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还是定风波
还是定风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40
  • 关注人气:1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卷《神仙与佛陀》 二十三  三毒与十惑

(2014-10-01 20:35:00)
标签:

佛学

别人

无色界

三毒

欲界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集圣谛,是集生死苦的意思,是苦的生因的意思。

 

苦的生因是什么呢?是过去种种业形成的力量,加上过去现在种种烦恼造业。所以集,又是招感集取的意思,招感是业力被烦恼引发,集取,是烦恼造业。集圣谛呢,就是告诉我们有哪些烦恼,这些烦恼又造了哪些业。

 

佛说,我们有八万四千烦恼。想想我们一辈子有多少天吧,百年也才三万六千日,七十年也才两万多天,而烦恼有八万四千种,你说可怜不可怜。但是烦恼虽多,影响比较大的,还是相对有限的,那就是六根本烦恼,和大、中、小随烦恼。

 

什么是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如果把不正见的五个——身见、边见、邪见、戒禁取见、见取见——分开,就成了“十惑”。但不管是六根本烦恼还是十惑,都是影响我们自身甚巨的烦恼。而在这六根本烦恼,贪,嗔,痴,尤为重要,被称为三毒。

 

贪,是对“三有”的执著不舍。大约相当于七宗罪的贪婪,而又有所不同,因为这个贪,不仅是对欲界的贪恋,也有对色界和无色界的贪恋。贪名,贪利,贪欲,是贪,贪境界,贪清静,这也是贪。

 

我们生在欲界,贪恋人世间的富贵繁华,喜欢鲜衣美食,喜欢富丽堂皇的房屋宫殿,喜欢美姬娇娃的环绕,喜欢人们的追捧,这些贪恋使我们再在欲界受生,这是“欲有”。对色界有贪爱的,喜欢纯净美妙的色身的,会再生在色界,这是“色有”。而对无色界有贪爱的,则生在无色界,这是“无色有”。只有断灭这三界贪爱,才能不再来这三界。

 

贪,又叫爱,是对财、色、名、食、睡的贪求和执著,是对理想,观念,理论,信仰的贪求和执著,也是对求生,求再生,求永生的贪求和执著,也是对不再生的渴求和执著。

 

贪爱,是集圣谛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有“若爱,若后有爱,若贪喜俱行爱,若彼彼希乐爱,是名集谛”之语。

 

爱就是贪爱。后有爱,是追求永生,是追求死后的将来。贪喜俱行爱,是希望眼前的境界不要消失,我们要它,希望它永远下去。彼彼希乐爱,是希望现在这样的境界,将来还要有,是希望再来一次。可他们不知道啊,业是过去的因,贪爱是现在的缘,因缘和合,烦恼就只好继续下去,生生世世。他们不知道啊,“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如果说贪是对顺境起贪爱之心,那么嗔,就是对逆境起嗔恚之心。嗔,大约相当于七宗罪的暴怒,而也有所区别。因为嗔,不一定是发脾气,也可能只是发牢骚,抱怨,起不平之心,恨恨之意。而究其根本,都是因为对于三苦的不能忍受。

 

因为三苦,而这苦报又无法摆脱,所以起嗔心,对引起三苦的东西也起了嗔恨。恨仇人,连仇人的儿女一起恨,一辆车抛了锚,耽误了事情,对这辆车起了嗔心。

 

痴呢?看上去似乎不算烦恼,因为痴即无明,就是是非不分,事理不明,做事不经过大脑,做事完全根据好恶,顺着自己就高兴,不顺着自己就生气,人蠢无药医。这样看起来只会给别人带来烦恼,其实这也是一种烦恼,只是这个烦恼造的业,他自己也不清楚,所带来的苦,他自己也不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罢了。

 

愚痴带来的问题就是,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他不知道,他只跟着感觉走,别人顺着他的意思,被卖了还帮人数钱,别人不顺着他的意思,对他好他还生别人的气。他没有主见,要决断的时候他取舍不定,要深思熟虑的时候他拍个脑袋就定了,干出来的蠢事一件跟一件的。他喜欢跟风,大家都这么说,那一定是对的,他有时会追随信仰一些东西,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他甚至会信佛,可佛法的道理他是不知道的,他认为,给佛多烧点香,佛一定会保佑他升官发财。你说这样的人,如果得到解脱?

 

慢呢,是傲慢,在西方七宗罪里,也是一种罪孽。主要源于自尊心,虚荣心,源于一种对名,利,财产和才能等等的炫耀和不服气,源于一种比较,源于争荣夸耀之念。傲慢不一定是很强的人才会,弱者也有可能会傲慢,只要他在乎和别人的比较。傲慢,都是比较的产物。

 

自己的才华,地位,身份比别人高,因此看不起别人。自己有车,别人没车,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这是傲慢。

 

自己的地位与别人相当,可自己就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自己与别人名誉相当,但自己就是认为那个人不过是虚得其名,哪里比得上我。这也是傲慢。

 

自己的地位,身份,成就不如别人,但自己就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别人只是运气好。别人做成了事情,我认为我之所以没有做成,只是我懒得那么做而已。别人学历比自己高,见识比自己好,但我就是认为别人不过是高分低能,手无缚鸡之力,能做得成什么。这还是傲慢。

 

疑呢,是多疑,是不该疑的偏要去疑。听说悉达多出家了,他会怀疑,骗鬼呢,一个王子不当,跑去出家,我才不相信呢。听说通过冥想能够断除烦恼,他又怀疑,骗鬼呢,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能解决实际问题了?甚至不管什么事,别人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他都会怀疑能不能完成,他不信任别人,但是他自己也说不出个根本的办法出来。他不知道,批判精神,独立思考的确很重要,但是批判精神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可信,也不代表对于认真思考,确定其真实性的东西,是可以坚信的。他不知道,并不是他做不到的事,别人未必就做不到,他没有见过的事,别人未必就没有见过,他不明白的道理,别人也未必就不明白。

 

贪,嗔,痴,慢,疑,这是五个根本烦恼,那么第六根本烦恼,不正见,又是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