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幸福感
(2012-08-13 14:41:50)
标签:
宋体大众电影《女友》幸福感自行车情感 |
分类: 流言(信笔而至的闲话) |
那个时候,有一种叫做露天电影院的地方,听说某地在放电影了,都相约过去看,带个小板凳,挤到那乌压压的一大片之中,连银幕后面,都坐满了人。
那个时候,一种叫做《大众电影》的杂志非常流行,不亚于今天的《瑞丽》或《女友》,其文章的观点,封面的人物,有时还能引起一场大讨论。
那个时候,爱还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如果遇上喜欢的人,女孩子会脸红,然后跟别的女孩子说,那个人真讨厌。
那个时候,写信是一件最日常的交往方式,在豆黄的灯下温暖地写一封信,窝在被子里温暖地读一封信,写信和读信之间,是漫长而又温暖的等待。
那个时候,如果要去远方见一个人,要先写一封信,然后拿着地址,一点点的问过去。如果对方不在家,则会坐在那里等。他的同事或家人,都会热情的招待,告诉你不要急,他很快就会回来。
那个时候,诗歌还是一种神圣的东西,总不愁没有人跟你谈论北岛,顾城,或其他的什么,而秋窗灯盏之下,读一本诗集,也是一件极为幸福的事,仿佛那窗外的万家灯火,一齐在围着自己舞蹈。
那个时候,读大学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意味着农村人跳出了农门,意味着城市人不用担心成为待业青年,然后找亲戚朋友安排一个车间的工作,所有那些邻居家大哥哥都会告诉你大学校园的浪漫。
那个时候,大学毕业就意味着你将要拿着派遣证,去某个单位报到,然后永远地成为这个单位的一员。从二十岁到六十岁,你能清楚的看见你的一生,你会由某个知心大姐介绍,相亲,恋爱,结婚,从单身宿舍搬到一个筒子楼,生一个孩子,鸡零狗碎却也温馨从容的度过一生。
那个时候,总有一群大叔,每天捣鼓一种叫做半导体的东西,等听到里面传出带着明显噪音的音乐时,就会兴奋不已,那个时候,当电视机或收音机没有声音没有图像时,最常见的修理方式是拍,拍着拍着就好了。
那个时候,结婚的标准配置还叫三转一响,其中一转就是自行车。如果有一辆崭新的凤凰,或永久自行车,那是一件幸福的事。每个红绿灯前,都有一个自行车的队伍,伴随着叮呤,叮呤的声音。
那个时候,女孩子们根本不用担心公交车里的黑手,只要你喊一声流氓,或小偷,就有一群见义勇为的人,把那个尖嘴猴腮的家伙扭送到派出所。
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没有高清电视,没有动漫,但那个时候也有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的东西,有上一个世纪才有的舒缓和从容,有那曾经熟悉现在已经陌生了的,三十年前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