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唐时星光
唐时星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40
  • 关注人气:2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2019-12-11 16:16:46)
标签:

古城

历史

旅游

洛阳

杂谈

分类: 佛国の痕迹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或许,所有的古城都将在未来的某一日,化作一望无垠的田野,让后世的我们在追忆时忍不住吟诵起诗经中伤感的词句。
可即使如此,还是希望能在它们消失前去寻找一番,哪怕见到的时候掩不住那亘古不变的伤怀。
当再次漫步在汉魏洛阳故城之中,当丢下雨伞在永宁寺前唱起歌谣,当雨水落进眼中又划出眼眶,我才深刻体会到孝文帝迁都至此时吟咏《黍离》流涕的心境,更理解了杨衒之重览洛阳时的苦痛。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
若非当初杨衒之写了《洛阳伽蓝记》,后世的我们又要如何去幻想曾经宏伟却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汉魏洛阳城和那佛国之景呢?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汉魏洛阳故城,始建于西周时期,极胜于汉魏,其遗址位于今洛阳市以东15公里处,从市区而来,经由白马寺沿着连天线向东,很容易留意到高架桥附近残存的墙垣和基址。

一座永宁寺的塔基,伫立在昔日宫城,今日道路的南面,曾与路北消失在田野中的凌云台遥遥相望。
几片残存的土夯,静静躺在道路北侧的田野之中,守护着农夫耕老们日日的劳作。

远眺北面,建都于此的那些帝王冢茔沿着邙山由东向西,拱卫在帝都北侧,似乎仍在守护着家国,做着那场未醒的千秋家国梦。

还有很多传承至今的地名,当你行于此时,忍不住便回味起那些遥远的歌谣…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在洛阳行程的最后一日,总有太多不舍的地方,而停留在平乐镇用餐时才猛然惊觉,陈王昔时宴平乐,留下的那首《名都篇》,竟然就在我们脚下…

对汉魏洛阳的情结由来已久,追忆起来免不了提到北魏末年的那段动荡时光,而这一切,似乎都可以从那座永宁寺的九层浮屠讲起。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洛阳博物馆永宁寺塔模型)

宝塔通天,自古就是人与神佛沟通的桥梁,在西方世界中,巴别塔的倒塌预示了人类种族语言的分道扬镳…

而北魏时期的这座永宁寺佛塔似乎也是异曲同工,她不仅见证了北魏的盛衰,更与北魏的命运紧紧相连…

北魏孝明帝年间,由印度而来的达摩祖师从南朝游历至中土,达到洛阳后望见这座四面高塔,听到塔上一百三十个金铎和五千四百个金铃传来的梵音,曾口唱南无,合掌连日。

据说,那时的达摩祖师活了150岁,走了多个佛国,却从未见过如此精美华丽的佛塔。

这座塔,位于洛阳城繁华的中心地带,阊阖门南一里御道之西的永宁寺中。

该寺在北魏熙平三年,也就是神龟元年时,由宣武帝灵太后胡氏所立,东对太尉府,西对永康里,南界昭玄曹,北邻御史台。

寺中最知名的便是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架木而成的永宁寺塔(九十丈之说源于《洛阳伽蓝记》,《水经注》云:浮图下基,方一十四丈,自金露柈下至地四十九丈。)。

因初营时挖出过金像,所以胡太后认为是信法之征,不仅花费巨资营建,其形式更堪比宫城的华奢。

如此宏伟高大的建筑,即使离京师百里,也能看到。

若是登上木塔,便可视宫中如掌内,临京师若家庭…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因为是皇家寺庙,又占据了得天独厚的视角,所以能登临此塔观览之人自然非常人。

而可以俯瞰这大千世界下的芸芸众生之人,自然有她的建造者——胡太后。

胡太后是北魏历史上的一位奇女子,也是北魏走向灭亡的源助力。

鲜卑拓跋所建立的北魏,为防止外戚干政,自建国起就一直奉行“子贵母死”的制度,以至于后宫嫔妃都惧怕生下太子后身死,不愿绵延子嗣。

可胡太后却是与众不同,她明知产子后的下场,却独独说出:“天子岂可独无儿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但使所怀是男,次第当长子,子生身死,所不辞也。”…

