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门第战争》七十 两个唐朝
(2014-05-03 18:50:39)
标签:
门第学术文章第四卷办法文化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的大事件,也是中国历史的大事件,甚至还可以这么说吧,它也是世界历史的大事件,足以与罗马帝国之衰亡相提并论。因为这个事件不仅把唐朝劈成了两半,也把中国历史劈成了两半,再也无法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安史乱前的唐朝和安史乱后的唐朝,几乎可以说,是两个朝代。
安史乱前的唐朝,几乎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连汉朝也不惶多让。文治空前,教育的普及率空前提高,这个国家成了诗歌的国度。武功强大,它的触角北及蒙古高原,东及朝鲜半岛,西及中亚细亚。而长安人口数以百万计,各种肤色各种民族,生活着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称得上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与汉朝同时代的,有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并峙欧亚大陆,而与唐朝同时代的,只有阿拔斯王朝,而以经济文化的发展,以都市人口计,则又不及唐朝多矣。
而安史乱后的唐朝,控制区域仅有长安洛阳一线,以及江南八道,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国。京城长安多次遭受异族洗劫,有时甚至是朝廷请求这些异族洗劫自己的都城,只求异族能帮助自己平定叛乱,愿以子女财宝相付。皇帝命运多次悬于宦竖武将之手,有时甚至是皇帝与宰相朝臣联合欲求摆脱宦竖而不得,或投奔一个武将以前摆脱另一个武将。凡历朝历代能导致国家衰亡的那些祸患,异族入侵,藩镇割据,朝廷党争,宦祸,女祸,外戚祸,几乎一个也没有少。非但不及“经明行修”的东汉,甚至比起衣冠礼乐所在的东晋,人口数以亿计,经济空前繁荣,对外贸易收入数以千万贯的南宋,比起启动近代化进程,平定洪杨,开展洋务的晚清,也是大有不及,几乎是历史上那些正统王朝里,最衰弱的一个。
而这种长期的衰弱,则不仅让唐朝再也无法恢复成以前的样子,而且也从此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此后的一千年,虽然这片土地仍然是世界上最繁荣的所在,但就象经历过中年丧女之痛火灾之殃的甄士隐,慢慢的也就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安史乱前,不论秦汉还是隋唐,基本上都是文明扩张态势,不论是化夷为夏,还是华夷一体,那种打造世界性帝国的信心都是满满的。不论白马驮进来,还是青牛骑出去,那种对于不同文明的兼容并包和全力吸收,都是毫无保留的。不论汉的楚风,唐的胡气,不论燕齐的神仙方术,不论燕赵的烈士悲歌,不论三晋的强图霸业,不论秦人还是楚魂,甚至不论是先秦的诸子,汉朝的经学,魏晋的玄学,还是隋唐的佛学,无不蔚然成风。这个民族的文化是完全开放的,充分多元的。
安史乱后,从宋朝在大理国的边境线上说“此外非我所有”,到明朝的十五个不征之国,到清朝彻底的封疆锁国,片板不得下海,尽管其间也有宋朝发达的海外贸易,也有明朝五征蒙古七下西洋,还有清朝的雅克萨之战,但你都不得不说,文明扩张态势已经停止。到了崖山之后,连文明的发展也终于停滞,剩下的只有文明的保存,而到了清朝,则只有文明的幸存问题。
安史乱前,中国的北方边境也不乏异族,但这些异族通常对于华夏文明,还多少保留了几分敬意。他们基本上没有入主中原的野心,就连五胡,与其说是异族入侵,倒不如说是司马家的王爷们招来的。甚至南北分治期间,双方也是长期各有胜负,而且如果以亡人之国计,倒是南方多次攻破北方都城,灭亡北方的国家,而北方除了统一战争之外,几乎没有办法攻到南方都城。
而安史乱后,异族们忽然发现,那个看上去强大无比的中央帝国,原来是个纸老虎,甚至国内的叛乱都要靠他们才得平定。从此他们或建立国家,或创制文字,或割据一方,或入主中原,从此他们不再以汉化为荣光,而以民族独立割据甚至以入主中原为根本。
安史乱前,唐朝正在中亚细亚与如日中天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争战。而这个时候的西域,那数十个和平安康的,立国垂千年的佛国,那些个从汉朝开始就已经归附于中央王朝的诸佛国,也完全没有想到,东方万里之遥的一场叛乱,会在数百年后让他们遭遇可怕的“圣战”,让他们尽数灭亡,让大量的佛寺佛像被捣毁,大量的僧侣流离家园或被杀害。而中原王朝再一次回到这片土地,已是很多年之后,那时候它的名字已经不叫西域,而叫新疆。
安史乱前,华夏的政治中心是在关中,而经济文化中心是在华北。关中地区从西周开始,历一千五百多年,一直沃野千里,得关中者得天下。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则从来是烟柳繁华,文明富庶,学术文章冠天下。但安史之后,华夏的经济文化中心,彻底转移到了南方,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华夏文明从黄河文明变成了长江文明。关中从此残破,甚至无法再建立一个像样的都城,燕赵之地则彻底胡化,直到明北逐蒙古之后,才渐渐恢复,但文化衰落之势已无可挽回,以至于明朝的科举必须南北分榜。
面对这样大的事件,当事的人们,恐怕谁也没有想到。无论是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开元天宝盛世里的唐明皇,无论是三番五次的要证明他的叛乱预言的杨国忠,甚至是在渔阳招兵买马的安禄山,恐怕都想像不出这件事情的意义。但是他们出于各自目的的行为,最终形成了一种合力,终于在一夜之间,把这个看上去天下无敌,文治武功超前绝后的世界性大帝国,瞬间摧毁。然后你会看着他象一个虚胖的彪形大汉,在擂台上被打倒之后,一次次的试图爬起来,然后又一次次被打倒,最终无望而无助的,在裁判员的读秒声中,再也没有起来。
虽然,也许在安史之乱前的好些年,在那个“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开元全盛日”,造成安史之乱的诸因素,就已经蕴酿得差不多,只等一个火星,遂成燎原之势。
那么造成安史之乱的因素,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