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黎行记(其三)地铁记

(2011-06-22 05:32:57)
标签:

布洛涅

国家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

地铁站

泰尔

文化

分类: 流言(信笔而至的闲话)
  一下子就是十天过去了,这些天,一直在搬家,一个酒店到另一个酒店,工作又比较忙,虽然周末也颇去了几个地方,但竟闲不下来记叙一些事情。今天补过。
  
  这段时间大约是巴黎展出比较多的时候,十一号路过国家美术馆时,有很长很长的队伍(虽然比起铁塔和巴黎圣母院还是短一点,铁塔下面的队伍大约有一千米长,往复五六圈,象一条蛇盘着铁塔,而巴黎圣母院则为两条两三百米长的队伍,国家美术馆只有一条一百五十米的),后来又听说有航空展,今天回到家,又听说市区有音乐节,下个月据说还是什么打折季,希望能稳定下来,不要再搬来搬去,整个巴黎找不到住的地方了。
  
  在巴黎出门多数是坐地铁,所以先从地铁说起吧。
  
  这里的地铁据说1900年万国博览会就有了——这是后来查的。巴黎的市区地铁据说有十四条,另有郊区地铁五条也穿巴黎而过——这也是后来查的。之所以要查这个,是因为巴黎的地铁站显得古老而又幽深,地铁则显得古旧而又幽黄,进了地铁站,有一种时光重回的感觉。南京的地铁站灯火通明,四处亮堂,大站更有无数的商家叫卖,这里则似乎是极高极阔的地下防空洞,或是风景区的地下岩洞,地铁则似比国内的绿皮车还要老些,各节车厢之间是不能互通的,车门也要手工打开。当然没有报站,只能自己看站台,郊区地铁有时会报——但却不一定,而且只用法语。如果听到一大长串的法语报站,那么很有可能是地铁坏了(这似乎是很常见的,因为十天里遇见了两次,有一次站台上堆得满满的都是人,一直溢到附近的楼梯上,无聊的等待者坐在台阶上玩电脑)。
  
  这样古老的车,这样古老的站,自然是没有空调的,所以南京的地铁站比地上凉,这里的却似乎比地上更热,上班高峰期则可能会热上十度,因为在地面上几乎没有出过汗,而上班高峰期挤地铁,则几乎都会出汗。
  
  当然,巴黎的地铁虽旧,也未必真的那么容易坏,也许是因为地铁线路实在太多,十四条仅运行市区的线是不错,可问题是巴黎的市区实在不大。虽说市区有二十个区,可两条腿的力量能在半天里穿越五六个区,二十个区统共也就比南京城墙围起来的稍大一点。我所在的布洛涅市,坐地铁到巴黎核心城区,只要十分钟,换作国内,早划成城市的一个区的,但在这里,却是一个十万人口的,据说还很富有的城市。工作所在的纳泰尔市,坐地铁到凯旋门只有两站,也是一个八万人的城市。只有在大巴黎区,这些城市才被包括进来。所以这么小的地方,十四条加五条,共十九条线路,三四百个站,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确很容易因为一趟车的原因影响其他线路的运行了。当然,复杂也有复杂的好,市区里不到五百米肯定有个地铁站,使得其他交通方式都有点多余,认识的住在巴黎十年的也好,二十年的也好,似乎都在坐地铁上下班。
  
  五条郊区的线,每条出了城,又有不同的方向,比如我工作的纳泰尔市所在的A线,出了城就有五个方向,其中有三个能到纳泰尔市。郊区的地铁则距离远些,比如A线出了凯旋门后,先停拉德芳斯市,接着就是纳泰尔市,相距虽然很近,但好歹是两个数万人的城市,不是市区两站五百米可同日而语。
  
  地铁上工作日人很多,车厢经常会被塞满,颇有南京周末去新街口时地铁上的情景,不过周末地铁上倒很空,进了市区,也到处都是说英语,拿地图的外国人。上周日去了趟比布洛涅市还要大的布洛涅森林,里面倒四处都是巴黎本地人,跑步的,骑车的,遛狗的,骑马的,随时随地都能碰到。而这样大的森林,在巴黎郊区有好几个,莫非巴黎人周末都进森林了?不过看在家乐福等大小商店周日纷纷关门的情形,也许真是这样。
  
  车厢里看书的人还是很多的,平均十个人,总有一两个——也许更多——在读书,读的是那种纯文字的东西,很厚,不懂法文,不知道是什么,似乎是小说。另有一两个在用手机玩游戏,还有两个在发呆。还有一次先后见到两个用笔填字谜游戏的。听说字谜游戏是英国人的最爱,不过法国也不妨玩一下吧。相比之下,国内车厢里,读纯文字书籍的似乎是很少的,最多有一两个读电子书的。
  
  当然,街头艺术也不会错过地铁,地铁上或地铁站,常有吹小号或中号的,音乐相当优美。地铁站有位老人经常能见到,每次都坐在同一个地方吹。而地铁上,则是进一节车厢,演奏一两曲,然后翻开帽子,用法语请喜欢的给点钱,然后下车,到另一节车厢。
  
  不过说起街头艺术,还是圣路易岛和西岱岛之间的桥上,以及蓬皮杜中心的门外比较有趣,但今天有些晚了,下次再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