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英文简称是BPD,因为其患者一方面极其依赖关系,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攻击性,既容易自杀,又容易攻击依赖的对象,这导致多数心理医生普遍对这类患者发怵。
诊断标准:
患者的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感情不稳定,且情绪有显著的冲动性,病情出现在成年早期。
以下是典型的症状,如符合5条以上,即可诊断BPD:
1)极其依赖关系,非常惧怕真正的或自己想像出来的被遗弃,为了避免被遗弃,会作出种种疯狂的努力。
2)对依赖对象的评价很容易走极端,因依赖对象的一点好,会将其极端理想化,但一发现依赖对象的一点缺点,又会将其极端贬低。并且,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经常发生,且一直飘忽不定。
3)缺乏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象,通俗的说法即“不知道自己是谁”或“感受不到自己是谁”。
4)至少有两种以上的自毁行为,如奢侈、乱性、药物滥用、鲁莽驾驶、狂吞滥饮。
5)经常发生自伤行为,容易闹自杀,或以自杀、自伤威胁重要的依赖对象。
6)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焦虑或严重抑郁,但持续时间较短,一般是数小时,很少会超过几天。
7)长期的空虚感。
8)不合适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的发怒。
9)如遭遇创伤事件,可能会短暂地出现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性症状。后者譬如,严重遗忘了刚遭遇的普通创伤事件的细节。
最关键的两点症状,或许是频频的自伤行为,以及情绪变化无常。
边缘型人格障碍非常渴求亲密关系,但又很容易攻击亲密关系的对象,这会给其重要的亲人——譬如配偶和孩子——带来很大伤害。
一个经常的现象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父母,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孩子。
想起我老家的一个家族,那个家族的男人可能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都会暴打老婆和孩子,并且情绪很容易失控,还常闹自杀。此外,一会儿对你好得不行,一会儿又认为你什么都不是。并且,这一家子经常在家庭聚会上,刚刚还谈笑风生,突然因一言不合,兄弟之间大打出手。但打过之后,第二天见面,又可以谈笑风生。老家的老乡们都觉得这一家子非常神奇,但相信他们自己是非常痛苦。
他们小时候,自然也毫无例外,都频频被自己的父母暴打过。
推荐三篇文章,可以深入地了解BPD患者的特征:
http://www.xici.net/Cul/b25569/d6641613.htm
http://fh.rolia.net/f0/c7100/all/post/2728644.html
http://bbs.xlzx.com/dispbbs.asp?boardid=139&ID=66582
第三篇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