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带培养·教学随笔】认识你的学生认识你的课堂
| 分类: 名师团队 |
疫情影响学校停课一周,今天开始又复课了。师生回到校园,学校又恢复到了往日的模样。上午第二节师徒课我去听了徒弟刘剑钊的数学课。可能是学生在家一周才回归校园的缘故吧,上课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完全不在状态。一节课搞得老师上课很辛苦,能看出他对这节课的效果很不满意。下课后,我们相互交流意见。学生固然不在状态,可这是教师也需要面对的客观事实啊!我们上课不能期望学生反应都是那么敏捷,纪律都是那样安静,回答问题都是那样答在心上。一切如你所愿,老师的又在那里呢?我对他说,凡是有问题多从自己的角度找原因。主观的一面宜于改变,客观的问题改变不由自己。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最有利于学生的教学过程,也许是教师价值最大的体现。
第一,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真需求。
教学是对话,古人传道,言传身教。强势的输入知识那叫“剃头挑子一头热”,你要教,他也要学啊!对话是一个引导过程,就算是一个陌生人,也不可能不知道姓名上来就说教吧!尤其是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还不够密切时,就需要先破冰。一周不见了,师生直接谈书本知识为免生涩与不协调。教师和学生将课堂外,生活中的一些共同经历简单交流一下便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再引导课堂中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听讲,进入学习状态。很多名师借班上课时都是先和学生充分互动,学生对老师熟悉了,听讲自然就专心了。缺少这一环,直来直去,听讲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第二,了解学情,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上课不专心除了自律能力差,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个别孩子讲话不认真听讲,可能是学生自觉性差。但是大多数学生如果也听不进去,就该教师好好反思一下了。同样一个班,甲老师进去上课学生纪律不好,乙老师进去上课学生又听得十分认真。说明了什么?还是我们的课不具有吸引力了。怎样不具有吸引了呢?一个是设计的不好,不是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另一个实施的不好,没有有效提升学生的听讲效率。就比如电影,想要去的较高的票房成绩,除了有好的剧本,还得演员演得好。多从这两个方面找原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其实不管是设计还是授课,讲什么?怎么讲?讲得怎样?永远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学生会的不要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要讲,找准学生现有的认知起点,联系他们的原有学习经验,将新旧知识有效沟通起来,这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第三,把握难度,聚焦学生的总体认知度。
老师上课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但是老师一个人又无法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有时我们只能是解决部分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筛选就尤为关键。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习,当无法促进全体学生学习时,就不能眼睛盯着那几个学困生或者优等生,无论是哪类他们都是少数,不足以代表大部分学生。着眼于这些学生的问题可能就会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往往培优转差都不是在课堂上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教师单独进行学生学习的辅导。将教学的整体难度控制在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程度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困难的是很多老师不知道究竟要将课挖到哪个程度才是最适宜的。这就需要教师课堂上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审时度势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