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定陵·唐路泥泞

标签:
杂谈帝陵历史旅游唐朝 |
分类: 帝王の荒冢 |
从节愍太子墓离开,向北驱车不多远便是定陵的朱雀门。
定陵是唐中宗李显之墓,位于富平县宫里乡狮子窝村村北的凤凰山上。
凤凰山因为三座峰形似张开双翼的凤凰而得名,但想想李显在位时周边五只凤凰环绕的情景,这个葬地倒多了几分趣味性。
定陵是唐中宗李显之墓,位于富平县宫里乡狮子窝村村北的凤凰山上。
凤凰山因为三座峰形似张开双翼的凤凰而得名,但想想李显在位时周边五只凤凰环绕的情景,这个葬地倒多了几分趣味性。
定陵自建成以来,便没怎么太平过。
从安史之乱开始,它屡遭破坏劫掠,建国后也被当地损毁颇多。
千年风雨、战火和人事的洗礼,定陵地表的建筑早已不存,徒留下几个残破的石刻,带着岁月沧桑之色,坚守在山陵周围。
昨日已经提前见到了定陵东门南侧残存的狮子,听说当时东门的两个,因为北侧的石料好,被砸了,南侧的因为石料不好逃过一劫…
昨晚讲座的时候,我们看了一些图,都是关于富平几个唐陵石像生们的悲惨命运…
当地传说,破坏了定陵无字碑用于做石碾子的人,最后得了绝症,死后被老鼠啃了等等…
或许冥冥中,天道赏罚,佛家因果是真的存在的。
我们抱着崇敬帝王之心,接近历史之心,探索未知之心,一步步穿越田地,寻找着唐遗留下的足迹。
雨后的道路泥泞,本来准备下车穿鞋套的我们,改成了上车穿,下车拖,以免让车子染上太多田泥。
与定陵朱雀门的初见,是西侧石狮的背影。
鬣毛卷在石狮的脑后,看上去细腻蓬松,带着慵懒之气。
从安史之乱开始,它屡遭破坏劫掠,建国后也被当地损毁颇多。
千年风雨、战火和人事的洗礼,定陵地表的建筑早已不存,徒留下几个残破的石刻,带着岁月沧桑之色,坚守在山陵周围。
昨日已经提前见到了定陵东门南侧残存的狮子,听说当时东门的两个,因为北侧的石料好,被砸了,南侧的因为石料不好逃过一劫…
昨晚讲座的时候,我们看了一些图,都是关于富平几个唐陵石像生们的悲惨命运…
当地传说,破坏了定陵无字碑用于做石碾子的人,最后得了绝症,死后被老鼠啃了等等…
或许冥冥中,天道赏罚,佛家因果是真的存在的。
我们抱着崇敬帝王之心,接近历史之心,探索未知之心,一步步穿越田地,寻找着唐遗留下的足迹。
雨后的道路泥泞,本来准备下车穿鞋套的我们,改成了上车穿,下车拖,以免让车子染上太多田泥。
与定陵朱雀门的初见,是西侧石狮的背影。
鬣毛卷在石狮的脑后,看上去细腻蓬松,带着慵懒之气。

