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门第战争》四十 最成功的北伐者
(2014-01-18 17:30:52)
标签:
战争第四卷好不容易门第于枋头文化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刘裕北伐应该是五胡之后,南方最成功的北伐了。
之前的祖逖,虽然初期也很顺利,成为不甘心寄居南地,常流泪北望的流民们心中的标杆,可终于为朝廷猜忌——颖川庚氏要负重要责任——郁郁而终。至于他留下的军队,在流民为士族不信任的大背景之下,最终在他弟弟祖约的带领下,参加了一场流民叛乱,而终以不光彩的面目退出历史舞台。
桓温,这个在他的年代里,被认为唯一有实力北伐的人物,也算收复了中原,可至长安而不进,后又欲保存实力而为慕容垂败于枋头。至于桓温的实力,焉知不是因为之前王导王敦庚亮庚冰郗鉴陶侃那一批开国大佬已经亡故,而陈郡谢氏的时代还没有到来,出现了空档期。又焉知不是因为颖川庚氏苦心经营的上游,荆州兖州江州打造为一体, 这些力量最后为桓温所有,前有栽树,后人乘凉?还焉知不是因为北方石虎已死,前期刘石势力扫荡一空,而慕容垂和苻坚还没有正式登台。
谢氏,淝水之后本也有机会,可一来谢玄也无所建树,二来困于一隅之地,三来没多久就功未竟而身退了。结果淝水之战,不仅是谢氏在战场上的最精彩的演出,或者,也是最后一场。
南方几大家族轮流执政,你方唱罢我登场,北方则是各路胡族轮流坐庄,反认他乡是故乡。祖逖时代,北方正是匈奴人和羯人逐鹿中原,前后赵互攻的时代。桓温的时代,北方刘石已亡,而氐人和慕容鲜卑刚刚兴起,秦燕各据关中和辽东,虎视中原。到了谢安,直接促成了北方风头最健,第一次统一北方的前秦苻氏谢幕,前秦前燕走了,后面又有了新的秦和燕,不过却不是之前的那两个了,秦甚至民族都变成了羌人。到刘裕北伐,北方正是后秦南燕的剩余力量各据一方,而新兴的拓跋氏和赫连氏正在兴起。
所以刘裕第一次北伐,就是灭鲜卑慕容超所统治的南燕。南燕据的是齐地,所以刘裕的路线也与当年吴人伐齐的路线相当,先以水师到下邳,然后弃船登陆,以战车四千辆,辅以步兵骑兵进击,攻城则有飞楼,冲车等器具,以器具战阵兵法之精,以克鲜卑骑兵之强。
灭南燕之后,接下来内部就发生了一些问题,当然只好先回师了。
哪些内部问题?卢循是一个,这个是在眼前的,马上就要攻到建康的,声势很大,连北府将领何无忌都战死了,刘毅都被打得大败了,不能不小心对付。谯纵也算一个,虽然雷声大雨点小,可人家投靠北方胡人,而且声称要讨伐刘裕,当然不能让他这么嚣张。此外还有两路人马。
哪两路?一路是之前一起反桓玄的北府兄弟,刘毅啦诸葛长民啦,谢安的孙子谢混也在里面混着。
刘毅为什么要反刘裕呢,刘毅是沛郡刘氏的,算是一家了,而且还是当年的好战友,好兄弟。主要还是因为刘裕的异心,已经人尽皆知了,而刘毅这帮人多半和刘牢之或高素一样,被士族统治得太久了,没想过还有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他们之所以反桓玄,要么就是因为桓玄对自己不好,要么就是想忠于晋朝,反正没有几个人想当刘裕的从龙功臣,所谓“志在兴复,情非造宋”。比如刘毅,起事成功之后,不是想着拥戴那个如日中天的刘大哥,而是想办法分他的权,试图维持权力的均衡,甚至想阻止刘裕北伐,就象之前的士族阻止桓温北伐一样。这在后世,恐怕是难于想像的,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士族时代太久了,也是因为北府兵的名头太好,他们不愿意北府兵变成乱臣叛将。
当然,也有人说刘毅是因为分赃不均想造反,这个,怎么说呢,第一在刘裕给刘毅安上叛臣的名号之前,刘毅还真没有实质的造反,无非就是跟谢安那个不清头的孙子结交,或者任命几个小官员,第二呢,与刘裕一起起兵的北府旧将,刘毅,魏咏之,檀凭之,何无忌,孟昶,诸葛长民,或阵亡,或卒官,或被诛,或自尽,还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难道个个都是分脏不均?如果真的都是这种货色,当初又怎么能在桓玄如日中天之际,靠着那百十人就敢起事?士族门阀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刘裕知道这一点,准备建立属于自己的时代,而他们,更愿意固守在以前的时代,并且还以自己一个伧荒武将,也能位列方镇,侪身上等士族而沾沾自喜罢了。
还有一路是谁?当然是司马氏啦。司马氏好不容易从士族门阀里解脱出来,好不容易有了点力量,又有了点能耐,甚至还有了点拥戴,遇到一个想夺司马氏天下的,能没有冲突?所以又有了司马休之的事情。虽然这之中有些曲折,但是,刘裕把司马休之的儿子司马文思抓起来交给他,想要他杀掉,他能下得了手?虽然这个儿子已经过继给司马尚之,可毕竟还是自己的儿子啊。
总之,攘外必先安内,内部稳定了,才可以进一步北伐。这一次是更难对付的后秦。
为什么后秦更难对付,看看地图就知道了。攻打齐地,从江淮之间一路上去就可以了,唯一的难点,是胶东半岛多山,如果对方在山里打游击,或靠地形守着一隅之地顽抗,还是要费些周折的。但这些都需要群众基础,象当年的齐国,被打得只剩下两地,最后还是咸鱼翻身,无非是靠着几百年攒下的人气 ,而南燕慕容氏何德何能,有何群众基础。但秦地就不一样了,要么就得沿中条山和秦岭之间的黄河险滩,穿过狭长的郩函通道,进入关中,要不就得从荆襄一带,入南阳,再叩武关沿商於通道而入,同样地势狭长,崖高谷深,考虑到一路上全是羊肠小径,恐怕更难对付一点。
那么刘裕这一次又是如何北伐的,用以致胜的利器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