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歌手》S04E10

(2016-03-20 18:16:19)
标签:

杂谈

一、容祖儿《突然想爱你》

略显无趣的选曲和表演。容祖儿的音域较低,需要在原唱的基础上降 Key。许茹芸原版是 E 大调转 #F 大调,高音 #D5,容祖儿定在 bE 大调转 E,高音 #C5(但只碰了一下,大部分的高音只到 B4)。

编曲也是常见套路,没翻出新意但也没有乱串东西。按理说安安静静唱首情歌也蛮好,不过容祖儿的声音一来偏低,二来音色略丰满,没有许茹芸那种空灵飘渺的感觉,自然也不容易唱出「停摆已久的心情重新被撩动」的意境。相比纯爱路线,容祖儿可能更适合风姿撩人那种歌路吧(外型看起来也是)。优点是,普通话很好。

二、徐佳莹《浪费》

林宥嘉的作品。连续表演了两首纯情慢歌(描述爱情初期的心动和憧憬,还没有进入痛苦挣阶段),风格有些撞车,而撞车也会让对比显得更直接。徐佳莹的音色(音色更纯、颤音共鸣更少)、音域(稳定 D5)以及既有公众印象(萌甜)都让她对于纯情歌的演绎更有优势一些。

而在作品形态上也有差别。比如频繁重复的大跳进主题动机(43543543「你也不用对我惭愧」),而且会被拉伸或者局部运用在 Pre-Chorus 段,以及出现在前奏间奏当中,让总体还在流行抒情区间内的歌里,多了些千回百转的旋律波澜。间奏后第二段的主歌的变化让段落更接近于宣叙调式的内心独白,从而与 Pre-Chorus 段及副歌段拉开了更大的对比。这些因素使得《浪费》比格式相对传jian统dan的《突然想爱你》要更丰满而婉转一些。所以即便风格接近,纸面技术难度差别也并不大,但徐佳莹的表现效果是明显优于容祖儿的。

三、李克勤《天梯》

不论是对于 C Allstar 原版的《天梯》,还是李克勤这次的现场版《天梯》,都可以概括成「情怀大于技巧」。

C Allstar 原版《天梯》的创作过程节目里都提到了,而「爱情天梯」这个新闻我也是清晰记得的。单论音乐形态,总体属于港式抒情歌里的中上之作,但考虑到这是 2011 年的作品,在 4/4 大小调抒情歌已经被写了几十年创作空间已经被极度压缩的前提下还能找到一条形态还不错的新的旋律发展方向,实在是不容易。而歌曲所表达的故事,以及展现出来的对爱情的美好和忠贞的歌颂,更令人佩服和感动。流行歌曲是大众文化产品,行走江湖混饭吃当然是第一要务,但总要留一些空间来歌颂生活中的闪亮和感动,也是音乐人们对自己所信仰的价值观的传递与弘扬。大多数情况下「命题无好文」,但 C Allstar 这个版本在执行(主要是词曲创作)上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换句话说,只要技术细节到位,还是可以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

李克勤老师的竞演同样是技术 OK,但更胜于情怀。李克勤老师一直说想推广粤语歌曲,之前我会觉得是他选歌保守的托词,但现在想来这应该是他的真实想法。那么粤语歌曲最值得推广的其实并不是张国荣谭咏麟这些老前辈——他们所代表的年代是港乐港娱引领全球华人文化的时代,而谭张也成为了历经那个年代的华人(包括大陆人)共同的记忆。而香港乐坛这些像 C Allstar 这样优秀的新人(成长于港乐衰落期),才更值得推荐到广大的非粤语地区。

克勤大哥之前想做好事而不得法,这次姿势终于正确了(把原唱请到台上合作是对他们很好的推广,且 C Allstar 的合声效果很好),有前辈的风范,好评。

四、黄致列《改变自己》

王力宏原曲 A 大调,音域 E3 - #C5,黄致列的版本降了 1key 在 bA 大调,但把副歌段整体下移了五度在 #C 大调(然后还串了 #c 小调的 《Uptown  Funk》)然后又升了 1key 到 D 大调,音域 #C3 -bB4 。

整个竞演的问题核心在于:黄致列强唱了一首超出自己音域驾驭能力的歌(并且大量的编曲是围绕着掩饰音高不足而展开的),带伤发力,花了不少心思但效果不佳。王力宏原曲的 Hook 句「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的旋律为 A3 - #C5 的十度上行大跳进,且伴随着句内跨越换声点的自如真假声切换,是全曲的记忆点、扣题句和点睛之处(最重要且最难的一句)。但黄致列为了逃高音(他的唱法能偶尔顶一下 #C5,但在一句里上去再下来确实有点为难)只好用段落移调的方式,但下移了五度导致这个 Hook 句的音域为 #C5 - F4,仅仅和他主歌第一句里的最高音(「今早起床了」)持平,而句子前半部分的低音黄致列几乎没有唱(#C3),是胡噜过来的,在最该爆发的时候掉了链子。

