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帝国黄昏》八十五 股灾引起的运动
(2018-03-17 17:47:04)
标签:
股票股市上海朝廷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还是先从上海的股票开始吧。
话说上海真是开风气之气的地方,别的地方可能连股票都没见过,而阿拉桑海银却是经历过几次股灾了。
但是也正如其他那些经历股灾的人一样,都是记吃不记打的。
这么,到了清末的时候,上海那边又在炒一种新的蓝筹股,地就是橡胶题材的股票。话说随着欧美城市化进程完成,新兴的汽车行业开始强势兴起,而汽车行业推动之下的橡胶产业,自然是水涨船高。桑海银看着全世界的橡胶股票连着涨停,那是眼红耳热啊,全世界人民都疯了,桑海银没理由不疯。
但是盛极必衰在股市真是太应验了。
橡胶股票吸纳了太多的资金,多得让谁看见都不敢买。更何况,被桑海银炒得最狠的橡胶股票还是是一个叫兰格志公司的皮包公司发行的股票,这个兰格志公司的股票居然被炒高了十六倍。最后,随着美国限制橡胶进口,自然是泡沫破裂,股价一泻千里。桑海银又一次高位接盘,又一次被深套了。而那些借钱炒股,贷款炒股的个人只好跳楼,商号只好倒闭。
借钱炒股的钱庄资不抵债倒闭,然后跟他们有债务关系的其他钱庄也受到波及,然后老百姓有钱存在钱庄里的,只要钱庄还没有倒闭,自然也是抢着挤兑。这又造成更多的钱庄倒闭。所以正如胡雪岩崩盘的那场股灾一样,钱庄倒闭那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六的。
但是,这场股灾却意外地波及到了两批人。哪两批人?
第一批人是大清朝廷。
大清朝把赔偿各国赔款放在源丰润钱庄里,存了两千万两,而这个源丰润钱庄就倒闭了,这让大清朝平空损失了两千万两。这个,自然让大清朝的财政危机雪上加霜,连给洋人的赔款都拿不出了。
第二批人是川汉铁路的管理者。
这个川汉铁路是随着新政后出现的民办铁路风潮而起的。话说当初铁路全是用外国人的钱去修,然后不少铁路都了外国人,所以后来士绅阶层起来后,就主张铁路由中国人凑钱来修,轰轰烈烈搞得很是热闹。
但四川人自己凑钱建的铁路却很不顺利。铁路造价九千万两,可他们在四川花了好几年也不过只凑了一千万两。然后他们管财务的施典章,就拿了这钱去上海放到钱庄里投资股票,以期挣钱回来修路。但那几个钱庄都倒闭了,他的几百万两子血本无归。
大清朝廷没钱了,就只好向外国人借钱。然后正好载泽请过的盛宣怀,是个铁路国有的主张者。盛宣怀之所以主张铁路国有,是因为民间集资修的铁路,进展太慢,浪费还多,管理者还经常贪污或挪用公款。比如川汉铁路,五六年了,修了还不到一百里,而钱却浪费了无数,光是炒股就亏了三百多万。
至于以前担心的铁路国有,然后借洋人钱修路,然后铁路被洋人占据的事,盛宣怀却认为这个不必担心,只要条约弄好,是可以光借钱而不用把路权给别人的。当然,抵押是存在的,但随着大清朝铁路上马,经营产生利润,完全可以偿债。而且之前的卢汉铁路,盛宣怀就通过几家同时下注,硬是从比利时贷款,然后没有把路权丢掉。
盛宣怀的意见也是有道理的,但的确也存有私心。那就是他还是想用收回铁路来借钱渡日,然后还想通过铁路国有来扩充势力。
但是这事在那些民办铁路的人看来,就不一样了。在他们看来,盛宣怀这又是要把铁路抵押给外国人了,以后铁路肯定是外国人的。
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他在四个省份推行的政策还不一样。
当时民办铁路的省份有四个,湖南,湖北,广东,四川。湖南和湖北的铁路股票损失很小,所以盛宣怀收归国有后,补给全额的国家保利股票。广东亏损过半,国家发给六成的国家保利股票,外加四成的无利股票。而四川呢,对于花掉的钱和没花的钱,国家都能给保利股票或无利股票,但是对于四百多万的亏空——主要是炒股亏的——国家概不负责。
盛宣怀说得很好啊,你们自己炒股亏了钱,凭什么要我们负责,凭什么要全大清国人民给你们买单?
想法虽对,却不适合。因为有的时候,是不能光算经济账的,得算政治账。
四川的亏空是最多,但四川的情况也最复杂。怎么复杂?可以这么说吧,其他各省的铁路股票,还是以认购为主的,但四川是全省摊派的。可以说,在四川,不管有钱还是没钱,都是川汉铁路的股东,甚至连挑粪的,都有粪捐是用来买铁路股票的。而且这些人在被摊派的时候,还被告知这个川汉铁路的股票是多么好,以后火车开起来,分红有怎样多。现在盛宣怀铁路国有,原价换走股票不说,还不给现钱,只给不明不白的股票,然后还有四百多万亏空不认。你让老百姓怎么想?
更要命的,还是川汉铁路公司的所有者。
所有者是谁呢?就是四川的立宪派,他们是通过咨议局选出来的铁路公司。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那四百多万两的亏空。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动四川人民保路。只要铁路民营保住了,就没有谁来追查那个亏空了。而正好四川省几千万人是全民持股,也是一鼓动一个准,只要说盛宣怀要收回铁路是想卖国,是把路权又给了洋人就好啦。
立宪派都是地方士绅,通过大清朝的咨议局,本来也形成了组织,上下一鼓动,保路运动自然是轰轰烈烈。而当时四川的代理总督是原布政使王人文,本来他满以为代理代理,代着就转正了,可没想到赵尔巽让他的弟弟赵尔丰过来做了总督,王人文的代理代而不理,倒转到偏远的康边了。所以他自然很恼火,就破罐子破摔,在赵尔丰还没有来的时候,把朝廷要求对四川强硬,要求镇压保路运动的东西给大家看。
这个自然也是点火之举,然后他自己还继续纵容,说我也是没有办法,但我肯定不会为难大家的。
结果等到赵尔丰来的时候,四川保路同志会已经成立。这个保路运动同志会,上层是立宪派精英,中层是四川的袍哥组织,各路混混,落魄的知识分子,下层的全四川的民众,成立不到十天,成员就过十万,你让赵尔丰怎么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