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帝国黄昏》六十二 密诏的秘密
(2017-12-17 14:51:23)
标签:
袁世凯密召康有为变法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后来逃到海外的康梁有一个说法。那个说法就是,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袁世凯的告密。
那个说法对应的故事是这样的。
话说光绪皇帝自觉不保,就给了衣带诏,托杨锐交给康有为等人。光绪皇帝说,过几天慈禧就要在天津阅兵,然后把皇帝废掉,另立新君。然后大家就想救光绪皇帝,然后就找到了袁世凯。
找袁世凯的是谭嗣同。在当时,袁世凯胸脯拍得哗哗响,对谭嗣同说,只要皇上进了袁某的营里,袁某就马上发难,凭我的新军,杀荣禄就象杀条狗一样容易。但谭嗣同前脚刚走,袁世凯后脚就把谭嗣同卖了,然后袁世凯和荣禄连夜进京告密。接下来,就是慈禧发动政变,光绪皇帝囚禁,康梁出逃,而谭嗣同和其他五人遇难。
但是,真的是这样么?
第一,慈禧真的在没有任何其他不利情况的时候,就打算行废立之事?
慈禧的确掌握大权四十年,但她不是梁冀,不是曹操,也不是王守澄,虽然后世被很多人骂,可还是在意生前身后名的。
另外还有比较要紧的就是,慈禧真的一开始就打算政变,一开始就密谋好了,罪魁祸首康有为,真以为自己能跑得掉吗?肃顺那帮人,有哪个跑掉了?而且慈禧真打算动手,会用天津阅兵这么狗血的方式?
第二,光绪皇帝的密诏,真的是说自己性命或皇位不保吗?
在召见杨锐的时候,光绪密诏的内容是“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登用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即如十九日之朱谕,皇太后已以为太重,故不得不徐图之,此近来实在为难之情形也”。
光绪的意思其实是说,慈禧不是不想变法,而是不愿意全面变法,也不愿意弄走顽固派,以为这样会失了民心。而十九日的圣谕,慈禧认为做得太过,所以朕也很为难。
然后说皇位不保的又在哪里呢?原来在这里,“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哦,原来光绪的意思是,想全面变法,全面清退顽固派,朕没那么大权力。如果朕真的那么做的,很可能朕的皇位都保不了,何况是变法呢。所以啊,还是要徐图之啊。
原来只是个假设句啊。而之所以有这个想法,却是因为十九日尽罢礼部六堂的圣谕,可以想见尽罢礼部六堂,引起了帝后之间的冲突。但是仅仅这个,是得不出慈禧要行废立的结论的。
第三,光绪皇帝召见的,并不是康有为,而是杨锐,这是为什么呢?
光绪皇帝不光召见的是杨锐,而且在诏书里说的,也是“尔等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不仅没有康有为梁启超的名字,连康有为的左右护法,杨深秀和宋伯鲁,那两个在变法推行不下去,就直接上书弹劾一品大员的年轻人也不在其列。
这说明什么?说明光绪皇帝罢免翁同龢之后,原来由翁同龢扮演的双面胶角色,现在不得不由他扮演了。而原来由翁同龢受的夹心气,现在也得由他来受了。
所以这个诏书,与其说是为了求救,倒不如说是诉苦。他希望大家能徐徐图之,希望全面变法现在行不通,大家能够谅解。所以他没有找激进派的康有为,而找的是温和派的杨锐,他甚至在诏书中,对于康有为一系,也不过是以“诸同志”一笔带过,可见一斑。杨锐就曾经在家书中说过,“皇上始误听于志锐,继误听于李盛铎,今又误听于康有为,殆哉”。
再看光绪诏书的结尾,“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审处,再行办理”。就是说,希望能变法,同时还能让慈禧高兴,然后回奏的折子,也不是什么密奏,而是由军机处转交。这分明就是一个受了夹心气的小媳妇,希望有什么法子能让双方和好嘛。
而在收到诏书后,杨锐也回奏说,“太后亲挈大位授之皇上,皇上宜以孝先天下,遇事将顺。变法宜有次第,进退大臣不宜太骤”。这也是比较温和老成的法子。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光绪皇帝给的其实根本不是什么求救的衣带诏,而是诉苦并且希望得到支持的普通诏书。
那么第四,发动政变,兵围颐和园,也就不可能是光绪皇帝的主意了。
到底是谁的主意呢?自然只能是南海圣人康有为了。
是康有为,得知全面变法将不可行,得知光绪皇帝再三催促康有为离京,也是因为对激进变法失去信心,打算进温和路线,而作为激进派代表的康有为,将被排除在外,得知这次密诏,给的也是温和路线的杨锐等人,给他的,只有劝他离京。他不能忍啊,他决定拼上一把,成功了,就是光绪维新,他还是大久保利通,输了,本来不过是个广东书生,还怕失去什么吗?
而根据另一个维新派人士王照的说法,康有为除了让谭嗣同去找袁世凯之外,还在袁世凯进京十天之前,就让谭嗣同,徐子静和王照去找聂士成,请聂士成起兵,许以直隶总督。王照在自述里说,你当我傻啊,我就没去,我要是去了,这事泄露得更快。
由此可见,光绪皇帝不过是觉得全面变法已不可为,而向温和派求两全之策,但康有为这个生搬硬套日本维新的政治白痴,却因为一方面担心全面变法不可行,一方面担心自己将退出权力中构,从而兵行险招。
好吧,再看第五个,真的是袁世凯告的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