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九娘庙历史

(2018-01-19 11:04:42)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九娘庙历史作者:桂林九娘庙
 http://s5/middle/a3c5201cgbc96e3bc0024&690

九娘庙历史

九娘庙位于桂林市漓江桥下游,约一公里的漓江东岸,九娘庙自然村旁。距河提不足80米。是七星区穿山街道办事处八个自然村所共有的民间庙宇。岁月漫长,掌故颇多。(九娘庙曾经分立为两庙,一个“下水东”,一个斗鸡潭".下水东九娘庙位于解放桥东岸,可惜毁于一九四四年日寇轰炸,遗址无存,名称淡忘。现在所讲的九娘庙就是指的斗鸡潭九娘庙。因为九娘庙村附近对面俗称斗鸡潭。)
在桂林市文化宫了解到,九娘庙在隋朝已有文字记载。在明朝中晚期,九娘庙肇基于桂林风景名山穿山。后历经三次搬迁,原庙遗址在现庙背后,坐北朝南。现庙重建于清朝咸丰丙辰年间(有石碑为证),坐东朝西。为两进三开间砖木结构古建筑。它背靠穿山、宝塔山,前有斗鸡山、南溪山。漓江从庙前奔流不息。是个依山见山,傍水见水的好福地。他历经风雨和人为事故还幸存下来,实在弥足珍贵。
旧时,庙宇供奉主神为九娘圣母,又称送子娘娘。陪供道神和老乌龙王(端午龙舟长船座神),庙内悬满牌匾,雕梁画栋。大门外,木雕浮雕对联依稀可辨。墙壁勾勒画图,劝人行善。庙外轮廓飞檐翘角,现在都只能见个大概。
时至一九八八年,政通人和。传统的民族文化重归。八村众乡亲在兄弟庙、船的帮助下,重整了庙宇。重塑了九娘圣母和老乌龙王神像供奉,但因资金短缺,仍未达到旧时的规模。
二零零二年,河南南阳人士刘信祥道长云游千里,到九娘庙修炼至今。他尊道贵德,含辛茹苦,以燕子衔泥般的精神,在庙内外遍置花草。庙门边、庙天井红花绿叶,一派生机。后又敬请三清道祖神像,在庙里供奉。事在人为,自从刘道长入庙修行以来,九娘庙的面貌年年改观,信众日多、香火日盛、声名远播、道气长存。
二零一零年底至今年初,由刘道长发起、筹划,八村子弟对九娘庙又进行了一次大整修,得道了众多信众的鼎力相助。庙内外的容貌焕然一新!
“打醮、放河灯”
旧时,九娘庙由八村供给钱米的庙祝主持庙务,香火甚旺。每年中元节前后三天,各地道士前来参加法会,打醮和放河灯。晚上,月明风清,水波不惊。道士乘舟做法,诵念经文,在九娘庙的上游社公滩,放下一盏盏的河灯。一时间,光影流动,飘向斗鸡滩。炮竹声声,两岸观众欢声不断。这已是七八十岁老人的一段美好回忆。打醮的目的是禳灾祈福,求得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农历三月二十庙会(圣母娘娘圣诞日):
古时,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圣母娘娘圣诞日)庙会,南方各省都会到九娘庙来朝拜,亦进行物资交流。
端午划龙舟
旧时桂林民间端午有六十甲子逢戊年,“十年一大扒”龙舟的活动。这种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缅怀忠良。群众自发乐捐,自制龙舟,自娱自乐的传统活动,据说始于唐朝,而后久盛不衰。在桂林民间传统龙舟中,九娘庙的龙舟独具特色。一是长,传统中的长船,船长58米,53座。1948年曾造了一艘长船,直到六十年(2008年)后,再造出同样的长船面世。得道了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关爱。他们跟踪报道,从打造长船,信息披露,动工,检查,完工试水,由平乐安抵桂林,一一见诸报端,电台称其为“广西第一龙舟”,“龙中之首,王中之王。'当长船从平乐造船厂抵桂时,记者和数千名观众争睹长船风采,极一时之盛。连俄罗斯一台的两名记者闻讯后都特地从北京赶来,与村民从早到晚、同吃同乐,整整两天。参与了长船的各项传统仪式,活动。频频拍照留念。活动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对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高度评价。二是参与人数众多,长船可载一百五十余人,实际一次载二百余人。一般的龙舟仅载三四十人,七八十人不等。
八个自然村为:莫家里(老大哥为头)、巷口、王家里、穿山、白果树、九娘庙、河边村、下关村(两户)。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