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2018-09-25 09:27:56)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小学阶段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来看,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如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
而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家长以及很多的学生,都将这些现象归结为 “粗心大意”。但我们不禁要问:真的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吗?“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因此,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计算、验算方法的指导,是目前我们低年级教师研究的当务之急。为了合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探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路径,选择“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很有必要。
二、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减少学生的计算错题类型和错题量,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
同时,我组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研究对象
本课题是二年级数学组自主申报的课题,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二年级,进行为期一学年的研究。
四、研究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和计算方法、速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2.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的指导研究:
(1)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通过这种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态度和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毅力和意志。
(2)计算方法体系的指导。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预习、听课、复习、阅读、做作业、总结归纳等方法。
(3)计算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研究方法
1、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等,从多角度收集资料,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提高计算能力的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学法的形成,提高计算能力。
3、课堂实践法。如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动手操作,帮助弄清算理;组织多样化活动,丰富训练方式等等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并做相应记录。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
4、个案研究法,对某些学生在研究实践中的创新、发现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个案研究。
5、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形成研究报告。
六、具体安排
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行动计划
备课组:二年级数学组
时间:2018-2019学年
何事 何产出 何人负责 何时完成
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初步探索,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和数学计算教学的理论,组织开展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
《研究计划》 孙珊珊 2018年9月上旬
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分析》
金玉琴
李林 2018年9月下旬
开展教研专题活动,研讨课堂教学模式,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经验总结,撰写专题论文 姚传红
2018年10月-2019年5月
进行研究总结,成果展示 全面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写出结题报告,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展示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 曹蕊蕊
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