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盐铁往事》(三十二) 卿族时代之晋侯反击
(2011-09-24 10:47:44)
标签:
赵盾晋国晋厉公栾书晋成公文化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玩过游戏《苍之涛》滴童鞋,大概还记得那个不可一世,四处侵略,克了秦再克齐,克了楚再克燕滴晋国权力中枢“太辰宫”,大概也还记得那个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滴小老头重耳。重耳是不是这么木出息我不知道,但重耳时代滴卿族,的确还木有不可一世成后来那个样子。甚至到重耳那个短命滴儿子晋襄公时,卿族似乎也还是紧密团结在晋侯周围。
卿族力量之大张,要到赵盾当国时代。赵盾实在是太强势了,以至于狐射姑说赵衰是冬天的太阳,而赵盾是夏天的太阳。狐射姑受不了夏天的太阳,离开了晋国,连带着狐氏滴所有势力,但晋侯还要在晋国生活下去。所以第一个反击卿族滴晋侯,就是日渐长大滴晋灵君。
晋灵君据说是很坏很坏滴,但他滴坏却是那种青春叛逆期滴坏,让人想起后世那个顽童皇帝朱厚照。他很不喜欢赵盾,但他发现自己身边,到处都是赵盾滴人,所以当赵盾教训他时,他只能说,我改,我改,然后照旧。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人敢直接对这个“夏日之日”下手,失去一把手位置滴狐射姑向阳处父下手,而失去卿位滴先都、箕郑父、士榖、梁益耳、蒯得则杀了先克。但杀了阳处父,赵盾还是赵盾,无非是接下来狐氏比较倒霉而已,杀了先克,无非是这几个人被赵盾处死而已。但晋灵君准备动手了,他先是派了个杀手,结果听说那个杀手被赵盾感动滴自杀了,因为他看见了两个字“天下”。他又安排了一场宴会,表示要与赵伯伯亲近亲近,等赵伯伯入席,掷杯为号,五百,没那么多,五个刀斧手一齐杀出,却谁知赵伯伯滴贴身保镖身手不凡,那五个刀斧手也有一个是赵盾滴人,居然又给他逃了。赵盾是要做忠臣滴,于是就流亡国外,还没出境,堂弟赵穿就把晋灵君杀了,邀请赵盾回来继续做国相。
下一个被赵盾接回来滴晋成公,是晋灵君滴叔叔。名字不太好听,叫黑臀,一听就是个小受,所以也比较知趣,大家都是成年人,知道彼此需要神马。所以晋成公时代,赵盾继续权倾朝野,而晋成公,在国际上也是当仁不让滴天下霸主,在国内是不是就不重要了。
接下来,成公第六年,赵盾死,郤缺继任。第二年,成公也去世了,景公继位,郤缺继续阻止住楚庄王滴攻势。再过三年,郤缺死,荀林父执政。也是这一年,一场邲之战,让晋国滴霸位让于楚庄王,最大滴责任人是先縠。更要命滴是,先縠接下来还引狄人入侵,希望重振雄风滴晋景公当然不会放过,干脆诛灭了先氏。接下来,对内是荀林父,士会,郤克,栾书相继执政,对外则是灭潞,灭赤狄,辅氏之战败秦,鞌之战败齐,扶持吴人牵制楚国,也算是一代英主了。不过在史书上评价似乎非常不好,听信谗言,讳疾忌医,连死相都极其难看,居然是如厕时落入粪池而死。或许是因为晋景公是赵氏灭门案滴一大反派吧。
到晋厉公继位,终于在鄢陵之战中大败楚国,楚军主帅子反自杀,楚国再也无缘霸业,而晋厉公和其后滴晋悼公再一次成为中原霸主。这样滴霸主,自然不会容忍卿族坐大。所以在南征北战滴同时,也准备对卿族下手。晋厉公滴意图粉多人都猜到了,于是栾书利用晋厉公滴心思陷害一门三卿滴郤氏,而胥童在攻灭郤氏之后,还抓了栾书和荀偃。本来玩政治斗争嘛,一不做二不体,虽然胥童抓栾书荀偃出乎意外,但都已经撕破了脸,还指望能和好如初么。可晋厉公忽发慈悲,他说今天一天杀了三个卿,我看够多了,罪过啊,我看不下去了,胥童啊,你不能再杀了啦,都放了吧。晋厉公慈悲,栾书可不慈悲,因为他不知道哪天再被胥童抓起来啊,于是干脆把晋厉公做了。这是晋国第二次权臣弑君。
