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CCTV-4今日亚洲】14号,喜马拉雅山区遭遇多年不遇的大雪灾,至今已确认超过43名登山客和向导遇难。遇难的登山者来自尼泊尔、日本、以色列、加拿大、印度等多个国家。尼泊尔方面20号宣布,搜救行动结束,所有被困人员已经被解救,下阶段工作重点将转为从积雪下找出遇难者遗体。
这场突如其来的雪灾发生在与中国西藏接壤的尼泊尔北部山区。
10月正值尼泊尔登山旺季,14日晚间,约有近400名游客在著名的安纳布尔纳环线徒步时遭遇暴风雪。据登山专家表示,这场暴风雪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12小时内降雪达1.8米。
事发后,尼泊尔军方先后派出12架直升机和搜救人员,营救被困人员,经过5天的努力,已确认有43人遇难,480多人获救。很多幸存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冻伤。
10月本是尼泊尔的旱季,雨量极少,天气晴朗,本次发生大型雪灾,被认为是受到了邻国印度的热带气旋“胡德胡德”的影响。
据尼泊尔气象局预报员表示,他们定期发布天气预报,一天发两次,登山者应该确认最新的天气预报。
但是,许多登山客似乎并不知情。
另外,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手机可能会没有信号,因此确认天气信息比较困难。当地舆论建议,为了让登山者能够及时获知气象消息,应该在热门的登山道路上完善相关设备。
其实就在今年4月,珠穆朗玛峰南侧也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雪崩,造成15名夏尔巴人登山向导死亡。这些接连发生的事故让人们不得不反思,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完整产业链的“攀登珠峰”运动,看来已经是弊病丛生。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与攀登珠峰相关的一整条产业链在尼泊尔蓬勃兴起,成为尼泊尔旅游业最重要的支柱。令不少职业登山家痛心的是,如今攀登珠峰的“探险味”正在渐渐淡去,“娱乐味”却越来越浓,许多业余登山爱好者甚至没有做充分准备,也没有请向导就盲目出发,使得登山风险大大增加。而对于登山安全起到关键作用的夏尔巴人登山向导,由于处在珠峰产业链的最底层,收入微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部分向导为了赚钱,不顾危险极力劝说游客上山,许下不切实际的安全承诺,也很可能置游客于险境。
本文仅为摘要,详闻请收看10月20日晚11点《今日亚洲》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