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景帝朱祁钰景泰陵·猫猫守护的西山

标签:
历史旅游朱祁钰明妃传景泰陵 |
分类: 帝王の荒冢 |
提及北京的明代帝王陵,最先想到的想必都是明十三陵,而对于大北京五环内,西山附近的另一座明朝帝王的陵寝却知者相对少之。
说来惭愧,我第一次知道此处是从外地朋友那里,而后才查找了网上的介绍,此后便也寻摸着抽时间来此处走走。
这个陵的墓主人并不陌生,正是前两年热播剧《明妃传》中的主角之一。
景泰陵的名字源于他的年号。
他曾临危受命,任贤用能,力抗瓦剌,保下北京,却也在权力欲望的驱使下囚禁兄长,背弃当初的立储誓言。
最终,他被兄长反扑囚禁,病重身死……
死后,他又被剥夺了帝号,葬于十三陵之外,直到侄子上位,才得以恢复。
说到这里,想必已经有人知道了这位墓主人的身份。
他,就是朱棣迁都北京后唯一那位没有葬于十三陵中的皇帝——郕王朱祁钰。
9月11日,从金祖山归来,我们取道了香山,准备前往景泰陵一观。
一路的猫猫让果果这个猫奴各种开斗,而我就转行成了记录的摄影师开始各种拍斗猫情节…
此刻起,我们的主题似乎增加了些内容,并且这内容从头到尾都贯穿了今日的寻访过程…
记得当初去清东陵的时候就听说过,明清时候深黄色的瓦是皇帝才可以用的。
显然,眼前这重檐歇山顶的建筑是属于帝王所有的级别。
最初,因为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毁掉了景帝所营的寿陵,将他以亲王礼葬于西山,只给了武成中卫军二百户守护。
宪宗继位后,并没有因为叔叔当初的废除怀恨,反而为他“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的事迹正名。
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宪宗复其帝号,上尊谥,敕有司缮陵寝,祭飨视诸陵。
虽然复了帝号,祭祀也如同帝王,但据《帝京景物略》里所提,这陵上的黄瓦,应是到了嘉靖十五年才被同样藩王出生的明世宗朱厚熜改换的。
时“世宗谒陵毕,过此,特谒景帝,易黄甓焉。庙初碧瓦也。”
这次正名,距离这位有所作为的帝王离世已经过去了近80年,千秋功过,兄弟恩仇,皆已随着时间被淡化掉了。
虽然复了帝号,祭祀也如同帝王,但据《帝京景物略》里所提,这陵上的黄瓦,应是到了嘉靖十五年才被同样藩王出生的明世宗朱厚熜改换的。
时“世宗谒陵毕,过此,特谒景帝,易黄甓焉。庙初碧瓦也。”
这次正名,距离这位有所作为的帝王离世已经过去了近80年,千秋功过,兄弟恩仇,皆已随着时间被淡化掉了。
正欲绕到南面…
猛然发现果果又给主子跪了…
躺在这壮观的建筑前,猫主子一定正思索着它的天下大事与后宫欢愉。
由于没有立好,小哥们让我们先去拍那些石碑,等他们立好再回来…
一方是早年的文保碑。
另一方则是陵寝介绍。
碑亭之中,可见乾隆帝对朱祁钰之评价,最后以岳飞欲迎二圣之事作比,发人深思。
对于明朝的历史,我的喜爱程度一直没有对唐以前的那些时代浓厚,但明朝皇帝们的各种奇葩说却是我一直以来觉得很有趣的地方。
对于景帝,同情有之,遗憾有之。
他本与皇位无缘,可是却在土木堡之变后被推上了高位。
是幸运?抑或不幸?是愿意?抑或不愿?
历史没有给他选择的机会,只是让他顺理成章地登场,顺理成章地成为那个主持大局,守护北京之人。
论治国,他的才略不输于兄长;论守土,他的功勋不亚于祖先;论用人,他的身边有两袖清风的于谦;论担当,他更胜过明史上后世各个传奇的子侄。
但人性使然,我相信初监国政的他也曾想过救回兄长,传位侄子。
可就如当初宋高宗赵构面对迎回二圣时的心情一样,当他居于高位,当本与皇位无缘的他坐稳了这位置,一切就在不觉间变了质。
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本是不属于他的东西在面对正主时总会让古代这些被礼教所束缚的人感受到危机,担忧着名不正而言不顺。
迎回这样的事情,自古便是尴尬,对错更是没法评价。
英宗的归朝,或许让景帝悲喜交加,更是如坐针毡。
在不安中,他囚禁兄长在南宫之中,又稳定了时局,易储废后…
天道往复,一切在他登基的第八年来得猝不及防,他的病重让人怀疑其中是否还有不为人知之事。
而就在他病重之时,他手下三臣已经策划好了一切,带领着他被囚的兄长从东华门而入。
一夜之间,兵不血刃,朝会在即,却传来了兄长复辟的消息,他连声的叫好中,透着的不全是无奈,也有一股泰然自若…
不属于他的帝位,终究还是回到了兄长那里,那一刻,他是否后悔过斩草未除根?
自古帝王家无情,可他却并非无情之人,他未暗杀过兄长,未虐待过侄子……
受国有名,功在社稷!
他,与随他而去的于谦,即使在当时所受不公,遭受骂名,但于千秋后世,却自有公论!
从朱见深复其帝号,朱厚熜易其陵瓦,南明时追其庙号,到史书还有乾隆爷笔下对他功勋的肯定,历史已经还了他和于谦公道!