这句豪言,不仅体现出了她的气魄,更让她的丈夫宣武帝元恪为她废除掉了北魏这项残酷的制度。

(《北魏宣武帝元恪景陵》)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邙山古墓博物馆宣武帝元恪景陵石棺)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邙山古墓博物馆宣武帝元恪景陵甬道及墓室砖)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邙山古墓博物馆宣武帝元恪景陵外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邙山古墓博物馆宣武帝元恪景陵翁仲)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邙山古墓博物馆宣武帝元恪景陵封土)

可惜,“子贵母死”的制度废除后却在灵太后与儿子孝明帝元诩之间埋下了祸根。

随着孝明帝日益长大,与母亲的矛盾在不知不觉间发酵起来,冲突不断。

与此同时,当初孝文帝迁都洛阳时便埋下的六镇隐患也在日积月累中爆发了出来。

最终,因不满于母亲的擅权,孝明帝联络了在平定六镇起义中崛起的尔朱荣进京勤王。

(《北魏太原王尔朱荣·离乡的羊儿》)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张凹村尔朱荣墓前莲花座出土原址)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原汉光武帝祠景区石刻馆征集的尔朱荣墓前石羊)

不想,事情未行而事泄,元诩突然暴崩。

不论是后事演变还是史书上最终的说法,他似乎都被认定是被母亲和其情夫密谋鸩杀的。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孝明帝元诩定陵封土)

而在元诩死后,胡太后假称潘充华之女为太子,令其即皇帝位,等到人心稍安,便改立了临洮王元宝晖的世子元钊为帝。

可元诩死得太过突然,本就已经欲望膨胀的尔朱荣闻讯大怒,抗表朝廷,带兵来谒,又暗中联络了素有人望,家族忠勋的长乐王元子攸,许以拥立。

于是元子攸兄弟夜北渡河,即皇帝位。

得知尔朱荣称兵渡河,敏锐的胡太后此时已猜到了结局,她本欲通过出家保住性命,可不想契胡的首领却从未决定过罢手…

聪慧如她,怕是从未想过会得来这样的结局,而精通佛法,修建永宁的她,也终究没有得到福报,得来永宁。

武泰元年黄河岸,她与被她扶持的幼主一同沉入了黄河,而这一切尚只是开始,今日之后,北魏又何来过永宁呢?

河阴衣冠涂地时,永宁寺已经成了屯兵之所…

曾经的佛门清净之地,自此便也踏上了无尽的血腥之路。

永安二年五月,北海王元颢在梁武帝的拥护下称帝,引梁军入洛,再次屯兵于永宁寺中,不久又被尔朱荣和元子攸杀回…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见证着北魏的起起落落,或许永宁也在那些充满着血色的日夜里期待着“永宁”到来,希望守护她的国家,她国家的帝王与子孙,世世代代,永享安宁。

所以她保佑了子攸,让他在出其不意中诛杀了尔朱荣,成了真正的帝王。

可天意弄人,历来湍急的黄河竟也会有水浅之时,竟在冥冥中帮助了尔朱兆。

尔朱的反扑猝不及防,也终让元子攸沦为了阶下之囚,让“永宁”之梦在期许中变得破碎不堪。

被囚禁在永宁寺中的日子寒冷难耐,身为帝王的子攸却连一块头巾都求不来…

甚至他要被迫迁徙,死于他乡。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宁作高贵乡公死》)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孝庄帝元子攸静陵封土)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孝庄帝元子攸静陵陵前石人)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孝庄帝元子攸静陵陵前石狮)

而在尔朱氏举起义旗之时,那些元家的子孙们已经失去了求得安宁的机会。

本被尔朱拥立为帝的元晔,因失去了利用价值被废,一直以来装哑巴的元恭,却迫于无奈开口说话,被尔朱推上了皇位。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节闵帝元恭被移平的封土)

紧随其后,为了剿灭尔朱的势力,未来被追封的北齐神武皇帝高欢也举起了义旗,拥立元朗为帝…

(《北齐神武皇帝高欢·真假义平与响堂佛光》)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北齐神武皇帝高欢义平陵封土)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北响堂石窟《资治通鉴》中的埋骨之所)

