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刚峰历史文化随笔 |
定安是海南四大古邑,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轶闻轶事。其中,最让定安人为引以自豪的是,在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刚刚当上皇帝的元文宗图帖睦尔忽然下旨把定安县升格为南建州,直接隶属于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并封定安南雷峒主王官为世袭知州。
南建州,在海南的历史中只存活了四十年,又是什么腥风血雨让这个海南历史上最老的特区州坍塌的如此速落?并使世居生活在这一带的王姓莫姓与陈姓从此结冤?
其实,南建州的历史很简单,因为一个定安人的义情成就了一个落难太子的艳遇,而这段艳遇的温暖却回报了定安历史上的一个昙花一现的特殊经历!
让我们一起来寻觅元皇子与青梅结缘的历史遗迹吧……
一,元皇子琼州泡妞的民间逸事
元至治元年(1321年),时为亲王的图帖睦尔(元武宗次子),因宫廷内争,被英宗(1321-1323年在位)放逐琼州,潜邸亦居今府城。
“元帅陈谦亨家有侍娃,名青梅,通词翰,善歌舞,声色并丽。至治间文宗在潜邸,慕之。尝示其家,以觊窥之。意不就,因赋诗云:自笑当年志气豪,手攀银杏弄金桃,溟南地僻无佳果,问着青梅价也高。”
清光绪《定安县志》根据《王氏族谱》记载了此事的后续,文宗当时为翩翩少年,求青梅不得,心情黯淡,便到定安游玩。到南雷峒时住在峒主王官家,王官不仅礼遇周到,还“为之出三百金以聘青梅”,终于遂了心愿。
定安人王官,帮图皇子,也许本无深意,只是仅一个海南人的侠义之举!然而,想不到的是,贬居琼州两年多且只有20岁的图帖睦尔太子,于泰定元年(1324年),忽然被召归北上,并封为怀王。
或许是否极泰来,四年之后,图帖睦尔于天历元年又忽然登基当上了大位,成为元朝第12位皇帝。
元文宗还算是一个有良心的皇帝,登基后,对他的流放地琼州府念念不忘。天历二年,把琼州路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并在潜邸所在之处修建了“雄丽岭海”的大兴龙普明禅寺,以谢“上天垂佑”。
当然,图皇子当上皇帝后,不仅将定安升格为一个有点特殊意义的“行政特区”,而且,据说还不忘记旧情,民间流传,文宗曾下旨召青梅回京为妃。
是否有红头文件,在下无法查证。但史志上却说,这青梅命薄,人到浙江就死在途中……
二,青梅何许人也?
正史上说,元帝泡的这个海南妹青梅是琼州府元帅陈谦亨的一个待女。
这青梅到底是何许人也?史志不清,坊间便有流传许多版本。有一说法说青梅是文昌人,依据史上对青梅的表扬:“声色并丽”。既然青梅长的漂亮,且“通词翰”,符合文昌女人知书达理,漂亮靓丽之名声。虽然青梅死了,没有福气享荣华富贵,但毕竟有朝廷的正式文件,死后还是享受贵妃待遇。说文昌自古就出皇后,因从青梅始!这一版本在海南历代文昌文人的诗文与戏曲中略有表述。
也有坊间说青梅是定安人,其依据是青梅“善歌舞,声色并丽”。也吻合自古海南“文昌郎、定安娘”之美称。当然,支持这一版本的重要依据是:青梅的“红爹”王官就是定安人,至今定安皇坡村还留有传说中的元帝与青梅在王官的老家,共同栽植的两棵被称为“爱情树”与“元帝树”的大榕树为凭!
当然,还有版本说青梅是府城人。
青梅到底是何许人也?
定安县委宣传部小燕部长有一次告诉我说:青梅其实真的就是定安人,皇坡村王姓族谱有记载。
于是,三月五日,我驱车来到了皇坡村,在村民王廷、王槐安等带领下,走村串门、爬山涉水,寻古墓、考古钟、翻族谱、访村史,直至日落西山。终于,在岭尾村找到了八十有一的王植坚老人,并将十余本王姓族谱翻阅拍照,终于查到了青梅的一些蛛丝马迹。
王植坚老人是当年参与王氏族谱修撰者之一。他说,岭尾村原名岭梅村,村中王姓均是王官的后裔,岭梅一名亦是为纪念青梅而取的村名。
青梅,其实就是离岭尾村不足一公里之远的芬山村人,此村是陈姓。当王老先生告诉我这个论断时,我恰好在王氏族谱总谱上翻查到了一段话,记载了青梅是万州人陈乾富之妹。
面对我的疑问,王老先生告诉我,当时记谱时,岭口镇芬山村一带与隔岸的琼海万泉河一带都归属万州府管辖。
芬山现在定安境内,青梅自然是定安人。
其实,这个论据,定安民俗学者邓学贤先生的《话说南建州》一书也有叙述。
坊间流传青梅贵妃死在去北京的途中浙江。
青梅到底是怎么死的?年级轻轻为何会突然死于途中的水土不服?这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晦曲折的历史故事?青梅与元图皇子在琼州府在定安相恋也有数年,是否生下过一男半女?
