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神仙与佛陀》 五十 上清派之建立
(2015-01-04 21:24:59)
标签:
佛学上清派陶弘景杨羲天师道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随着魏华存的飞升,上清派这个由神仙自己建立的门派就算是开始了。你没听错,这个门派是一个真正的神仙建立的。
听到上清派这个名字,你就知道它很有品位很有档次,既不象符籙派一股子村野味,也不象丹鼎派一股子药石气,而更显得更闲雅,更从容,更小清新,非常适合由儒入玄,整天玩清谈的士族子弟玩。
还有一件,上清派也叫经籙派,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书多,多到你看都看不完。看不看得完没关系,你很可能根本就看不懂,为什么?你首先得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呀,经史子集,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地理算学,医药术数,总之,你要足够的博学就是了。
而上清派的祖师爷,啊不,应该叫祖师奶奶呢,也很符合这个身份。官宦人家,自幼饱读诗书,过目不忘的那种。只不过到了少女时代,应该情窦初开了吧,可她不,她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修道。她是司徒魏舒的女儿,后来又做过天师道的祭酒。
这是上清派的出身。
修炼方法也不一样啊。捉鬼?太掉价了吧?你能想像一个女孩子天天画符捉鬼是什么样子吗?跟叫花子似的。做化学试验,然后嗑药?太伤身体了吧。你能想像一个女孩子天天做化学实验是什么样子?房中?一个女孩子家,又不是女妖怪,那些邪门歪道,亏你说得出口,赶紧打住,再也休提,休要怪我翻脸。
那你问她拿什么修炼?她一个妇道人家,你说还能怎么修炼,反正就是打坐,闭关,修功德吧。这也是上清派从一开始就不同于传统符籙与丹鼎派的地方,他们炼的是精,气,神。
后来呢?你问成仙之后?反正就是魏华存到底没有忘记凡间,三十年后,她下凡教了个徒弟,叫杨羲。而后者,则是上清派的正式建立者。
当然也有人说,故事都是杨羲编出来的,杨羲扶觇写的那些源于《黄庭经》而被称为《上清经》的系列仙书,也都是自己编的,而杨羲才是上清派的创始人。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上清派成立了,这是一个很适合江南士族的教派。这个上清派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教中个个都是博古通今又有才情之人,很符合仙风道骨这四个字。
杨羲算是上清派第二代掌门人,此后许穆、许翙、马朗、马罕依次传承,到第七代陆修静的时候,上清派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变。
什么转变?变得更为正规,更象回事了。他最主要做的就是三件事,第一是改革组织,第二是完善仪式,第三是整理典籍。
改革组织,主要改的是南天师道——如果还能称为天师道的话——的组织。什么?你说他居然改天师道?这个嘛,不管南方那些教徒还听不听龙虎山的招呼,也不管他们倒是听上清派的话更多一些,可他们还都是自称天师道的嘛。所谓改革组织,主要就是禁止道官自行署职,要按级晋升。百姓有功德才能受箓为道民,道民受箓后,有功者才能升迁,什么从十将军箓什么五十将军箓,什么箓吏什么散气道士什么别治、下治、配治道官,一直要到“能明炼道气,救济一切,消灭鬼气,使万姓归伏”,才能拜上阳平、鹿堂、鹤鸣三治道职。然后还有什么登记什么审核什么注籍,总之就是组织化了。
完善仪式呢,主要是制定了“九斋十二法”的斋醮体系,从此后,大家就照着这个法子斋戒吧。
整理典籍方面,他到处搜罗旧籍,一共著录了一千多卷,创造了三洞四辅十二类的道教典籍分类体系。
什么是三洞?就是以上清经为首的洞真部,以灵宝经为首的洞玄部,以三皇经为首的洞神部。四辅嘛就是补充三洞的另四大类典籍,什么太平,太玄,太清,正一。在这里最重要的,是他整理了错乱不全的《灵宝经》,完成了《灵宝经目》一书。这个很重要啊,由葛洪的孙子葛巢甫开创的,以修功德为主要修行方法的灵宝派,却就此被他弘扬了。你问他为什么要帮灵宝派?很简单啊,当时的经籙派很不统一,什么上清经系灵宝经系三皇经系,各说各的理,他要统一啊。在他眼里,应该并没有这么多的派,这么多的系,只有一个教,那就是道教,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修道成仙。
到这里你也能看出来了,不管是改革制度,还是整理三大经系,都没龙虎山神马事。就是说,龙虎山张家当年搞出来的那套体系,还有《老子想尔注》神马的,都被靠边站了。当然,对陆修静来说,这是无关紧要的,他要的是天下道教整体发展,他又不是张家子孙,没必要死守张家那一亩三分地,更何况,龙虎山的天师道本来就不传外人,他又何必操那份心。
如果说陆修静只是改进南天师道,弘扬灵宝派的话,上清派第九代宗师陶弘景则直接开创了另一个道教门派,同时也给了张天师后人致命一击。
陶弘景与葛洪相似,也是那种涉猎广博,极有才学之人。他涉猎广到了什么程度呢,他自己说,“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这个意思不就是说,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么,而且也的确,他在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医术药物,棋琴书画,阴阳五行,甚至生物数学方面都有造诣。而才学好到了什么程度呢,这么跟你说吧,虽然他不愿做官,住在山里,可梁武帝萧衍一遇到有什么大事,都不是跟朝臣商量,而是自己去山里找他商量,没事呢也是一个月要写几封信,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与葛洪一样,都有医学著作,如果说葛洪偏于临床医学,尤其精通传染病的病理和治疗的话,他则精通药理,著有《本草经集注》。这样的人,自然也少不得要炼丹的,而且也的确,他在炼丹方面也有研究,更加上皇帝给了他不少炼丹原料,所以他算是让南方道教的符籙与丹鼎两派结合了一些。
不过,陶弘景最重要的两件事,还是编神仙谱和开创茅山派。
前者是一本叫做《真灵位业图》的东东,把古往今来的神仙分成七等排排座,吃果果。最重要的两个变化,一是正式用元始天尊代替太上老君,坐了头把交椅,二是张陵居然只排到了第四等。这让写《老子想尔注》,把太上老君认做最厉害的神仙的张陵情何以堪,又让张天师的后人们情何以堪哪。
不过陶弘景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因为这时道教最大的危险已经不是教派之间的分别,而是佛教已经后来居上了。这不,连陶弘景的好基友皇帝萧衍也弃道入佛,搞得陶弘景都不得不佛道兼修,很是给了佛教不少面子,同时远走茅山,开创茅山派。
如果说南方的陶弘景是用佛道双修,远走茅山的方法面对佛教的后来居上,那么北方的寇谦之则是用一种激烈的方式面对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