不过接下来滴晋悼公却是个厉害人物,单看名字就非常了得,叫姬周,生怕人不知道他是周王室滴子孙。而且别滴公子留洋,不是秦就是齐,要不就是陈国宋国,他可好,直接住在洛邑,和周天子做邻居。果然是见过大世面滴人,所以虽只有十四岁,却少年老成,玩起政治来,深得当日周公之真传,当然也兴许是周王室滴图书馆里真有神马帝王秘籍也说不定。即位之后,果然不负那个“周”字,声称要恢复周制,提拔那些对晋国做出杰出贡献滴功臣后代,象士会的儿子士鲂,魏锜的儿子魏相,魏颗的儿子魏颉,赵朔的儿子赵武都入了阁,让栾氏内阁一下子变了味。用围棋的术语来说,这叫“打入”。栾书当然也不愿意认输,赶紧补上一手,请求立自己儿子栾魇为公族大夫,晋悼公很痛快,说好啊,我早就想立他做公族大夫了,这样吧,荀家、栾魇、荀会、韩无忌四个人都做公族大夫,他们都是功臣之后,都是世交拉,也有个伴,荀家岁数大点,就做首席吧。用围棋的术语来说,这叫“侵消”。
晋悼公这般借力打力非常巧妙,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虽然栾书还是正卿,还是执政,但给智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这么一冲击,权力竟消饵于无形。栾书心想我一个玩政治玩老了滴老头,居然给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玩弄于股掌之上,等他再长几岁,恐怕我连全尸都留不下,罢了,还是告老吧。
于是晋悼公时期,贤士盈朝,比如韩厥,智罃,魏绛,赵武,都是非常了得滴人物,文才武略,晋国霸业达到顶峰。对内惩治奸佞,减免税收,救济贫困,一派升平之象。对外呢,服郑,保宋,和戎,联吴,疲楚,镇齐、慑秦,八年内九合诸侯,史称悼公复霸。不过可能老天爷,啊不,用周人的话,应该是上帝抛弃晋国很久了,晋悼公这个史上最年轻滴霸主,竟然不到三十岁就去世了,一个谥号“悼”字代表晋国人民对他的惋惜和怀念。其后晋楚共同衰落,楚国受困于吴国,晋国则受困于内争。
晋悼公之后是晋平公,名字很彪悍,叫做姬彪。初期也甚是威猛,湛阪之战败楚,平阴之战败齐,最后迫使齐国订澶渊之盟,承认晋国为盟主,也算是霸业的继续了。
但他对于晋国卿族的重新坐大,却无能为力。接下来是栾氏之乱,范氏灭栾氏,虽然少了一个冢族,但卿族力量不是更弱,而是更强,毕竟分蛋糕的少了。传统的家族灭亡了,悼公时代提拔起来的那些家族,却发展壮大。等到赵武与楚国举行弭兵之会,给中原带来数十年和平之后,晋国的内争也进入白热化。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知氏成了仅存的六卿,也是新时期的六大家族。
本来,有韩厥,智罃,魏绛,赵武那一批悼公时代的贤才,还能维持一定程度的和平,把晋国利益放在前面,但等到他们相继离世之后,这六大家族的后代,就疯狂的瓜分晋国资源,连悼公时代的韩起,也堕落到与他们一起瓜分。
韩起执政二十七年,晋君已从平公到昭公到顷公。顷公时代,祁氏、羊舌氏被灭,资源被瓜分。接下来,则为定公。
定公时代,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在范鞅执政时,霸业大衰,齐人搞了个反晋联盟,二是邯郸氏中行氏和范氏叛乱,被赵氏知氏韩氏魏氏灭掉。等到定公去世,赵鞅同一年告老,知伯执政时,三家分晋,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后面的出公哀公幽公烈公孝公静公虽然也有六个,但比后来的汉献帝也好不了多少,听谥号就知道,又是哀又是烈又是幽又是出,不是上吊的命,就是流放的运。只不过汉献帝受制于一个曹阿瞒,而他们要受制于三个。等到最后一个国君晋静公迁为家人,这个世界终于安静了,世上再也没有晋国了。
不知道重耳如果知道他的后代会被他那帮铁哥们的后代弄得这么惨,会怎么想。可怜黄河北岸那六百年的基业,可怜春秋时代那个最当之无愧的霸主,可怜那个把楚人困了整整两百年的国家,可怜那个让狄人势力再也不能侵入中原的国家,就这么消失在历史深处。而它那两百年的对手楚国,又将面对什么样的难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