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卷《神仙与佛陀》 六十一  佛教的实践派

(2015-02-11 20:44:26)
标签:

佛学

净土宗

上师

密宗

戒律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中土佛教的实践派有四个,而且既然实践么,就是修行,就是成佛,那么根据成佛的方法来分的话,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求人派,一类是求已派。

 

求人派有两个,一个是净土宗,一个是密宗。

 

净土宗又叫念佛宗,听到这个别名你大概就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了。你猜的没错,如果有谁告诉你,只要你没事就敲着木鱼,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什么的,念着念着,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个宗派就叫念佛宗。而且,西方极乐世界又是一片净土,所以嘛,也叫净土宗。

 

当然,说是念佛,也不是光念佛就行了的,早晚功课啦,念的时候要注意收摄心神啦,积德行善啦,清规戒律啦,也是有一些要注意的东西的。

 

而且,净土宗也是要看书的,主要看的,是三经一论,分别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听名字就知道了,都是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什么的,然后有无限的寿命什么的。

 

但如果真是这样,净土宗就和道教求长生没太多区别了,而且比起道教白日飞升来说,还需要重新转世,更为麻烦和不靠谱。净土宗让大家“往生”,“无量寿”,可不是求长生的,仍然是求解脱的。而之所以要搞出“往生”,“无量寿”,无非是考虑到我们凡夫俗子,想一下子成佛,哪有那么容易,所以可以分两步走嘛,一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在那里,一有佛陀亲自指导,二有无量寿命,还愁解脱不了么。

 

所以说净土宗算是求人派嘛,而且还算是一个很方便的法门。

 

那么复杂一点的呢,还有密宗。

 

密宗其实不能算是中土创建的,它在印度的大乘佛教晚期就出现了,据说佛陀在跟一般人讲经说法之外,还给少数几个人开了小灶,传了些秘密的法门,而且这个法门也不是通过读经听课就能掌握,也必须秘密传授。不光是传授,而且有各种法器,各种仪式,各种神通,各种咒语,各种鬼神,各种神秘体验,搞得很高深奇异的样子,所以叫密教。

 

然后呢,然后就传到了中国。

 

那时是唐朝,所以叫“唐密”。后来日本就有了,叫“东密”,不过他们更愿意称自己为真言宗,听到“真言”这两个字你就知道肯定有什么咒语了。而且藏传佛教也有了,并且分了好些个流派,叫“藏密”。当然,后来还有天台山的“台密”,蒙古的“蒙密”什么的。

 

“藏密”根据时间先后,修行深浅,有事续,有行续,有瑜伽续,有无上瑜伽续。汉地的呢,则有相当于事续的杂密,相当于行续的胎藏界,相当于瑜伽续的金刚界。

 

杂密或事续当然是修行较浅的,虽然也会一些幻术、神术、召唤术、傀儡术、祈福、祈雨、治病、安家、息灾的法门,可这些并不是佛门解脱之用,而且如果滥用,反而可能增加罪孽。胎藏界和金刚界,或者说行续和瑜伽续,前者重视般若智慧,后者重视禅定体验。而无上瑜伽续,则达到了心如止水,无欲无求的无上境界,跟佛是一样一样的。

 

至于修行方法么,有几个很重要的特点。哪些特点?

 

第一个是特有的心印相承。这是和表示传承和口耳传承区别开的一种传承方法,就是说,根本不用说,不用听,不用打手势,不用文字,只接心灵那么一对接,就让你证悟了。当然,这个是需要上等根机的,一般人是没有这个机缘的。

 

第二个是中观见。这个倒与其他宗派区别不是太明显,无非是世间万物的本性是真空,既非有,也非空,也非非有,也非非空。

 

第三个是修行方法,需要身口意一起上,手上要结印,嘴里要念真言,心里要有妙观,三密相应。当然,结什么印,念什么真言,那是要上师传承的。

 

第四个是要以胜义菩提心来做究竟发心。就是说,你现在之所以受无量苦,是因为你现在是凡夫相,自私自利,现在你要有大慈大悲,大行大愿,要发菩提心,救度他人。这个嘛,和其他宗派区别也不算明显。

 

第五个是上师灌顶的传承方式。这个也是比较特别的,心印相承需要上等根机,而且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心印相承呢,所以开始还是要师徒口耳相传的,到一定阶段,还要上师灌顶。其实,就是上师拿一些极洁极净的甘露水,在你头上浇下来,有点象洗礼一样,能洗去你的罪孽,能增加你的智慧。

 

第六个是密乘十四戒律。这个和普通的戒律有点区别,还增加了一些不能背叛上师,不能诽谤上师的戒律。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这个密宗,一定要有上师,而且会有一些如结手印啦,灌顶啦,念咒语啦之类的东东,而且还会有很多奇怪的仪式和法器。

 

净土宗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而密宗似乎要求很多,不太方便,所以密宗到最后,主要就是在藏传佛教中传承,其他地方就很少了。而且密宗不仅在藏传佛教中传承甚久,还分成了好几派。哪几派?宁玛派,戴红色帽子,人称红教。萨伽派,院墙用白红蓝三色装饰,人称花教。噶举派,几位初祖都喜欢穿白裙,人称白教。格鲁派,戴黄色帽子,人称黄教。

 

这就是藏密的红花白黄四大教派,如果加上以显宗修行为主的噶当派,就有五大教派了。

 

这是两个求人派一个极方便,一个极不方便,那么求已派呢?也有两个,一个是律宗,一个是禅宗。这两个也很有特点,一个是规矩极多的,一个是规矩极少的。

 

律宗,听名字就知道了,是研究戒律,坚持戒律的。

 

有童鞋就要问了,戒律不是大家都要坚持的吗,需要专门成立一个宗派来研究么?这个嘛,想想当年的上座部和大众部是怎么分裂的。还在印度的时候,还在小乘没有分成二十部,大乘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大家对戒律的解释,看法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么多的律藏,不同的典籍,不同的师承,就有不同的说法,当然得研究了。

 

而且岂止要研究啊,研究的结果不同,律宗里还分宗派呢,唐朝时就是南山宗,相部宗,东塔宗三家呢,而相部和东塔争得还很热闹哩。只是到后来这两派把自己争没了,只剩下南山宗,而南山宗到宋朝,又分成会正,资持两派,又几乎把自己争没了,到清初才复兴呢。

 

那么,那个规矩极少的禅宗,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