历史太久远了,可能许多疑问将从此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过,青梅贵妃死后,史志上却记载了其胞兄陈乾富得到任用提升为万州府元帅,并在后来的历史中为明朝征讨元南建州世袭知州王官之孙王廷金的战争,而使陈王两姓结下了一段近千年的历史恩怨……
三,南建州后的情怨恩仇
有史志上说,南建州治于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设在琼牙乡,即今定城镇南门外的杨墩坡南,明初由原南建州世袭知州王廷金迁回其故里岭口九锡山村。这个村原来称为南雷村,清末改称为九锡山村。
至今村前村后还尚留有一些古城墙基遗址。
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廷金因其祖父王官受恩于元朝,拒不降明,屯兵对抗。文昌人陈子瑚受命攻打南建州,王廷金败走,率部退回家乡九锡山村筑城固守。原南建州同知莫真成之子莫宣宝,受命率兵讨伐,王廷金兵败被杀。有将才的莫宣宝立功后,竟不肯接受明朝授官,后在帮助明军开辟五指山道路时,据说被王氏流箭射中而死。
从此,陈王两姓,王莫两姓结为仇家。
岭尾村的《王氏族谱》载:“明帝初兴,天下未定,元帅陈乾富外攻,同知州莫宣宝内乱,金死存社稷,报元国恩,奋击而死。”
王姓后裔族人将矛头对准莫姓,其理由如族谱所记视莫宣宝围歼王廷金是“内乱”。一个同知之子怎么能攻打知州,岂不犯上?而莫姓认为因国家大义而舍小情并无不义之人。两姓因对历史事件的不同理解,对先祖的不同看法,特别是因历史上王、莫两家均有“杀父之仇”,从此结为冤家对头,王氏后人决不与莫姓通婚,这个怨恨一直延续到明清二朝近八百的时间,成为南建州历史中的一段遗憾……
陈王两姓也曾因南建州的历史风波,蒙上了一些恩怨。你想,站在王姓的角度,先祖王官义情相助让你陈姓青梅有幸做成了贵妃,虽然青梅没有福气享受,可青梅的兄长却为此升了官,假如没有王姓的帮助,你陈姓如何有今天的地位,陈姓不仅不思恩图报,反而来攻打王姓,这是何等的不义呀?可陈姓却说,明朝是汉人主政,为大义而失小义,陈性并无法不妥。南建州之后,陈王两性这种恩怨情恨久久竟衍生出婚姻忌讳一词。“陈王”用海南话来读,有“难围”之谐音,于是,历史上定安岭口一带,“陈王(黄)”二姓通婚也成了忌讳,否则日后命运将会“难危”!
在全国,还没有哪一个州有如此短暂却有如此丰腴的人文历史。仅存40年的南建州,在历史的长河中短暂得让人陌生嘘叹并沉思!
其实,定安南建州短暂的人文历史故事,正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国际旅游岛的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假如,有识之士将南建州的历史人文故事开发成为一个旅游项目,将造福苍生……
http://s5/middle/6da45538g9451f706de94&690
http://s11/middle/6da45538g9451f7caddba&690
http://s16/middle/6da45538g9451f9ff765f&690
http://s13/middle/6da45538g9451fad6cc0c&690
http://s16/middle/6da45538g9451fbe8613f&690
http://s7/middle/6da45538g9451fd8512e6&690
http://s4/middle/6da45538g9451ff6020c3&690
http://s13/middle/6da45538g945201d0189c&690
http://s14/middle/6da45538g9452046c499d&690
http://s10/middle/6da45538g945205fd8349&690
http://s11/middle/6da45538g94520784d2da&690
http://s10/middle/6da45538g94520a0d4209&690
http://s14/middle/6da45538g94520c2edbed&690
http://s13/middle/6da45538g94520f82d1cc&690
http://s4/middle/6da45538g9452123323e3&690
http://s10/middle/6da45538g945213b2fd2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