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神仙与佛陀》 七十八 两类弟子
(2015-04-15 21:42:41)
标签:
佛学王重阳马钰全真教弟子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王重阳的弟子大约有两类。
一类跟王重阳岁数差不多,小十岁左右,见到王重阳时差不多都是四五十岁。这一批有三个,马钰,谭处端,和孙不二。
他们算是大器晚成派,家世也不错,他们有思想,有阅历,有沉淀,修行很快,基本上与王重阳相当,快的三年,慢的如孙不二,也不过六七年。所以虽然王重阳传道之后,很快飞升,但是这三个弟子,很容易就把重任接了过来,让全真教在二十多年里,发展迅速。
而三人之间,最强大的,又要数马钰。考虑到马钰二十五岁就已经文武双全,文进士武状元弄了一堆,所以其实算得上早慧转晚成,他算得上七子里的大哥大。连丘处机的丹法,都是马钰亲授。
但总的来说,他们的长处是修行,马钰就不说了,师弟都是他教的,谭处端和孙不二,也都在修行方面有不少作为,创了武功或丹法什么的。
还有一类,基本上都比王重阳小三十岁左右,见到王重阳时,不过二十许,算是少年得道派。这是全真七子里的青壮派,有了他们,就避免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这一批有四个,王处玄,丘处机,王处一,还有郝大通。如果说全真教创建于王重阳,发展于马钰,兴盛于丘处机,那么这一批的几个人,都算得上这个兴盛期的奠基人。
这一批的人比起上一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身世通常要差一些,基本上不是丧父,就是父母双亡。这也许能让他们对尘世少一些留恋,但是也有不足,就是书读得少。所以马钰那一批人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有马钰那三个人撑着,王处玄可以尽情地游走于花街柳巷,丘处机可以用十七八年来修道,而王处一也能学会那么多的东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再修上十年的道,直到有一天,全真教交到他们手里,他们能把它发扬光大。
他们的特点就是杂学比较多,毕竟他们是二十岁就开始修道,所以不比几个中年修道的,他们有大量的时间用来学各种东西。
对了,全真七子的后两个子,也是这两类弟子中的典型人物。
第六个弟子郝大通,小王重阳三十六岁,也是一个青壮派,而且,他又是一个自幼丧父的。而且也和其他青壮派一样,读的书非常多,而且还特别喜欢读古书,他的号是恬然子,还有个号是太古道人,据说王重阳刚见到他,就认为他比较“高古”,所以收了他做弟子。
好古书,自然的,就有些特别的长处。他的喜好是老庄易学,他的长处是卜筮占卦,就是术数啦。据说,他曾经与一个叫王贤佐的同游,王贤佐也长于术数,十次能中八九,但郝大通则是分毫不差,从此声名大振。
这个算是比较偏门了,但也有奇效。他的修行方法也比较奇怪,他既不在山洞闭关,也不在悬崖边临着风一只脚站着,他是静坐于石桥之下,不言不语,饥渴不求,寒暑不变,孩童戏侮投掷不怒不避,河水涨溢也不动不伤,这样过了六年,然后九转功成,四处传道度人。
郝大通创的华山派,据说吸收了禅宗和理学的心性思想,直指本心,修炼过程呢就是明悟本心,磨尽尘心。这个也比较的“古”,然后也不知道是不是受理学里的太极无极之类影响,还是受易学影响,或者再加上与龙门派有些交流,后世倒成了有名的武林门派啦,什么紫霞功,什么推山功,什么摩云手,什么无极桩,都是很厉害。
最后一个弟子孙不二,又是一个大器晚成派,岁数倒是全真七子里最大的,只比王重阳小六岁。她出家前是马钰之妻,其实比马钰还大四岁呢,见到王重阳的时候,也都五十多岁啦。
她的号是清静散人,创的派么,也叫清净派,清静清静,自然很不喜欢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个不光是她杂学比较少,主要精力在于内丹修行,而且她就明确反对阴阳合修之类的东西,主张人体内自有阴阳。
专心修道,自然有很多心得,她算是坤丹道法之祖了,女孩子跟着她修道是不错的。她认为男女炼内丹,过程是有区别的,具体的说有十四步,什么收心,养气,行功,斩龙,养丹,胎息,符火,接药,炼神,服食,辟谷,面壁,出神,冲举。至于这十四步都要怎么炼么,有两本书可供参考,一本是《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一本是《孙不二元君法语》。
如果在后世女权大张的年代,孙不二应该是很有作为的,只是在当时,她的影响还不够,毕竟修道的女孩子,在那个年代是很少很少的。但那个清净派的想法,在后世倒是有了不小的影响。差不多可以说吧,若干年后,继方仙道里的旅游派和吃药派相继被抛弃之后,房中派也基本上归为骗子一流啦。
就比如说吧,受清净派影响的龙门支派伍柳派,伍守阳,柳华阳所创,就主张清静修行,反对阴阳合修,主张仙佛合宗,修气脉和小周天,也是盛极一时,影响于后世。
现在明白为什么全真派能名满天下了吧。王重阳的理论和修行方法好,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他的七个弟子,个个都厉害。可以这么说吧,全真七子,才是王重阳最大的收获。
王重阳虽然传道不久就去世了,但是全真七子两批人,前后五六十年,让全真教力量至于极盛,再加上丘处机的弟子,特别是随他西行的十八名弟子,也是个个能干,又在丘处机仙逝后挑起了大梁,让全真教力量达到鼎盛。
而且王重阳也和慧能搞什么五朵金花一样,不太讲究什么正统,七个弟子一人建一派,人称七朵金莲,总有一个能兴盛于后世的吧。至于全真派的传承,师徒相承也好,师兄弟相继也罢,都是无所谓的。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在全真教第三代弟子与佛教辩论失败,遭受严重打击之后,也没有让全真派失去地位。甚至,在明朝整个的扶天师道压全真道的情况下,全真道仍然没有完全衰落,要知道,全真七子创建了七个门派,总有一个两个能再次兴盛的吧。而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后世就有所谓的“龙门中兴”。
可以这么说吧,全真教兴盛,是道教历史上的大事件,意义之大,不下于天师道之兴起。它意味着丹鼎派,或所谓内丹派,从此能与天师道平分天下,甚至在有些时候,还能凌于其上呢。
那么,在全真教兴起的时候,还有没有其他的竞争者呢,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