好老师是缘分和运气,但能否学出来基本由自己的自学能力决定。

但是,自学的前提是“师傅领进门”,如果没有这一步,没人领进门,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恐怕会有麻烦。这就好比如果连小学也没上过,字也不认识几个,要想自学几乎也是不可能的。哪怕只上三年小学,有了最基本的基础,再自学也会容易些。对练拳来说,基本功如果出偏,以后的一切都不好说,不能说一定练坏,但练好的可能性概率不大。比如塌腰,这是最重要的基本要求之一,手把手地教还得费很大事才能掌握,何况自己摸索?再比如三体式,最容易出毛病的是后胯,松不开,扭着,这样既影响单重又妨碍一轴到底,可是许多有师傅教的人都还站不对,不夸张地说,后胯真正对了的不多。还有很多。这些规矩即使师傅当面教都不敢保证能做对,自学就更难。这还只是外表姿势上的要求,再进一步讲到发力就更容易出偏差,而这个阶段的偏差对身体的影响就更大,因为你发力不对的话肯定会伤身。

所以,我的看法是,自学不是不可以,作为锻炼身体的形式而不是要求出武功,自学也行,但开始仍然要有明白人引领入门,把最基本的规矩要领教给你,下面自己再去自学,没有这一步,最好还是谨慎为妙,别练不出武功把身体反而练出毛病,就得不偿失了。

如果实在找不到人请教,只能自己学,又非要练拳不可,那我也建议一定从简单入手,千万不要上来就站三体式,那样十有八九个是站不对的,更不要去尝试形意拳之类。当然,我这里说的是孙式的三体式,单重,一轴到底,要求比较严格,若是站双重的,会容易些。因为孙式的三体式有许多地方是与日常习惯不同的:日常双重,两脚站立,而三体式要单重,而且是彻底单重,坐满在后脚跟上;日常的腰是向前成S形的,而在三体式中要求塌腰,命门穴向后拱出;平常人习惯两腿直立站,而三体式中要单腿弯曲着站立,支撑全身的重量在一条腿上;平常虚起的腿就浮搁在那里,不使劲,而三体式中前腿不但要虚还要撑开,有结实的前顶之力;等等。三体式还有许多要求,哪一个都不容忽视。所以,初练三体式的人往往还没等把规矩逐一纠正一遍支撑腿已经站不住了,而如果为了耗出腿力勉强支持,全身不自在,腰、胯等处自然得不到照顾,形成错误定形。

初学,自学,最好从坐、站、走这“三步曲”入门,先学正襟危坐,解决顶头塌腰问题;再站浑元桩,解决腿力和腰胯结合问题;然后再练屈腿慢走,解决前滚后拔步和移动中平衡感的问题。练这三者既能锻炼身体还同样可以出功夫,孙式拳中的基本功大概都在里面了,我的学生都是从这入门三步学起,教他们站三体式也不是一上来就从两仪、四象式入手,而是从双脚站桩过渡到三体式,这样保险得多。具体练法我在博客中有专文《入门三要》讲述,可参考。在练习这三项后再找个太极拳学学,照猫画虎也行,象不象,三分样,打不好也不会打坏,而对形意拳千万谨慎,最好不轻动。因为即使有师傅亲自教的,形意拳也未必能学好,何况自学?

以我的愚见,哪怕是在公园里找个练太极拳的人跟他(她)学学,有个入门向导,作个铺垫,也比纯粹自己摸索着练强。

初学、自学者总爱看武术书和杂志,许多人都找了不少书看,其中不乏经典,但是恕我直言,经典不是给入门初学者用的,在没有练到一定程度时反而会越看越糊涂。尤其是武术杂志和网上流传的“网练”文章,有内容的不多,在还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时少看为佳,看多了只能添乱。

看视频还有点用,看着别人的视频学却也不容易,因为没有经验和体会的人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模仿错了自己都不知道。

不时有外地的拳友把自己的照片和视频发到网上请我给看看,这倒不失为一个聊补无米之炊的好方法,虽然因为遥控函授,不能亲手摆弄,无法亲身感受,我的看法未必能被理解和接受,但聊胜于无,总比自己闷着头瞎练好。

学拳本已不易,自学拳就更难,这一点学武比学文要困难得多,不可不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