当然编曲上其他的小心思花了不少,比如用了 BigBang 的《Fantastic Baby》,在桥段中串了《Uptown Funk》,甚至在舞台动作设计上参考了 Freddie Mercury(帅骚帅骚的皇后乐队主唱),但全区最关键的 Hook 句用了种最抵消情绪的方式逃避高音(以小哥的嗓音完全就不该选这歌),完全是舍本逐末。

五、张信哲《记得》

2001 年由易家扬作词、林俊杰作曲,张惠妹演唱并收录与她的专辑《真实》当中,而林俊杰也另行填了一版词,制作成《不懂》收录在他 2003 年的首张创作专辑《乐行者》中。由于此曲实在太好听,多年见各种线上歌手翻唱了N多版本,例如林志炫《擦声而过II》、萧敬腾《爱的时刻自选辑》、方大同《Timeless:可啦思刻》、吕方《Touching Moment》等(翻得都是《记得》)。而林俊杰 2010 年也重新演唱了一版《记得》收录在他的专辑《她说》当中(因为这版词写得确实更好),此曲可以算作林俊杰在作曲上的代表作之一。

具体到张信哲老师的演唱上,定调上降了少许(林俊杰版G 大调,高音 D3 - C5,张信哲版 F 大调转 #F 大调,音域 C3 - #A4),但因为近年张信哲老师嗓子音质有些许变化(并不像以前那样清亮,但柔和度还是足够的),并不能表现出足够的光泽感(而此曲两个版本的原唱:张惠妹和林俊杰的音色都非常有穿透力),又降调导致副歌高位音仅达到 F4,感官的刺激上还是稍微欠缺了一点。桥段离调到 #C 大调并串了《猫》的经典唱段《Memory》(并且从 6/8 改成了4/4 ,此后还作为织体在副歌段出现),还是很切题,音乐形态上也与原曲相符,不错的设计。

六、李玟《不潮不用花钱》

音域方面,全曲 #c 小调,结尾高音达到了 #C6(全场最高),选曲上以林俊杰的《不潮不用花钱》打底,全程融进了 Coldplay 的《Adventure of a Lifetime》(用后者的 riff 贯穿全曲),编曲上继承了两曲的特点,并且强化了 Dance-Pop 元素。中间大段的 Rap、街舞少年以及 CoCo 整体的舞台表达又把嘻哈化的画风呈现得非常好。总体看来,音乐及演唱悦耳,各项技术指标优秀,创意及审美角度同样很赞,是我个人心中的本场最佳竞演,不知道为什么最终排名那么靠后。

节目看到这里,我会认为 CoCo 是本季所有歌手中,音乐视野、舞台表现以及多风格驾驭能力最强的。除了第一期的《想念你》进入状态稍慢、第四期的《你》战略性收缩、第六期的《喜洋洋》串烧失手、第八期感冒失声的《我真的受伤了》,其他各场的表现都是稳进前三的水准。尽管从艺术水准、人文情怀和超高难度音区发声技能上与前几季的歌王略有差距,但从音乐的国际化和时尚感这个指标看,四季无人能敌(尚雯婕更前卫先锋, 但发挥的稳定程度比 CoCo 稍逊)。

七、老狼《旅途》

朴树凭三十多首歌就让大家爱了十多年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他当年那些作品实在是太好听了。民谣与诗意之间的关系不再需要我赘述,提一个关键点:朴树那些作品之所以没有局限在狭义的「校园民谣」范畴,以及呈现了全新审美特质从而在乐坛拥有独特地位的原因在于:他继承了同时代大陆民谣歌手的优秀特质的同时,用了电子音色来调制作品的画风。当人们听到那些敏感、忧郁、美好得不真实却让人向往的音乐时,温暖、丰满、迷离而多变的电子音色为听众们的想象贡献了一个听觉支点,而这种相比传统校园民谣而言更加立体、精美的声音,让朴树歌里所描绘的场景变得更加幻美但又有触及感。张亚东的编曲功不可没。

而老狼的这个版本基本继承了朴树原版的意境——lead 音色、自动琶音和滤波器都用得很到位,编曲上对织体及打击乐组有所强化,一来为了增加现场冲击感,二来也为了搭配老狼的嗓音——同时极富纹理美感的声音,比起朴树的敏感压抑,老狼的声音更加坚毅而从容。

唯一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于龙隆老师的吉他:两段 Solo 的音色都显得稍微有点暗和脏,没能冲出伴奏的包围,也没能把前后两个人声段落连接得足够流畅。Solo 段中有拍子没卡准,中间有几处吉他 fill 略显随意。

当然龙隆老师的水准是毋庸置疑的,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段子吧。去年夏天(2015)我去工人体育馆看李志的个唱,唱着一半嘉宾上场了发现是老狼于是全场嚎叫(逼哥每次演出的嘉宾保密工作都做得非常好),灯光一给发现老狼身边弹箱琴伴奏的是高晓松结果我周围又是一片骚动,然后听着听着感觉高晓松好像弹不了那么好结果发现弹琴的是龙隆(我想说的是带着黑框眼镜的龙隆低头弹琴长发从头两边垂下来遮住大脸的样子和高晓松真的很像)。

三票投给:李克勤、李玟、老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