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卷《筑梦王朝》三十六 两位学者的政争

(2015-11-25 23:04:32)
标签:

范仲淹

吏治

吕夷简

宋朝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庆历改革,是由一个由石介的人和一个叫夏竦的人结束的。也可以这么说吧,仁宗朝的改革,由吕夷简和范仲淹的景祐党争始,以吕夷简卒而达到高潮,而以石介夏竦之争结束。

 

庆历三年时刚刚年届三十八岁的石介,其实是一个学者,一个哲学家。他开了宋明理学先声,是“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的宋学的先驱者,是《易》和《春秋》的教授,是“泰山学派”的创始人,曾经创建泰山书院和徂徕书院,世称徂徕先生。

 

按道理,这样一个人,就应该去做学问,玩政治实在浪费,当时石介正在太学里当国子监直讲,来听课的学生很多,你就好好做你的学问就好啦,偏偏趟什么混水呢。而且学问做得好的,并不代表玩政治也可以的啊。但是常言说得好,哲学是没有国界的,而哲学家是有祖国的,你不能不让人家心系天下吧。更何况,石介还在当年求学的时候,就是范仲淹的忠实粉丝啦,这混水又怎么能不趟呢。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石介和范仲淹一样,都是贫而弥坚的寒门学子,为了砥砺自己苦学,连别人送他的美食都拒绝了,他说了,我现在吃了你的美食,就会对粗鄙的衣食忍受不了,这不是一个志于求学的人应该有的。好吧,说得很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磨砺心境,也是可以的。可这样的人,做学问是好,做个地方官应该也还不错,可惜的是,在政争中,却天然输了一截啊,因为有几个人有你这样清教徒一样的志向,理想和精神呢。

 

不过他这样的人,仰慕范仲淹也就并不奇怪了。因为范仲淹,就是个圣人哪。

 

那年,他二十三岁,范仲淹呢,三十八岁,因为母丧住在家里。这时比范仲淹还要小两岁,却十四岁就以神童入试,中了进士的太平宰相晏殊,以刑部侍郎外贬应天府,然后就在应天府大办教育,请来范仲淹掌应天府书院。而书院当时就来了个学生,叫石介,他从此受范仲淹影响非常大,以范仲淹为良师益友。

 

两年后,石介游历河朔,到了当年宋辽二十五年战争的故地,报国之心大炽,“匈奴恨未灭,幽州恨未复”。到二十六岁时,石介中了进士,一路做些推官,提举应天府书院的官,还遇到了另一个理学家和教育家孙复,创办了泰山书院。到三十一岁时,成了御史台主簿,成了名副其实的言官,不过没多久就被免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前两年刘太后薨逝后,赵祯年轻人嘛,正如脱笼鸟儿,又新废了郭皇后,就跟亲亲尚美人过得你侬我侬了点,可除了废郭皇后有点过份,其他倒也说得过去。但石介看不下去了,上书狠狠的谏了一番,什么“废郭皇后,宠幸尚美人”,“渐有失德”,“妇人朋淫宫内,饮酒无时节”,总之看那上书,简直就是商纣王一般,赵祯心里窝着火,可也没办法,只能让那两个美人回家的回家,做道姑的做道姑。

 

两年了,赵祯窝着一肚子火,现在终于机会来了,就“以赦书不当求五代及诸伪国后”,说石介是石敬瑭那个大汉奸的后代,把他免了。这真是哪里来啊?石敬瑭是沙陀人,认汉朝的石奋做便宜祖宗,现在一个汉人,倒说成沙陀人的后代。要知道,那年头胡人改汉姓,几乎是一件必须的事,昭武九姓,北朝一百零三姓,安禄山史思明李光弼高仙芝,都是胡人改汉姓,后来的李克用父子,刘光远,也都是胡人改汉姓,因为这个,所有用这些姓的,就成伪国之后了?笑话!但是也没什么办法。

 

但是皇帝对石介这样怀恨在心,石介趟这混水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石介不知道啊,他只是个哲学家,一个大学教授,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看到范仲淹那些人锐意改革,非常高兴,于是对自己说,别的事我也不会,但唱唱赞歌总会吧,“此盛事也,歌颂吾职,其可已乎”。他就写了篇洋洋洒洒的《庆历圣德颂》,可他唱赞歌就唱赞歌吧,却朝中的一些守旧官僚说成“大奸”,这让那些人如何能善罢干休。他这东西刚一税稿,孙复就说,“子祸始于此矣”。

