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还是定风波
还是定风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40
  • 关注人气:1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卷《门第战争》五十二  汉化之第二期

(2014-03-01 11:21:03)
标签:

战争

第四卷

门第

童鞋

太子

文化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如果说崔浩的汉化,为汉化第一期,那么拓跋宏时期的汉化,则为汉化之第二期。

 

拓跋宏是五岁登基的,其时,他有一个十八岁的太上皇,还有一个二十九岁的太皇太后。而且这个太上皇的名字叫拓跋弘,和他儿子名字念起来一样。而且这个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居然是一个汉人,姓冯,是那个北燕皇帝冯弘——又是一个叫弘的——的孙女。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组合。

 

之所以有这么一个二十九岁的太皇太后,全是托那个子贵母死制度的福。太上皇拓跋弘的生母李贵人,在孩子两岁的时候,被赐死了,然后十四岁的皇后冯氏就成了孩子的养母。拓跋宏三岁被立为太子的时候,他的生母,当然也被赐死了,于是二十七岁的冯氏,又成了养祖母。而且,冯氏的亲亲丈夫拓跋濬,在二十六岁的时候死了,冯氏当时据说伤心得投到火中想自焚,被人救出来后,就变了一个人,从一个温婉娴淑的大家闺秀,变成了一个杀伐决断的女强人。但话又说回来了,十岁进宫,演了十几年的宫心计,坐到皇后的位置上,本来也不是吃素的。

 

有了这几件事,不出意外的结果就是,虽然有了子贵母死制度,却很可笑的成全了另一种形式的太后以及太皇太后专权。

 

而那个十八岁的太上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拓跋濬死,冯太后垂帘听政了一两年之后,把政权还给了拓跋弘。可拓跋弘也不知道是悲哀得发现,自己的势力远远不及冯太后,还是真的受玄学和佛教的影响,想放手了,总之,做了两年皇帝之后,不想做了,说自己打算一心信佛清修。

 

不做皇帝吧,就得传位。他起初打算传位给自己的叔叔,因为叔叔年纪大,估计能搞掂他这个忽然变成女强人的养母。可是他又悲哀得发现,不仅自己的养母反对,连大臣也集体反对。自己私下里也听人说,年轻的养母在外面养着男人,被自己杀死的那个李弈,就是养母的情人,难道那些官员,也都是?这也太可怕了。还不光是官员反对,连宫里的宦官也反对,连他们也被自己养母收买了?这就更可怕了。结果他只好传位给自己五岁的儿子,自己做了太上皇。

 

可做了太上皇之后,仍然不安份,一会要领兵作战,一会要颁布诏书,一会又要举行阅兵仪式,还偏偏想扶持反对冯太后的人,搞得冯太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结果就是清修不成,太上皇也做不成,直接向列祖列宗报到去了。冯太后这下真正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冯太后是汉人,所做的,当然是跟汉化有关的事,史称太和新制。

 

第一件是班俸禄。

 

为什么要班俸禄呢?因为之前的北魏官员,那个,是没有工资的。有童鞋就问了,官员怎么可能没有工资呢?这你就不知道了,这些北魏官员之前,无非是些部落酋长,本来也不需要工资,本来就有马牛羊很多的,如果想要别的啥,打个小仗,抢点就是了。但是现在不行啦,现在入主中原,做正儿八经的中央官和地方官,除了皇上赏赐,除了派部下去打劫商人富户,恐怕就只能贪腐了。所以搞得百姓也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冯太后这就根据汉人的旧制,给他们定品级,定工资,薪水大大的有,大家就安安心心做官吧,但丑话说在前头,以后哪怕贪污一匹布,也得处死。

 

为了贯彻这个制度,冯太后派专员各处巡察,打老虎,捉苍蝇,杀了四十多个贪官,连皇帝的舅舅都给赐死了。

 

第二件是均田令。

 

吏治整好了,就该注重民生了,毕竟以后给官员发工资,还得靠田赋呢。

 

这个时期,北方那是一片乱象哪。第一呢,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五胡之乱,荒地那是非常多,第二呢,不是有很多胡人迁到了中原么,第三,就是连年的战乱也带来了很多汉人流民,第四,鲜卑贵族和汉人的豪强,门下有很多荫户佃农神马的。

 

冯太后就把无主荒地全部收归国家,按人口分配给这些流民。至于佃农嘛,如果能种国家的地,交那一两成的税赋,还有谁愿意做佃农,交五六成的田租呢。

 

这个均田制非常了得,耕者有其田,算是一种家庭联产承包了,后世的土改,也不过如此。所以均田制从北魏一直到隋唐,历三百年,对恢复民生,贡献极大。

 

第三件是三长制。

 

解决了国家官员的薪水问题,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接下来,就要解决北魏的基层组织问题。

 

因为其时的社会状态,跟罗马灭亡后的西欧相当,无非是城中很多蛮族军队跃武扬威,乡间大族带着农民避难自保。反正基层就是士族豪强神马的,带着整个家族,可能还有其他跟随者,都住在一起,有私人武装,有防御设施。到北魏入主时,自然只好承认这一状态,就任命这些坞主为宗主,让他们代行地方权力,这叫宗主督护制。简单是简单,可这也算是变相的封建制了吧,国家收多少田赋,下面有多少人口,全是这些宗主说了算。

 

现在天下太平了,现在是郡县社会,宗主督护制这种变相的封建制,自然是要废除了,就用秦汉旧法吧。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邻、里、党各设一长,合起来,就是三长,由本乡推选,国家任命,神马户口赋役生产治安,都由三长来管理。

 

这三大制度,事实上不仅超越了之前的五胡,而且比南方的那些士族皇族走得更远。南方只有旧制度的维持和修补,而北方却有新制度的建立。

 

再加上兴学校,崇儒学,北魏被中断的汉化过程,这一次,终于由一个年轻的太皇太后重新开启。

 

不过,冯太后最最重要的事业,还不是这些改革,而是对名义上的孙子拓跋宏的严格要求,言传身教,悉心培养。一个好的事业接班人,那才是事业的根本保证。而拓跋宏后来也证明了他对得起养祖母的培养,因为他在汉化的事业上,将走得更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