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刚峰影像 |
海口郊区有一个名叫龙塘的乡镇,地贫人乏,因处火山地理版块上,土壤多属火山喷出的石砾土,故此地,遍地怪石嶙峋,且因地邻南渡江畔雨水甚多,故此地,树木丛生,灌木成林。
历史上,迁崖始祖,从中原迁此地谋生,除主营农活外,大部分时间,便从事小农经济的打铁、编制竹器及制作陶瓷泥雕等手工艺,成为全岛远近闻名的工艺镇。所相关史料记载,早在900年前的宋朝,龙塘就已出现陶瓷泥塑,有“盆钵之乡”的美称;元朝开始有石雕、木雕,到明朝时石雕、木雕艺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明清时代海南的富贵人家建造的房屋多为石木结构,四周墙体雕琢光滑,屋内栋木梁等大多以本地的菠萝蜜或花梨木制作,材质坚硬,花草和人物刻画工笔细腻,神形各异,雕刻工艺相当复杂,历史上海南古人的墓前石人、石狮、石马、石狗等都雕刻不仅雕刻得生动传神,姿态各异;而且在海南的许多庙宇祠堂里的浮雕都出于此镇人之手,战争、狩猎、演戏、奏乐等各种形态的人物和鸟兽的形象,栩栩如生,甚为逼真。
龙塘的雕刻历史悠久,建造雕刻师傅的本地人,大都是代代相传延续不断,因此,在海南,龙塘的石雕、木雕和泥塑素以字体美观、图像逼真、雕工精湛、形象生动而驰名。
全镇所辖1个居委会,10村委会,61个经济社,67个自然村,共3万多人中,过去从事手工业的几乎占据一半,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打铁村、陶器村、腊烛村、竹器村。如富道、富礼村的木雕,搏抚、永昌村的石雕,文彩、永巩村的泥塑等都远近闻名。1995年,龙塘镇被中央文化部授予“民间雕刻艺术之乡”的称号。
十年前我曾在媒介工作时,常在这一带采访,也曾撰写过一些文章,十年后,我与几位摄友重新踏上该镇时,想不到,过去一派繁华的乡村手工业风景却变得一片凄凉了。凄凉的让人扼腕叹息!
当我们找到曾经著名的几个打铁村时,过去村中家家户户打铁的景象早已不见了,村中只余下几家人打铁户也在惨淡经营;曾经一片繁华的陶器村,目前也只余下三家作坊了。
当我们来到著名的文彩陶器村时,走进唯一一家陶器作坊,见到现年七十五岁的王科干老艺人时,真是有点惊诧!在他的作坊中,我似乎读到了远逝的海南乡村民间工艺最后一道风景后的沧桑。老人告诉我,他也世代祖传的,父亲九十多岁了,偶尔还在作坊做点工,但他的力气不足,儿孙们也不太愿意学了,加上市场行情也不太好,年轻人赚不到钱,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看到他满屋子里堆成的卖不出去的陶器,布满了灰尘,我的心中一阵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