从栏杆中望去,后世修葺的楼梯直通叶密之处。
起伏的土坡想来是当初的陵寝殿宇等等残骸。
上面一层的榧子上则有“卍”字的图案。

金秋九月,陵前的串红开得正艳,殷红的色彩更似是一场大型的祭悼会,祭那些当初在宣府,土木阵亡的将士与这位不得正终的帝王!

因为进不去,我们便准备绕着周围转转,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地方。



穿过西侧的青青竹道,拐角处迎来了老干部们的文化活动中心。


而这侧的院墙处爬满了爬山虎,高耸入云的泡桐遮住了头顶的天空。

金秋九月,陵前的串红开得正艳,殷红的色彩更似是一场大型的祭悼会,祭那些当初在宣府,土木阵亡的将士与这位不得正终的帝王!

因为进不去,我们便准备绕着周围转转,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地方。



穿过西侧的青青竹道,拐角处迎来了老干部们的文化活动中心。


而这侧的院墙处爬满了爬山虎,高耸入云的泡桐遮住了头顶的天空。
果果捡着周围掉落的果实,猜测着这参天古树的种植年限,我则忍不住融入这红墙绿壁之中,仰望古树们的风姿。
或许,它们是这附近除了墙以外陪伴景帝最久的了。
守护着西山的它们,守护着景泰陵的它们,估计常常进去光顾瞻仰王气吧~
于是不知怎么就进到了景泰陵中,难道,这是祁钰被我们感动显灵了~
赏心悦目的食物,在景泰陵的地界随处可见~
迈过一片倭瓜田,眼前是一片荒地。
听大爷指着这里与同行人说起景泰陵的一些事,我们也凑过去询问起来。

大爷告诉我们这里叫做金山,风水极好,有很多明清的娘娘埋在山上,一直从这里延伸到清陵,所以也叫娘娘府,正对着对面的玉泉山。
眼前这处最高的空地是以前景泰陵的享殿位置。
下方几个门球场是配殿的位置。
但大爷说,朱祁钰是否埋在这里不确定,目前所知只有下方乾隆的碑是真的文物…
听到此处,我们不禁有些怅然,但却相信,即使有官方当初破坏后世盗墓的情况发生,这里应该也是朱祁钰的葬地无疑,而且按着史书记载,其废后汪氏也应葬在此处。
只是如今青冢面目全非,无法确切分辨。
刚刚上了近四组台阶,所在位置距离地面已有一定海拔,向上的路在这里被红墙拦住。
若这里是明陵的一部分,我们或许正站在冢上…


地上偶见的石块,气孔很细腻,不像现代之物,可能是当初的建材残迹。

哀悼片刻,我们也下了陵,再次穿过门球场,离开了这进一次可遇不可求的地方。



回到碑亭北侧,牌子刚刚立好~
上面记载,景泰陵“坐北朝南,南北通长130米,东西通宽26米。现仅存碑亭,石碑,祾恩殿及宝城残墙”。
其实本欲选择东华门边上的那家,一来贴近今日人物,二来也可观赏景观,但想到排队问题,果断放弃了…
放张东华门和普渡寺,贴合下夺门之变…
等菜过程…感觉陵走多了,脑子有点进水……
金陵-景泰陵一日~
圆满落幕~
前一篇:阿塞拜疆·戈布斯坦岩画
后一篇:北周文帝成陵·关中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