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门第战争》四十四 垮掉的南朝
(2014-02-01 13:10:49)
标签:
门第第四卷志趣王僧辩稻草文化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有那么一句很让屌丝凤凰还有土豪很泄气的话怎么说来着,你可以一夜之间成为土豪,但却要用三代才能成为贵族。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句话其实已经够励志的了,因为它居然说的是三代,而不是五代或七代神马的。
要想三代成为贵族就意味着,你必须第一代就成为土豪,而且不能让第二代沾染上通常富二代都有的那些坏脾气,这样到第三代,才能拥有那些贵族才拥有的好脾气。这就意味着你在成为土豪之前必须“贫而无谄”,而成为土豪之后,又必须“富而好礼”,其他的品味,志趣,恐怕你也难于做到了,但一定要让第二代做到,而到第三代,这些你无法理解的品味,志趣才能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不过,你即使不能理解那些高雅的品味和志趣,至少也得把那些低级趣味,声色犬马还有口腹之欲神马的克制一下的。
什么?你为什么要克制?要是有钱了还不能做自己想做的,那有钱还有神马意思?是的,你其实应该说,你为什么要成为贵族,如果那些贵族甚至还没有你有钱,没有你有势,为什么你要跟他们学,对不对?有道理,不过如果那样的话,你就无法保证你的下一代会“富而好礼”,礼是什么,礼是善身处世祸福进退之道啊,也许你的确靠着些权谋小术发家致富,但逆取还要顺守啊。何况,人的福报是有限的,等福报尽了,而你又没有为祸报做好足够的准备的话,可就麻烦了。你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没有你绝境求生的经历,没有你出人头地的渴望,这些经历和渴望让你百折不回,永不言败,但对于你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就不一样了,他们只能赢不能输,而世上又哪有只胜不败的战争,世上又哪有只赚不赔的买卖呢。这个问题会在第三代变得更加严重,从而很可能让一句让土豪们心惊肉跳的诅咒得到应验,那就是“富不过三代”。当然,只有很可能而已,如果没有其他土豪做得比你更好,你也有可能——只有可能——是能富过三代的。
南朝的皇族们大概就是这样想的,士族虽然看上去还是很厉害的样子,但已经没有翻盘的机会了,为什么要跟他们学。神马任诞,不就是任性妄为么,神马雅量,不就是没心没肺么,神马品藻,不就是故作高深么,神马伤逝,不就是哭哭啼啼么,神马简傲,不就是摆大架子么,神马容止,不就是涂脂抹粉么。即使要跟他们学,这些个东西,还用得着学么,看我们的。
结果就是这些皇族真的只能任性妄为没心没肺,他们看到了竹林七贤的任诞,却看不见任诞背后的苦闷与伤悲,他们看到了东晋士族的散淡从容地谈玄论艺,却看不见他们散淡从容背后严格的礼学门风,结果他们变任诞为荒诞,变简傲为简慢。结果就是士族是雪夜访友,而皇族呢,则是达旦捕鼠,士族是排门看竹,皇族则是寺庙偷狗吃。品味志趣如此不堪,其他也就可想而知了,什么父死不哭,甚至报喜,什么把叔叔放到猪槽里吃猪食,什么祼裎相逐,也就不在话下了。
结果就是士族发生矛盾,犹能“芜湖反覆”。什么是“芜湖反覆”?无非就是一个士族想扳倒执政王导,另一个士族劝他不要这么做,反反覆覆,书信来往了很久,最终还是持重为上,没有这么做。象桓温,一代枭雄,想当皇帝,却也是左一个北伐,又一个北伐,对于谢安王坦之下绊子,也只是郁郁而终。而对于皇族来说,就直接是父子兄弟相攻相屠了,就比如刘裕吧,虎父犬子也就罢了,事实上他九个儿子,四十几个孙子,六十七个曾孙,十之七八都死于非命,而且都没有留下后代。很久之后后人的另两个统计数据,也都是触目惊心,一个说刘宋六十年,皇族一百二十九人,被杀的一百二十一,骨肉相残的八十,另一个说皇族一百五十八人,子杀父一人,臣杀君十人,骨肉相残者一百零三。萧齐也好不到哪里去,二十四年,七个皇帝,四个是被弑的,而萧鸾在位虽然只有五年,却把开国皇帝萧道成和南齐武帝萧赜的子孙杀得干干净净。
皇族好歹还算是离士族最近的了,寒族就更不消提。因为寒族的地位,根本不是来自于制度——象科举时代那样,而是来自于皇帝或权贵的佞幸,从制度上说,他们不过是寒门末品。卑微的地位,多半也带来卑微的人格,这一点很象之前的宦官。
结果就是寒族虽不乏聪明颖悟才能卓异之士,但那些能出人头地的,却往往野心勃勃而反复无常。他们的政治野心,既然全靠信任他们的皇族或权贵,自然也就希望他们的靠山更厉害一些,结果就是每一次的皇族相屠,都少不了这些“典签”的影响。而南朝一败涂地的头号祸水——侯景,又何尝不是被那个博学多才的佞幸寒族朱异给招来的呢。
至于长江中下游两大流民集团,下游的京口流民集团,自北府兵最后破灭之后,已然消亡,上游的襄阳流民集团,也是屡经变乱,其最后一支力量最后为兰陵萧氏所用。只是等到兰陵萧氏靠着雍州兵做两代帝王时,这些力量也已经所剩无多,并且又在父子兄弟相屠中再迭经消耗,结果就是到萧衍老翁做太平皇帝的时代,所能依靠的,只有北来的降将。叛臣侯景固然是降将,而守台城的羊侃,平叛的王僧辩,又何尝不是降将。
垮掉的士族,垮掉的皇族,垮掉的寒族,垮掉的流民集团,最后国家的文治交付于一群佞幸寒门,武功交付于一帮北来降将,皇帝再不争气一点,整个南朝的垮掉,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所需要的,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而这最后一根稻草,很快就来了,那个人就是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