 

这些被说成“大奸”的,有一个人叫夏竦。

 

这个人也是个学者,却是个古文字学家,然后“以文学起家,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的。他很有才情,也很有学问,二十岁的时候举贤良方正科,进入仕途。这一年,石介刚刚出生。

 

这个夏竦虽然是个学者,但论起作官,却似乎比石介强了不少。他政声不错,曾经开公库,劝说富户出粮,募十几万斛粮食,救了四十万襄州百姓。他操守也不错,在赵恒和西谓那帮人大玩天书游戏时,他不仅巧讽丁谓,而且在群臣无人异议时,明确反对将海上巨石运到宫中建三神山。他反对迷信淫祀,勒令洪州巫师一千九百人改作农民或医生,收缴焚毁各种符箓法器上万件。而且他知青州的时候,还在青州修建了我国第一座木结构的虹桥。他经略陕西时,治军甚严,上书条陈十事,什么教强弩为奇兵,募土人为兵,羁縻属羌以为藩篱等等,也都被证明是很有用的措施。

 

更比较可贵的是,他算得上知人善任。与西夏对峙的时候,他是范仲淹和韩琦的顶头上司,范仲淹就是因为他的保荐成了招讨副使。在好水川战败后,他在任福身上找到韩琦劝他稳扎稳打,不要深入的信,上表称好水川之败,责任不在韩琦。

 

按理说这样一个学者兼好官,无论如何都是称不上“大奸”的。可石介不管这个啊,连皇帝他都敢骂成酒色之徒,皇帝生了病他都要说皇帝是被酒色淘空了身子,何况是夏竦。何况夏竦这人私德也的确差了点,非常贪财,一边当官一边做生意,家里富得流油,生活奢靡,还养着很多乐伎。万恶淫为首嘛,皇帝沉湎于酒色,废郭皇后,宠尚美人就够不对了,现在范仲淹他们一心为国,锐意改革,眼看着国家一天天变好,这样一帮贪财好色的家伙却反对改革,不就是因为他们利益受损了么,这样以私废公的,不是“大奸”是什么?

 

可夏竦毕竟比石介大出了二十岁,而且又不是老实人赵祯那样的,由着臣子骂。在韩琦举荐石介“直集贤院”时,他终于心生一计。他买通了石介家的婢女,偷来书信,然后以他古文字学家的功底,模仿了一封由石介写给富弼的信,说要把皇帝赵祯废掉,另立新君以推进改革。

 

这招够狠毒,这可是谋反哪,要不是宋朝有不杀士大夫及言官的祖训,以及止于贬谪的家法,还真不知道会有什么事。但是也足够了,面对白纸黑字,范仲淹他们无法自证清白,只好自请外放,将信将疑的皇帝自然也顺手推舟地同意了,等到范仲淹外放,改革流产,反对派反攻倒算,什么“朋党”地说个不休,自然地,所有的改革派官员都被外贬,石介么,也被贬成了濮州通判。不过,他可能是急火攻心,也有可能是忧郁成疾,没有到任就病死在家中。

 

但夏竦显然还没有解心头之恨,他又找到了一个机会。当时徐州的举子孔直温被人告发用妖术盅惑士兵谋反,虽然没有确切证据,但还是被捕杀了,然后在他家里找到了以前跟石介来往书信。夏竦就上书说,这都是石介指使的,石介其实没有死,只是装死,是被富弼派到辽国搬救兵了。说得有鼻子有眼的,皇帝赵祯更是将信将疑,就把石介家人都抓起来了,两三年里,先后两次打算开棺验证,幸亏吕蒙正的十一子,也是吕夷简的堂弟吕居简,说只要当时参加丧事的人具保就可以了,然后在他,还有知州杜衍,还有数百人联名具保之下,才把石介家人放出来。

 

就这样,庆历新政,仅仅一年时间,就告夭折了。那个北宋史上最灿烂,可能也是历史上最灿烂的文官群体,终于在内耗之中,一事无成。所有的读书人,不管是思想家,是文学家,是文字学家,还是科学家,都在这内耗中,无力自拔,而同样无力自拔的,还有那个富甲天下却又积贫积弱的王朝。

 

但是二十多年后,又有一场变法自救运动开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