战火不断,不知永宁寺迎来送往了多少兵士,又见证了国都多少杀伐之事…

从河阴之变到高欢入洛超不过5年的时间,洛阳的主人却换了又换…

战胜尔朱的高欢,最终废掉了尔朱拥立的元恭,又因元朗疏远,未允四海之心,令其逊了大位,改立了平阳王元修为帝。

此刻,历经战火洗礼的永宁寺已失去了往日的光鲜,洛阳的佛国盛景也再不似曾经。

表面上的安宁终究是短暂的,而内里往往孕育着更加猛烈的波涛。

随着高欢大权在握,遥执朝政,臣子上言,元修与他的矛盾愈演愈烈。

永熙二年,元修联络了关西的贺拔岳想要除掉高欢,可不想却是高欢率先离间,害死了贺拔岳。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宜君石窟群“永熙二年”题记)

永熙三年二月,就在贺拔岳死得同月,一场大火从永宁寺的第八层燃起,恐是当时的雷雨天气所致,抑或连老天都预感到了弥漫在北地即将到来的烽火狼烟,早早将这场暴风雨降下。

冒着雨雪,洛阳的百姓道俗皆来观火…

看着昔日繁华的高塔在大火中焚尽,悲哀之声振动京邑。

那时的元修登上了宫中的凌云台望火,遣未来的西魏文帝当时的的南阳王元宝炬等前去救火,但因为火势之盛,只得垂泪而去…

另有三比丘赴火而死,殉了永宁…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大火整整烧了三月,滚滚的黑烟久久难散…

我想那时的元修心里定是一种煎熬。

他受制权臣一年多,虽贵为天子,却等同于洛阳宫中的囚徒,很多事根本无法按自己的意思行事,想要做的事也是重重受阻…

而如今,目所及之地的那座高塔,那座象征着他家国,象征着他故乡的塔就在眼前一点点燃尽,倾塌…

妄为天子贵,却连一座塔都无法拯救…

天灾,人祸,注定了永熙三年不得安宁。

贺拔岳死了,宇文泰迅速收拢了关西之众,安定了人心,那是他最后的希望,是他能与高欢最终一搏的唯一依靠…

(《北周文帝成陵·关中人杰》)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北周文帝宇文泰成陵)

一场大火,毁了灵太后的永宁寺,焚烧着元修的希望,也似乎烧尽了魏的国祚,但它却让新的火焰熊熊,照亮了魏的土地。

据说,在永宁寺被烧的当月,有从东莱至者,曾在海上看到过永宁寺出现,但是随着雾起便消失了…

这场海市蜃楼,或是天意,或是人谣…

但“永宁见灾,魏不宁矣;飞入东海,渤海应矣”,却是一语成谶。

剑拔弩张的气氛早已开始,永熙三年的五月,身为渤海王的高欢与孝武帝元修之间更为暗流涌动,也各自开始了部署…而稳定了西土人心的宇文泰也计划起了增兵援洛,准备讨伐高欢。

大战一触即发,洛阳城中的焦木味道尚未散去。

宝塔废墟,徒留下残身守护着拓跋家的江山,默默祈祷着“永宁”…

七月,元修与高欢于河桥两岸列阵,不想臣子之隙竟谎报了军情。

元修匆忙逃走,仓惶入关…

当时随他而行的,本有南阳王元宝炬,清河王元亶(元善见之父)、广陵王元欣、广阳王元湛、他的妹妹兼情妇公主元明月等人,但中途如清河、广阳却又折返投奔了高欢。

高欢进入洛阳后便停留在永宁寺驻扎。

昔日的都城盛景如今已变为废墟,早先他就曾因洛阳久经丧乱,王气衰尽,有过迁都的想法,可惜被出走的主上驳回。

这次开战前,他便再次有了迁都的想法…

而今主上西奔,洛阳靠近边境,更不适合作为国都了…

最终,他选择了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改永熙三年为天平元年…

眼见着家国丧乱,永宁倒塌,国土分裂,于尚且年幼的善见而言已经是一场噩梦,但他来不及去追悼,也来不及去告别,只得带着浩荡的队伍离开故土…

未来,他也将成为笼中的鸟儿,苦苦等待着那属于他的命运。

(《北朝墓群巡礼·元氏三父子》)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子冢)

