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后妈
(2011-10-16 21:19:22)
标签:
育儿日常生活健康 |
儿科的医生、护士,从养孩子,当然,是自己的孩子,这方面讲,应该算是小众群体。
工作以后,尤其是有孩子以后,常常有人问我,唉,你平时都给孩子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戴什么?我亲爱的同事们,也常常被问到类似的问题。其实,我们不太爱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有朋友或同事咨询,我们都会仔细、认真的回答,但问到自己的育儿经,我们的回答往往是另人大跌眼镜的。
用大家的话说:我们都是后妈。
天气一冷,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加衣服,别人家的妈妈都会提醒孩子:冷就别脱外套,冷就告诉老师加衣服。我总是跟王子说:进屋就把外套脱了,热就自己脱了外面的衣服。冬天,别人家的孩子都围巾、帽子、口罩、手套,王子最多也就是帽子、手套,王子也曾要求带口罩,我说:你以为自己是那温室里的花儿呢,有点儿冷怎么了,不可以带口罩,反复带一个口罩,又不卫生,又不能锻炼你的呼吸道。
十一的时候,我们去野生动物园,在儿童乐园玩儿的时候,我看见女孩子们都穿上风衣了,男孩子们也是比较厚的帽衫,我们家孩子还耍单儿,穿一个薄的长袖T呢。关键是,王子跑的满头都是汗,我没看出他冷啊。我问王子他爸爸:你说那些小孩儿,穿那么多,不热吗?王子他爸爸,特平静的说:别人家孩子都是亲妈,我们家是后妈。
前几天,一个别的科的同事过来咨询,一来就告诉我们,他家孩子五天前查血常规是多少,吃了几天药,三天前血常规是多少,又吃了什么药,我和我们科的一个护士,异口同声:你这查的也太勤了吧!这位咨询的同事,眼睛睁的老大,不解的问:那怎么办啊?!我们说:我们都抗(读二声)着。
说实话,这也就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别人家的孩子,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或是病人,我们用药,尤其是抗生素,都是需要有理有据的,都是很谨慎的。
年轻的时候,我也常常让朋友的孩子们抗着,很多好友,都知道我的风格,只要一般情况好,就先抗三天吧。后来我发现,一方面,好多压力来自于家里的男女老少,尤其是老人,他们都觉得孩子病了必须立刻打针吃药,另一方面,好多妈妈们自己也抗不住,当妈妈的心情,很能理解,希望孩子快点儿好,还有的,是看完病再咨询,或咨询完去看病,主要是想看看大家说的是不是一致。
现在的我,不再年轻了,或者说,成熟了吧,对待别人的咨询,也是更加慎重了,基本上,不会轻易让人家抗着。
但我们科,自己的娃们,还是,抗着,抗两天吧,再根据经验治疗。
有人肯定会想,别人家的孩子,你们怎么都做各种检查啊?因为,我家的孩子,一切由我自己做主,别人家的孩子,所用治疗,必须有理有据。
前些天,有个同事,他家孩子五个月,发烧了,精神、食欲、大小便都正常,我就告诉他,孩子第一次发热,一般情况好,幼儿急疹的可能性大,通常情况下,发热三天,热退疹出,但一定要注意精神状态。差不多发热两天多的时候,这个同事,又打来电话说:亲爱的,快挺不住了,家里老人都快急了。我又问了一遍宝宝的情况,除了发热其他都如常。我就告诉他:我们说的三天,通常是满七十二小时,另外我还见过烧了不到三天,或烧了最长五天才热退疹出的。那位同事,在家里人的巨大压力下,又接着挺着了。在发热七十三小时时,出皮疹了,完成了热退疹出的过程。他打电话说:挺住了,热退疹出了。我说:胜利了,你真棒!谢谢你一直坚持着。其实我特想说:谢谢你的信任,说实话,一直挺着的妈妈,真不多。
我们都是后妈,仅仅是对待自己的孩子的衣食住行。在孩子的思想上,心理成长方面,我们都是很细心的,无微不至的,就我们科那个孩子生病从不做化验的护士,就有着心理医生的潜质,从来都是从小事儿出发,从很细节的问题入手,去教育她的娃。在街上看到一些人和一些事儿,都会和孩子一起分析,哪些对、哪些好、哪些不可取……
一个来咨询的同事说:我们是一群自信的后妈。当然,这也是和家人的信任分不开的。
祝后妈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祝我们的娃,在后妈的陪伴下,快乐成长!
前一篇:从一次未完成的作业想到的
后一篇:第一次录视频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