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门第战争》五 汉帝国的遗产
(2013-09-21 13:03:45)
标签:
战争第四卷门第罗马帝国父子文化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提起这个汉帝国的遗产,可能很多童鞋都会想到,汉帝国让汉民族成为一个整体——这是从民族史的角度来说的,或者会想到,汉帝国基本确定了后世的国家版图——这是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的,或者还会想到,汉帝国让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来说的。
但是,这些肯定还是不够的,与汉帝国——或所谓秦汉帝国——几乎同时的罗马帝国,也让统一观念深入人心,其后的查理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无一不希望重现罗马帝国的荣光,而沙皇则自称凯撒。而且,如果罗马之后还有新的罗马的话,罗马民族也可以成为一个整体的,不过,前提是他们的拼音文字没有给语言差异较大的族群融合带来巨大的障碍。
其实,从风俗习惯,或者世道人心的角度,汉帝国还有更多,也许也是更重要的遗产。
其一,是爵本位演变成官本位。
大家都晓得的,汉代以前的社会是爵本位。封建思想毒害嘛,贵族世袭的时代太久,上上下下都把公侯伯子男之类的东西看得太重。
这也是为什么去封建社会未久的西欧,尤其是英国,神马爵士——我说的不是那个音乐哦——还是被看得金贵的,而在工业革命之初,封建社会已然解体的时候,那些贵族们——哪怕是破落的贵族们——也还是一个个眼睛向天的,很不把那些有钱的资本家暴发户放在眼里——至于有没有放在心里就不知道了,搞得那些资本家暴发户也恨不能花钱买个爵士当当。
这也是为什么秦国在废封建设郡县的时候,还搞了个二十等爵制度。象游戏里打怪升级一样,从公士上造簪袅不更一直到第二十级彻侯完成通关。比周朝的五等爵要更多,这就给了玩家更多也更为持久的升级动力。同时,与周朝的公共服务器玩家所有的级别从注册账号那一天就被注定有所不同的是,秦朝的私服还提供了更多涨经验升级的办法,比如说,可以打怪升级,刷副本升级,还可以种地上交粮食升级——虽然比打怪要慢得多,不过更安全。这就一下子让一个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斗的民族一下子变得热血沸腾,个个通宵刷副本打怪——“弃礼义而上首功”,变成了一个老百姓恨不能每天每人都提两颗敌国的人头来上报“首功”的“虎狼之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砍砍人,就能获得从前只有投胎才能获得的贵族地位,还有比这更上算事吗?
所以秦帝国尽管在制度上废除了封建,但仍然容忍甚至是利用了封建思想的残余。当然,它的郡县制度,最终在根本上铲除了这种封建残余。
所以从军功爵变成察举征辟制开始,经过汉帝国的多年培育,爵本位就演变成了官本位,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贵。什么是官本位?很简单,就是官职才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第一标志,而不是神马公士上造簪袅不更,也不是神马子爵男爵。爵位一直还是有的,但那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是一种荣誉,而不是一种委任状,是一种面子,而不是一种权力。官本位的时代,官民的界限如天壤之别,官本位的时代,官大一级压死人。官本位的时代,甚至上司的丧事,下属也得一起戴孝,上司死了,甚至有很多守三年之孝的,跟父孝一样,比母孝要隆重,这是神马世道?
官本位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甚至成了这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民见了官膝盖就会发软,普通官员看到级别比自己高的官员,气势就兀自短了一截。虽然,虽然在郡县制度下,这个官职并非天生世袭,是凭个人能力和造化,大家都有机会得到的。
当然,在官本位和封建遗毒的共同作用下,汉代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地方长官和下属有时会有君臣之礼,太守变成“府君”,州牧变成“主公”。这也不仅是因为封建遗毒,也与汉代的地方权力太大,任期太长,而且掾史属吏都由长官自己任命有关。很多帝王时代的民族最后都趋于封建化,总督变成诸侯,也是这样的原因。这个现象,到晋亡之后,被刘宋废除,并且到后世官员流动更人频繁,地方长官权力更为分散,而且官员不得在本籍任职,种种制度限制,就变成了完全的官本位了。这对中央集权是有利的,坏处是,官员更没有长远的打算,只求短期利益。
其二,是乡里演变成村坞。
秦以前的周朝社会,更近于城邦国家。以城邦为中心,政治经济文化整合为一体,城之外有郭,城郭之间是为乡。乡虽然多半是农田,可人家是在城的保护之下,是城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制度,甚至还能在秦汉之间的乡里制看到影子。秦朝把大家族分割,儿子成年父子必须分家,兄弟必须分家,县之下有乡有里,五户一伍神马的,不过是把原来依附于城邦中的贵族的人民,从贵族手里夺到国家手里,变成依附于国家的“编户齐民”。
不过到了汉代,情况为之一变。虽然汉代的那些满脑子鸟生鱼汤的经学家们,希望民风淳朴,古道热肠,希望恢复三代之治,虽然他们当时千方百计的劝说那些父子分家的再回到一起,虽然那时最大的政绩之一就是,某某地方长官又劝说了多少儿子把父母接回来一起住,但是时间之轮已经向前,就不可能再回到原因的路上了,哪怕开倒档都不行。
秦汉的郡县制,加上儒家的几世同堂理论,结合在一起,反倒促进了乡里制的瓦解,和村坞制的兴起。一个大户人家,带着族人,开辟了某个新天地,发展成一个村落,甚至最后构建防御工事,变成了寨子,坞堡,象祝家庄那种。乡里制是城乡一体的,而村坞制,则是城乡分离的。
这两个遗产,都是影响深远,差不多改变了基层的社会结构和世界的认知。那么,还有哪些其他的遗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