那狼狈逃到长安,本以为逃出了虎穴,去不料又入了狼窝的孝武帝元修,不久便在长安被杀。

宇文泰拥立了随元修来到长安的南阳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

(《西魏文帝永陵·“大统”谁统》)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神道石刻)

自此,东西分魏…

永宁寺就像巴别塔,只是巴别塔是因为人类的分道失修倒塌,永宁确是用她的倒塌预示了家国的自此分道,兄弟的自此分家,更可怕的是未来的两魏,已各自走向了灭亡之路,无法回头…

隋唐以后,由于洛阳新城的建设,汉魏洛阳城被废弃,永宁寺也随着这座古老的城市长眠在荒野之中,到清代时,竟被误认为是东汉质帝静陵的封土,被立碑标识。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上世纪60-70年代,经过考古发掘,永宁寺重新被人们认知,也赢回了属于她的名字。

据相关资料显示,永宁寺的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01米,东西宽212米,四周建有夯筑的围墙,每面各开一门。

塔约位于永宁寺的寺院中部,与寺南门和东西二门直对,长宽各38.2米,高约2.2米。

永宁寺的基址处曾出土大量不同规格的佛、菩萨、弟子、供养人等残像,这不仅进一步证实了《洛阳伽蓝记》中关于经像的记载,也让千年后的我们得以一窥北魏曾经的辉煌岁月…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已灭,但北魏的繁荣似乎停留在这些残件的音容笑貌中,并不曾散去。
可每每思及北魏末年的动乱,却又忍不住怅然,为每一个经历过那段时光的人们,为见证了一切的永宁寺,若她能表达,又要怎么表达那些埋于心底的愁苦呢…
天上下起了雨,哗哗的雨声仿佛老天也在悲泣,为千年后的永宁…
隔了千年的愁,即使历经大雨冲刷,仍无法洗净。
立在塔前,我唱起了先前写给元善见的歌谣,任声音融入了雨中…

金笼车 向邺行銮驾

马蹄驻 回首烟尘下

可怜青雀子 折了羽翼绕树匝

何处依芒枝终成掌心鹦鹉娃 


告别之话 还尚未及表达

昔时的家 祭国破随高塔

迁徙之路 恐遥遥无归法

故乡的月 仍冷冷照“繁华”


清都夜 寂寞演胡笳

千秋门 地动引兵伐

未闻天子过 委曲臣威遭辱骂

古来自有运 永为虞宾难逃杀


泫然之泪 还尚未至脸颊

昨日的宫 送内弟作聘嫁

华丽之牢 锁凌云于玉匣

杯中的酒 仍盈盈映乌发


壮志之心 已随风去天涯

苦生之乐 尽长眠埋流沙

麦秀之感 复年年兮再插

黍离之悲 愁古今怎能罢


黍离之悲 愁古今怎能罢…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若是当初孝文帝没有迁都洛阳,恐怕不会有洛阳城的繁华,不会有北魏汉化的佳话,更不会有未来的隋唐盛世…

可那样或许就不会有六镇之祸发生,不会有元家世末的悲剧,更不会有千年后仍萦绕在永宁寺前挥之不去的惆怅了…

躺在邙山下的元宏,不知是否曾在那些他死后的岁月中默默守望着这座他选定的国都,望着兴盛起来的洛阳,望着那颂入云霄的高塔,心中豪迈…

抑或,他曾临着河阴的寒风,望着河桥的几度兵来,望着洛阳走向衰败,望着永宁的那场大火和子孙无奈的分道他乡遗恨难平…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北魏孝文帝元宏长陵)

可那还有什么重要呢,即使北魏已亡,即使鲜卑的血统早已融进了汉家之中,即使再久,他还在原地,守着他千秋家国之梦,用他的智慧影响着后世百代,将那些北魏的痕迹,通过石壁继续传唱…

永宁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