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三讲 结构理论与结构层次分析
3.1 句法结构的层次性与句法成分的"替换"和"扩展"
3.1.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3.1.1.1定义
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句法结构里词与词之间结合的松紧程度不一样,词和词的组合有着层次的透景,各个组成成分总是按一定的句法规则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的,而并不是像人排队那样只是简单地相邻两个词挨次发生关系。句法结构的这种构造特性,称之为句法结构的层次性,或称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3.1.1.2两点重要认识
3.1.1.2.1语言结构的层次性对句法结构来说是隐性的,不是显性的。也就是说句法结构的层次性从句法结构表面是看不出来的。
3.1.1.2.2语言结构的层次性是句法结构的基本属性之一,只要一个语言结构--不管是语法结构还是语音结构--所包含的成分的数目大于二,就存在着语言结构层次性的问题。
3.1.2替换:语言学里最基本的一种分析方法,就是在一个语言组合里一个语言项目替代另一个语言项目的过程。
3.1.2.1等量替换:替换不改变结构的长度。如:看戏→看报
3.1.2.2不等量替换:替换一定改变结构的长度。有超量替换和差量替换两种情形:
3.1.2.2.1超量替换:用以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超过被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超量替换造成句法结构的扩展。如:看电影→看中国电影
3.1.2.2.2差量替换:用以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小于被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差量替换造成句法结构的紧缩。如:喜欢看电影→喜欢看
3.1.3扩展:句法学中的所谓"扩展",一般的理解是指一个句法结构由简单变为复杂。原先的词类序列称为"模型(model)",扩展后的词类序列称为"扩展式(expanded
form)"。
3.1.3.1扩展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3.1.3.1.1扩展式在长度上超过模型;
3.1.3.1.2扩展式与模型能有替换关系,即能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
3.1.3.1.3模型中被替代的语言项目,在扩展式里后,在那个用来替代的语言项目中居核心(head)地位(即中心语地位)。
3.1.3.2扩展的三种类型:
3.1.3.2.1更迭性扩展(expansion by the
supersession):模型里的某个语言项目被一个包含该语言项目但长度超过该语言项目的新的语言项目所代替,从而构成一个长度超过原模型的新的扩展式。
3.1.3.2.2组合性扩展(expansion by the
combination):以模型作为一个整体跟另一个词的序列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一个长度超过原模型的新的扩展式。
3.1.3.2.3插入性扩展(expansion by the
insertion):在原模型中间插入一个词的序列,从而造成一个长度超过原模型的新的句法结构。
3.1.3.3更迭性扩展和组合性扩展的异同:
更迭性扩展是结构复杂化必不可少的手段;组合性扩展是由词组合成句法结构所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结构复杂化的一种手段。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扩展,从本质上说,都可以看作是替换的结构。不同的是:在更迭性扩展中,模型与扩展式都是实序列;而在组合性扩展中,模型里被替代的是个零形式序列,扩展式里那个用来替代的语言项目是个实序列。
3.2 关于结构的层次分析方法(IC分析法)
3.2.1定义
由美国语言学家L.
Bloomfild在他的《语言论》中首先明确提出并建立起来的一种语言结构分析方法,即在分析语言结构时,将语言结构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叫"结构的层次分析"。它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即解决一个语法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是哪些,换言之是该在什么地方切分;一是"定性",即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语法上是什么样的关系。由于本方法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要找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所以层次分析法也称为"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或"直接成分分析法"。
直接组成成分:Immediate Constituents,简称IC。
3.2.2层次分析的基本精神
3.2.2.1承认语言结构有层次性,并在分析语言结构时按照其内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分析;
3.2.2.2每次分析,都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IC);
3.2.2.3就语法分析来说,在分析中只需要管IC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3.2.3汉语研究中,最早自觉运用IC分析法来分析描写汉语语法现象的是赵元任,见之于赵氏于1948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Mandarin
Primer, An Intensive Course in Spoken
Chinese一书。由李荣翻译为《国语语法纲要》于1951年分别的《新建设》杂志和《光明日报》上分期发表,后以《北京口语语法》为名于1952年由开明书店正式出版社。
3.2.4《语法讲话》由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撰写,1952年《中国语文》7月号开始连载。本书明确宣布运用IC分析法。后经修改于1961年由商务印书馆以《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为名正式出版。是大陆第一本自觉运用描写语言学的理论方法的现代汉语语法专著。
3.3 结构层次分析中要注意的问题
3.3.1对语言结构进行IC分析时常会遇到两难的困扰。两种解决办法:
3.3.1.1从与之相关的句法结构中寻求答案。如"像X似的""跟X一样"。
3.3.1.2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所切分的实例所属的句法结构的内部规律来寻求答案。
3.3.2当进行IC分析过程中得出一个结论后,一定要思考"怎么样""行不行""对语言事实的概括性怎么样"等问题。
3.4 IC分析的作用和局限
3.4.1作用
3.4.1.1能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如"发现敌人的哨兵回营房了"。
3.4.1.2能有助于发现新语法现象,提示新的语法规律。
3.4.2局限
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IC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隐性的语法关系,即语义结构关系。这是因为层次分析只包含切分和定性两方面的内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