它面朝南面,静望着残存的阙址,欣喜于我们的到来。




绕到正面而观。
它巍峨的样貌,健硕的双腿,锋利的爪子,还在彰显着盛唐气象。
但虽然嗔目龇牙,威仪之态却远不及顺陵与乾陵所见。


或许,这形象与这位墓主人表现出的性格和历史上的评价有些关系。
李显一生的功绩无外乎恢复了李唐的统治。
但他光鲜华丽的皇袍内,是一颗如这狮身般,伤痕累累的心。
初登帝位的他庸庸碌碌,被贬后的他战战兢兢,复回皇位的他窝窝囊囊。
面对强势的母亲,他谨小慎微,多求自保;
面对权倾的妹妹和才情洋溢的妃宰,他唯有听之任之依之;
面对外部的支持,他没有机会开心,反而胆战心惊,生怕引来杀身之祸;
面对臣子间的弹劾辩驳,他不论对错,只管劝架,做好“和事天子”;
面对共患难的妻女,他放任纵容,使祸起于萧墙,埋下了后续诸多隐患。
景龙四年六月壬午,他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唐书上说他是被毒杀的,但也有传说他只是病逝。
毒杀之说,如果为真,那李显简直是太悲惨了…
不过比起毒杀,我觉得病逝之说更有可能。
毕竟在母亲的高压下生活多年,抑郁成疾不无可能。
而且安乐公主和韦皇后与他多年共患难的感情,加上中宗死了对她们没有多大好处,除非是她们真的以为能杀了毫无障碍的登基,否则实在不能理解为啥她们要杀李显…
但帝王已逝,时间的转轮也走过了千年,李显真正的死因,恐怕也早已随着他短暂的帝王生涯和后期变化多端的政权被彻底埋葬了…
这位两度登上帝位的皇帝,和他的祖父儿侄相比,除了复辟昭雪之功,也没有其他更大的作为,人生还充满了悲剧色彩。
《旧唐书》评价其为孱主,“以志昏近习,心无远图,不知创业之难,唯取当年之乐。”
可营州动乱时,他请缨抗敌,追随者遍布北邙之势,又让人觉得真实的他,并非是孱弱,也并非那种毫无家国之责的人。

石狮森然,陵山悠远,生前不如意的李显,死后亦不安宁的定陵…
希望此去经年,这位“和事天子”可以真正在此处安息长眠。


随G兄顺着神道向南而行,一步一陷。


不记得走了多久,视野豁然开朗。
黄绿的色彩在雨后散发出特有的光彩。
这里似乎是一片大豆田,走近才发现,石人竟然就立在西北的田边。

泥土松软,一时兴奋地一脚下去直接埋了鞋面…
见此景,加上大家多集中于此,我和果果听说西南方向还有一个,便先转战西南。
此时的身后是一片花椒林,绿叶挂水,红椒带露。

穿梭其间,为了透过花椒密叶找些前景与仲翁一同入境,我不仅被花椒枝挂住了头发,还免不了沾染几滴甘露。

拨叶所见,翁仲似乎发现了我们在偷看它,忍不住回眸相视。

我还在找寻着各种可以利用的前景…
定陵的翁仲多是带着武官所有的鹖冠,叶后的这位,能清晰看到他冠上面的鸟形。



转回刚刚的田间,最喜大豆苗的色彩~
石人远远仗剑而立,广袖的长袍过膝,下身穿大口裤褶,脚上似乎是靴子。
《旧唐书》评价其为孱主,“以志昏近习,心无远图,不知创业之难,唯取当年之乐。”
可营州动乱时,他请缨抗敌,追随者遍布北邙之势,又让人觉得真实的他,并非是孱弱,也并非那种毫无家国之责的人。

石狮森然,陵山悠远,生前不如意的李显,死后亦不安宁的定陵…
希望此去经年,这位“和事天子”可以真正在此处安息长眠。


随G兄顺着神道向南而行,一步一陷。


不记得走了多久,视野豁然开朗。
黄绿的色彩在雨后散发出特有的光彩。
这里似乎是一片大豆田,走近才发现,石人竟然就立在西北的田边。

泥土松软,一时兴奋地一脚下去直接埋了鞋面…
见此景,加上大家多集中于此,我和果果听说西南方向还有一个,便先转战西南。
此时的身后是一片花椒林,绿叶挂水,红椒带露。

穿梭其间,为了透过花椒密叶找些前景与仲翁一同入境,我不仅被花椒枝挂住了头发,还免不了沾染几滴甘露。

拨叶所见,翁仲似乎发现了我们在偷看它,忍不住回眸相视。

我还在找寻着各种可以利用的前景…
定陵的翁仲多是带着武官所有的鹖冠,叶后的这位,能清晰看到他冠上面的鸟形。



转回刚刚的田间,最喜大豆苗的色彩~
石人远远仗剑而立,广袖的长袍过膝,下身穿大口裤褶,脚上似乎是靴子。


无意中发现了身后崖边的柿子树。
雨后,小蜗牛也背着重重的壳儿来此觅食了~

我和果果不知不觉就拉了队伍,见大家已经快要消失在南面的道路上,赶忙追了过去。
嗅着沿路的花椒香气,继续记录石人,陵山和泥路。





赶上队伍的时候,已经有部分人开始折返,我们匆匆上前,就发现了核桃树后藏着的石人…
石人:“你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这个石人似乎刚被挖开不久。
挖开的土层层次分明,沉淀出千年来的朝代更替,让我们得以窥见唐最初的模样。



