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门第战争》七十六 被逼出来的叛乱
(2014-05-24 08:29:52)
标签:
利益文化方法战争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杨国忠本名杨钊,是个寒族出身——但凡赐名或赐姓的多半是寒族。
这个杨钊呢,从小就过得很是潦倒。可他也不求上进,一不读书二不习武,就是喝酒赌博。到了三十岁的时候,终于开了窍去参了军,这时倒是追求上进,拼命立功了,可不知道是没有贿赂上司,还是人家就是不喜欢这号的,节度使还是看不上他。结果等到复了员,仍然是一贫如洗。
不过所幸他命中有两个贵人。
一个是川中的大富商鲜于仲通。这人是个大善人,经常接济杨钊,又看他一直没有机会,就又推荐他到另一个节度使叫做章仇兼琼的身边。
章仇兼琼这个人名字比较奇怪,据说是章邯的后代,也是个大善人,替蜀中人民办了不少实事,兴修水利,善待士人,改善民族关系,甚至自己花傣禄修好了乐山大佛,很得蜀中人民怀念。而杨钊长得一表人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账算得好,口才也不错,能说会道。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有大善人鲜于仲通推荐,就很喜欢这孩子。考虑到李林甫为相,各地节度使都要想办法笼络他,让他在皇帝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所以除了送点蜀锦什么的礼品之外,又送能说会道的杨钊到李林甫身边,以便对自己有所帮助。只是让章仇兼琼想不到的是,他一生行善积德,此时一念之差,竟铸成了千古大错,以至于史书上都不肯替他立传。
再回头说这个杨钊——这时已改名杨国忠,在京城开始倒是与李林甫一唱一和,甚至于在李林甫与太子李亨发生矛盾的时候,杨国忠也是全力参与陷害。不过随着杨国忠的另一个贵人堂妹妹杨玉环被李隆基追到手之后,特别是杨国忠权力越来越大,成了李林甫之后第二人的时候,两个人也发生了矛盾。
这一次,太原王氏的另一个倒霉鬼王鉷,充当了炮灰,这个人成了李林甫用于制约杨国忠的重要盟友。王鉷为了帮助李林甫,也为了讨李隆基的好,拼命地聚敛,每年都另外搞一百个亿供李隆基挥霍。
但李林甫大概也没有想到,他执掌权柄,纵横官场那么多年,政敌无数,那个寒族出身,无论士族还是科举帮都对他无感的杨国忠,居然是他一生里最强大的政治对手。虽然这个政治对手,除了点算账理财的能力,除了点口才,并无长处,政治手腕也极其拙劣,但他的裙带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武器,让他立于不败之地,即使是暂时输了,也能满血原地复活。最后不管是为相二十年的李林甫,还是一年搞一百个亿的王鉷,居然都输给了他。王鉷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李林甫也被疏远。等到李林甫病死,有恩必报有仇必复的杨国忠对他展开了清算,削官,免爵,家产充公,子孙流放,以庶人礼下葬。
现在终于轮到杨国忠掌握权柄了。
他要做的就是几件事。
第一,搞钱。
做为一个非“科举帮”的寒族,他不可能指望士族说他的好话,也不可能指望那些能诗善赋的“科举帮”大才子们将来能在史书上为他美美地写上一笔,他只能指望自己能尽情享受余生。而做为一个从小贫困潦倒,受尽白眼的人,他要让世人知道,我杨国忠比那些人都强。据说杨玉环进宫后才过了两年,杨国忠光攒下的布帛就有三千万匹那么多。
第二,建立基本盘。
既然士族和“科举帮”都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基本盘,那就建立只属于自己的。什么窦华啊,郑昂啊,反正就是谁归附我,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大善人鲜于仲通有恩于自己,还在自己贫困潦倒就与自己结交,当然是最核心的基本盘,就让他当节度使吧。不会打仗没关系,不就是拼钱拼人嘛,十万人不够就来二十万,二十万输了再来三十万,哪怕拼钱拼人也还是败了,没关系,只向皇上报告胜利了就行,反正天高皇帝远,谁知道啊。
接下来就是直接垄断人事选拔,以便更大规模的建立自己的基本盘了。按理说,一个官员的人选确定,要经过中书门下,充分考察,几个月才能完成。他呢,把各司长官都叫到自己办公室,名单搞好,读一个定一个,一天就全部搞定。
那么选拔的原则是什么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则,既不是任人唯贤,也不是任人唯亲,而是看谁的委屈最大。谁的委屈最大?当然是那些一大把年纪,却久久不得提拔的了,所以其实就是拼资历。
考虑到杨国忠自己也有过这样的遭遇,前半生穷困潦倒,三十几岁参军,还屡遭排挤,中年才时来运转,就知道他提拔这些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了。但问题是,你提拔一个年轻气盛的,人家未必感激你,人家会以为是自己才华横溢,不提拔自己提拔谁,但如果你提拔一个被压制了好多年的大叔,人家恨不能给你下跪。这一点,只消看看,同样是中举,年轻士子考完试马上去喝花酒,就当没事一样,而范进老爷爷失心疯成什么样子就知道了。
结果自然就是这些人都成了杨国忠的死党,而皇帝李隆基也觉得杨国忠好,人家要几个月才能搞定的事情,他一天就搞完,还让大家这么满意。
第三就是排斥异已了。
考虑到相权已经被自己牢牢抓在手里,根本不可能有异已。那么就到政事堂之外找吧。
一个是太子李亨,以及李亨的同党,宫里的残疾人李辅国,宫外的名将陈玄礼。不过考虑到只要杨玉环一天在皇帝身边,太子李亨就是个孤魂野鬼,没几个人愿意亲近的,倒也不用很怕他,无非继续说太子的坏话就是了。
另一个就是边将安禄山了。这个坐拥三镇,拥有天下三分之一兵力的节度使,显然,现在成了杨国忠最大的政治对手。
那么排挤的方法是什么呢?除了不停地在李隆基面前说安禄山会反安禄山会反之外,主要做了几件事。
还是从天宝十一年十一月,李林甫死,杨国忠升成正宰相开始吧。
天宝十二年,安禄山推荐自己的群牧副使吉温到京城担任兵部侍郎,杨国忠通过栽赃陷害,让吉温卷到一起贪污案中下狱,并且在李隆基的求情之下,将吉温处死。
天宝十三年,派兵袭击安禄山在京城中的府邸,抓了几个人之后严刑逼供,拿到供词后处死这几个人。接着信誓旦旦地对李隆基说,我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安禄山必反,这次你如果召他来,他必定不会来。结果安禄山仍然来到了长安,给李隆基拜寿。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朝中为官的儿子,又被杨国忠以贪污罪处死。接下来,同一年,安禄山反。
现在明白发生了什么了吧?如果你是安禄山,你反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