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祭灶风俗、歌谣、古诗词

(2013-02-03 19:43:59)
标签:

祭灶风俗歌谣古诗词

腊月二十三小年

祈求灶君保佑全家平安

二十三祭灶官

花果山

分类: 节假倾情

祭灶风俗、歌谣、古诗词
祭灶风俗、歌谣、古诗词

    今天祭灶,也写点儿有关祭灶的文字,应应景儿。
一、祭灶风俗
    祭灶又名辞灶或送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民俗活动,是中国民间的小年。祭灶一般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的黄昏举行,以麻糖、糖瓜、饺子等饮食做贡品,祈求灶君保佑全家的平安。“二十三,祭灶官”,送走灶王爷,预示着春节即将到来。
    祭灶,传说中,灶官(灶王爷)是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天神,一年中他都在各家的厨房里,监视一家老小。二十三这天晚间,他骑马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善恶。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决定这一家人来年的吉凶祸福。由于灶王爷的汇报关系重大,在他上天之前,老百姓要搞一个祭拜仪式,俗称“送灶”或“辞灶”。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
    各地风俗各异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
    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
    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古俗有“男不愿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麻糖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二、祭灶歌谣
    1. 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2.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3.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烀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帖倒酉(意即贴春联);三十夜,守一宿。”过了腊月二十三,年儿就来到。
    4.歌谣则是这样唱的:“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5.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6.腊八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老婆要新衣裳,老头打饥荒。

三、祭灶古代诗歌

晚清 罗昭隐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祭灶词 宋 范成大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齐天大圣相册祭灶风俗、歌谣、古诗词齐天大圣播客

校讯通百度在线翻译小学电子课本六年级语文上册排疑解难数学版语文版

古诗词六.5班备忘录六.5班信箱读者有奖征文电子计算器电子地图

2013日历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