冠上隐约可见的鹖羽,彰显着翁仲的身份。
脚踏厚泥屐,头挂花椒枝。
涉草穿柿林,拨叶见翁石。
涉草穿柿林,拨叶见翁石。
正是今日之景…
李显一生坎坷,经历了太多大起大落。
不知道这是否使他看透了人生苦短,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他多了及时行乐,得过且过,息事宁人的想法,想让自己余生安稳,好缓解曾经那些压抑了太久的岁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终究不是合格帝王该有的生活,可“自古帝王,尽为灰烬,尧、舜、桀、纣,竟复何异?”确是事实…
后世的我们只能去感慨他是个无为的帝王,能给武皇罢黜他找到合理的理由,却很难真正走进他的内心,看透他的想法。
但我想李显应是个重情义之人。
妹妹和女宰的相帮,妻女在危难之时的相陪,让他最终选择对她们的所为视而不见,默然不语…
若非情义所致,又何必呢?

时时留恋于雨后的山村,回程的路依旧显得漫长。

在村口处,我们和当地的居民闲聊几句,又看到富平各种石头…
后世的我们只能去感慨他是个无为的帝王,能给武皇罢黜他找到合理的理由,却很难真正走进他的内心,看透他的想法。
但我想李显应是个重情义之人。
妹妹和女宰的相帮,妻女在危难之时的相陪,让他最终选择对她们的所为视而不见,默然不语…
若非情义所致,又何必呢?

时时留恋于雨后的山村,回程的路依旧显得漫长。

在村口处,我们和当地的居民闲聊几句,又看到富平各种石头…
途中,我们的一辆“唐”陷入了泥沼。
于是取道东北的泥路,我们继续在乡间的花椒柿林中寻找起北门的神道。


过了几排花椒树,视野再次开朗,石狮的身影也渐渐出现在往北的一排花椒后。

昨晚在相片里就有见到这只残破的石狮,它已经在文 革中面部全非了…


过了几排花椒树,视野再次开朗,石狮的身影也渐渐出现在往北的一排花椒后。

昨晚在相片里就有见到这只残破的石狮,它已经在文 革中面部全非了…
最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它背上的“芒刺”…
不知何处飘来的草籽进入了裂缝,才有了从中而生之景,让根抓住了石,而它的生长也让石头的裂缝变得更大了…
福祸之事,便在此间变化着…
当初李显被贬,唯唯诺诺,惧不自安,每闻制使至,惶恐欲自杀。
如履薄冰多年,他最终重回高位,再归尘土。
韦后的那句“祸福倚伏,何常之有?岂失一死,何遽如是也!”,道的是世间规律,却也窥见出这只落魄凤凰的泰然。
中宗前后,唐史上不逊须眉的巾帼一一登场又一一谢幕,留下那些被后世称赞或诟病的话,已经很难再看清全貌了。
狮子锋利的足下,荒草仍在摇曳,诉说着那段盛唐的辉煌,也诉说着那段盛唐的乱局…
因为发现了马下的稻草,为了看全陵山和仗马,我便尝试用稻草垫脚,快速奔向对面的田垄。
大家陆续赶来,在马前观察着它的马腿和身上的鞍子。

站在田垄上,望向远处的凤凰山,密密麻麻的花椒树将它烘托出几分爱情之色,只可惜,韦后和上官应该都不是葬在此处的…

大家陆续开始用马侧的草自造起道路~


回去的时候,我们依旧踩着草路而行,防止下陷非常有效。
摄影组的同学就是没走,所以直接陷了,大家忙过去帮忙,最后还是要用万能的登山杖。


徘徊于狮子,采摘着柿子,定陵之行,情趣多多~~

附上定陵的东门南侧石狮,传说不好的石料,我看着也挺好的~



还有定陵北门的驺虞和牵虎人,泥染的身子让他们别有韵味。
憨厚的虎头。

精细的衣服开衩。

腰间的精美承露囊~

此外,7号在碑林得见上官婉儿的墓志,弥补了我们8号未能走到上官婉儿墓的遗憾。
可惜了一代才女死在政变之中…
前一篇:唐宣宗贞陵·花草侵道
后一篇:唐睿宗桥陵·桥山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