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

(2016-05-05 16:13:39)
分类: 名师团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

执笔人: 孙磊  

摘要: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当小学生进入第二学段的学习,无论是数学知识的难度还是能力层次的要求对学生来说都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始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以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在实际的教学中借助教材的情景、算理的探索、学生课堂有效生成等因势利导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当小学生进入第二学段的学习,无论是数学知识的难度还是能力层次的要求对学生来说都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新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始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小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体现在课堂上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创造,即是在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把已有的认识经过体验而重新形成新的认识的过程,而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自己把数学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也就是说,数学教学不应当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还应当是与此有关的人类创新过程的发掘、再现,继而启迪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全面、科学地看待每位学生的个性发现,尊重学生的新思维,给予每位学生创造、表现、成长的机会。课堂中经过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方法可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充分鼓励学生不满足现状,大胆探索的学习热情。本文旨在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谈一谈几点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培养学生数学探究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在小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是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因而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时,用《猴王分桃》这个故事引入,营造出探究的氛围。故事的形式很快能吸引学生思考故事里的数学问题,从而开始探究商不变的规律。  有的教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给学生讲一个猴妈妈分饼的故事:猴家族里的小猴子都爱吃猴妈妈做的饼。一天,猴妈妈做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猴甲1块。猴乙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妈妈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他2块。猴丙更贪心,说:我要3 块。猴妈妈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的多呢?学生都会说:同样多。教师追问: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于是,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了新课。                                                        

     2. 给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留给他们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体会探究式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思考问题比较慢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有探究的时间。一旦学生自己发现了其中的数学规律,以后遇到问题就渐渐养成了探究的意识。比如在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后,计算88×125,让学生采取探究式学习,学生会得出                                                            88×125=80+8)×125或者8×125×11等方法。这些方法的获得比从老师讲授来的更深刻,更有成就感。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按小组进行动手操作,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并根据所摆的情况,完成书上的表格。由于是按小组进行学习的,学生很快就发现拼成的长方形有三种情况。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什么有关系?宽和什么有关系?面积和什么有关系?有了前面的直接操作,学生讨论得比较认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每排摆的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摆的排数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所摆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长和宽相乘比较简便,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形式美,培养学生数学审美感受的同时提高数学探究的乐趣。数学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比如通过学习《有趣的算式》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算式的形式美;通过学习《图形的变换》、《统计》等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对称美;通过学习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究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方,本着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本,教师要着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及年龄特点,小学生数学探究意识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提供丰富有效的探究条件及精心设计引导环节的情况下,启发学生自主发现并思考,与同伴一起交流研究新的发现。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己捕寻疑难点,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探究。

    1.借助教材的的情景,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上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往往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继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四次《探索与发现》就是很好的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的有效素材。《探索与发现》通过营造适合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数学情景,鼓励学生探究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商不变的规律这些在老教材中重中之重的内容我们放手让学生探索、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感受到了学习的价值。                                                        

    2.利用计算教学中算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教学,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在理解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四则计算的法则和方法,了解四则计算的定律、性质,学会简便计算;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意识。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不要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是花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再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除法时,学生试商的过程也是一种探索的过程。四年级的计算教学任务很重,而除法又是一个难点。学生试商往往很盲目,不知从何下手。在试商时可让学生多尝试,自己体会把除数看大时商偏小,把除数看小时商偏大。学生完成除法竖式的过程充满了探索性,不但解决了如何调商的问题,同时也深刻感悟了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问题。                                                      

   3.重视课堂有效生成,在学生知识生成所产生的冲突中扶植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给学生机会,注重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有的学生用四条边相加计算周长,还有的学生利用长加宽的和乘2,还有的学生先算两条长边的和,再算两条宽边的和,最后相加。结合学生出现的多种算法,教师不可盲目加以评判,而要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方式,组织学生利用已知长度的小棒拼成长方形探究每种算法的意义,最后说说自己探究结果。数学课堂是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平台,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继续努力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因此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做出及时的评价,可以是一句肯定和鼓励的话语,也可以是一个赞许的微笑,或者对学生竖起大拇指……课堂上老师的激励和认可,可以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探究,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

1.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究----《新课程学习》2010年第5  

2.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浅谈----《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35

3.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