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始人张斗公布四条「音乐定律」,音悦台到底要闹哪样

(2016-04-18 18:44:22)
标签:

杂谈

一周前音悦台召开了战略发布会,宣布联合各大音乐平台成立中国专辑榜。次日在乐视中心(原五棵松体育馆)举办了音悦V榜盛典,颁发了各个奖项。音悦台最近的动作让人眼花缭乱,实际上也确实开发了不少新玩法。想理顺其中的线索,不妨从发布会上那四条「张斗音乐定律」说起——

定律一:5年后,唱片销量将突破1亿张

定律二:5年后,中国演唱会票价降低50%

定律三:只有粉丝经济能拯救音乐产业

定律四:音乐人做不好音乐产业

先说四。「音乐人做不好音乐产业」是句政治不太正确(有地图炮的嫌疑)但在实操层面相当有效的判断。音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是一个贩卖文化产品的体系,其商业逻辑要优先于音乐审美。再深究的话,艺术追求的是极致、个性与创新,而产品追求的是可以批量生产的极致、是可被公众感知的个性,是消费者愿意埋单的创新。前者需要纳入到后者的体系当中考量。比起一个不懂市场的音乐人,不懂音乐的创业者在音乐产业中要成功得多。

其实这个原则可以拓展到整个文化产业,文学、电影、舞蹈皆是。有产业的地方一定不怎么有文化,太有文化的人做不好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一定是被大众认可、愿意为之付钱的文化。而这一定不是文化人的文化。

扯远了,来回来继续聊定律三:「只有粉丝经济可以拯救音乐产业」。音乐产业变革的核心其实是价值载体的变化导致的基础商业逻辑的变化。以往的流行音乐产业中,唱片成为了虚拟创意产品的价值承载者,同时盗版唱片虽不能完全禁绝但总体可控——所以听众需要通过购买唱片来欣赏音乐,而唱片的销售额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回流到音乐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者。而掀起音乐产业长达十几年(而且还将持续至少十几年)变革的根本原因就是:互联网技术使得音乐产业从业者无法控制音乐的传播过程、不再拥有一个可销售的音乐价值载体——你没法卖音乐了,因为所有人都可以花费极低的近乎于免费的成本来获得音乐。

面对变革,产业从业者们分化成两个阵营:一部分人试图把音乐从商品变成服务——比如 Sportify、Pandora,比如 QQ音乐、阿里音乐的付费会员。相比以往的唱片销售模式,这种会员式服务就是把计件改成了计时,把点菜改成了自助,算是音乐产业的改良派。另一部分人则完全推倒重来,把音乐从产品变成了免费推广的方式:送音乐,然后去销售附着在了CD、T恤、耳机、手机壳、应援棒、握手券……等各种各样授权衍生产品上的,情感。这甚至还包括注意力,典型的贩卖注意力的方式有广告、形象代言、软文。这无疑是更「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而且,这不也就是现阶段网红和 KOL 的变现模式么?这是音乐产业的革命派。

改良派和革命派目前还看不出谁占上风,二者甚至并不矛盾,但从长远的发展看,我相信音乐产业是会整合进入一个大的娱乐产业当中的(bingo,我算革命派)。那么,在送音乐卖情感的过程中,粉丝(这种易动情且更易为情感埋单的人们)无疑会是坚定的早期用户 & 核心消费群体。从这个角度讲,这条张斗定律加三个字比较合适:「只有粉丝经济能拯救音乐产业的变革」。

讲到这里,定律二和定律一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5年后,中国演唱会票价降低50%」,不像是一个判断而更像是一个目标,因为:1、演唱会是深化粉丝与偶像情感关联的绝佳场合,亦是偶像价值部分变现的有效环节,是音乐产业承上启下的关键链条,必须有针对性地发力;2、通过技术手段帮助 B 端整合资源提供给 C 端并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不正是互联网产业最擅长的事情吗?

最后,关于「5年后,唱片销量将突破1亿张」,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嘴炮换头条」。五年一亿张意味着中国唱片销量要在目前每年500万张的基础上连续倍增四年(200% 的年增长),呵呵就好。但注意音悦台在战略发布会上宣布联合各个平台成立了中国专辑榜——当实体专辑「音乐价值变现载体」的作用愈发淡化的当下,它更多地意味着粉丝情感(以及其背后的购买力)。比起点击、投票、评论转发等大数据,专辑销量对于歌手的整个商业价值的正相关度显然更高。你别忘了音悦台要做音乐产业革命派里最革命的粉丝经济,而专辑销量榜,完全就是粉丝群体购买力排行榜嘛。

就像凭借《Reloaded》拿到首期中国专辑榜冠军的鹿晗,其六万多张实体专辑(数量已经很惊人了)销量背后是粉丝更恐怖购买力——演唱会门票、数字专辑、周边产品等常规打法不论,音悦台上线的鹿晗演唱会 Special Package:包括内场顶级座位、五星级酒店住宿、往返机票及吃喝聚餐内容的门票套装(价格分 4200、5700、7777 三档),在 15 秒内全部售罄,销售额达 225 万,平均一秒 15 万。

这就是中国顶级偶像的号召力,中国专辑榜就是在试图量化这种号召力,而音悦台则是要把偶像号召力能够延伸到的地方,都做成变现业务——这就是粉丝经济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