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十大口水战(三十三)辩病还是辩证
(2011-02-23 11:09:31)
标签:
金庸《伤寒杂病论》神马《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现在人只知道中西医有口水,却不知道中医内部也从来都是口水不断滴,就象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滴数术,流派支派数以百计一样,中医的流派也是不要太多,直到近代还横空出世了一个很牛气滴人如其名滴“火神派”,而解说《内经》或《伤寒杂病论》的医家数以百计。
不过最主要的两大分支,还是辩病还是辩证。辩病是理论派,注重病理,这些人的特点是阴阳五行说个不停,说了很多你听不明白的话之后才开始下药。辩证是实践派,注重病症,这些人的特点是相信方剂,没事会做点小药丸随时备用。前者的宝典是《黄帝内经》,后者则为《伤寒杂病论》。
不过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之前,还有一个大大有名滴,据江湖人士所称,为神农氏所写的《神农本草经》,但这也和《黄帝内经》未必出自黄帝一样。在那年月,总会有那些一些人,写了本能让自己成为一代宗师滴武侠小说,也不写自己的名字,也不写“全庸”,或“金庸著”,偏偏写上金庸的名字,还自费出版,等到金庸开始否认时,已没有人知道这么好的书到底是谁写的。
《本草经》是关于药理的书,有很多药的名字,性情,以及使用。那么这些药理都有些神马名堂呢?有四气,五味,七情,十八反,十九畏。哪四气,寒热温凉,这个相当于太阴太阳少阳少阴。哪五味,辛甘苦咸酸,分属五行。哪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单行的独来独往,相须相使的能互相促进,而相畏相恶相反相杀滴,轻则减轻药效,中则增加毒性,重则立马死翘翘。十八反,十九畏则是具体滴相反或相畏的药物,比如神马“半蒌贝蔹芨攻乌”,神马“丁香莫与郁金见”。其他的还有分类,比如神马解表,神马清热,神马理气,神马补虚,则与病理相关。
那么中医的病理是神马呢?在中医看来,我们人体是一个分工复杂,运转良好,秩序井然,合作无间滴和谐滴系统,同时又与外界,与天地,与自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但是内部总有些不安定滴坏分子,总是想变天,外部也有些亡我之心不死的恶势力,总是想入侵,于是在咱们的正派力量薄弱滴时候,或者在这个系统滴很多分子不明真相滴时候,或者外部力量过于强大滴时候,或者内部系统运转不灵出了问题滴时候,就会出现乱象,这时候咱们就开始生病啦。生了病怎么办呢,西医的办法是找出坏分子,杀一儆百,而中医不一样,中医认为,找出坏分子不是关键,恢复系统滴正常运转和谐稳定才是重点,所以一定要恢复系统滴平衡,即西医是斩首行动,中医是维稳行为。现在西医化滴中医用斩首滴办法来维稳,真的是缘木求鱼啊。中医的办法,是要调和阴阳,生化五行。气血两虚,就理气补血,水不涵木,我们就滋水涵木。所以首先还是要根据病理,那么都有些神马病理捏?我们又神马会生病捏?咱们身体滴内部和外部都有些神马坏分子恶势力捏?
中医告诉我们,第一股恶势力是“六淫”,那位童鞋不要脸红,想到哪里去了,啥是淫,过份才叫淫,“淫雨霏霏”就是下个没完没了滴雨,所以盯着姑娘看一眼,那是看,看第二眼那是欣赏,看第三眼是暗送秋波,看个没完没了,那才叫淫。所以这个“六淫”就是六种外部的很过份的东东。哪六种?风寒暑湿燥热。风是春天的主气,风属阳邪,所以喜欢攻击阳位,所以伤风的必定头痛。暑是夏的主气,如果风是少阳,暑则是太阳,所以不久是攻击阳位,而是直接攻击到人的身体里面,人体之中,气为阳,血和津液为阴,最后自然是有气无力,津液亏损。湿是长夏主气,湿是阴邪,所以喜欢攻击阴位,所以湿病的常常有腹泻腹。燥为秋的主气,因为秋天是由太阳变少阴,所以有湿燥凉燥之分。寒为冬季主气,是为阴邪,所以容易损伤阳气,结果气血不畅,不畅则多疼痛。还有一个是热,或者叫火,也是阳邪,所以也是主要攻击阳位,所以发热的多半头晕眼花。“六淫”不光有外部,也有内部,所以又有内热内寒内湿内燥内风的所谓“五邪”,与外部滴“六淫”互相勾结。
“六淫”之外,又有所谓七情内伤,这都是内部运转不灵导致生病滴,七情六欲,皆能伤人哪。哪七情,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悲伤心包。由于五行相克,所以这些情志也可以互相克制,用于情志治疗,比如喜属火,恐属水,水克火,所以如果有人摸了一手万字清一色登峰造极还是天胡滴牌型,兴奋得无法控制,眼看心脏就不行了,最好的办法是吓他一吓,大喊一声,警察来啦。
七情之外还有疠气,这种东东一般都会导致急性病,传染病,这是地震火灾一样的外邪,正常人又有几个能抵挡得了。
此外饮食不当劳逸过度都会致病,为神马捏?过饥则气血不足,过饱则有伤脾胃,而过于偏食,也会因为五味失调导致五行失衡,过劳气耗,过逸气血不畅。
总而言之,生病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比如一个人吹空调,清醒滴时候木事,而睡着了吹着吹着就容易感冒,那就是因为睡着了的时候,正气不足,邪气就容易侵入。
但说起来简单,诊断起来,就木有那么容易了。这些“六淫”“五邪”“七情”还是齐秦神马滴,数字不多,但在做乘法而不是加法之后,再加上阴阳五行那无比灵活的运作之后,真实情况就不是那么清楚了。而最要命的是,中医的诊断方式有限,只有四种,望闻问切。
望就是看气色,看舌头,闻就是听呼吸,听声音,问就是问症状,问感受,切则是俗称的“号脉”。四种方法对付那千变万化的病症,根西医的诊断手法,又是化验又是拍片片差得太远。望闻问西医也有,唯一一个不同于西医的,直接测量身体状况的“号脉”怎么样呢。
用三个指头搭在寸关尺上,感觉脉象,虽然有二十八种之多,但普通的人又哪里分辨得出。更要命的是,同样的脉象,对于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季节时辰,都有不同的意义。比如病者坐轿子来的,和赶了几十里山路来的,其脉象也有不同。那些电视里拿着根线去“号脉”,却能诊断如神,实在是儿戏啊儿戏。所以我们常常看见的场景是,一群医生围着个病人,有的说是寒症,有的说是热症,有的说是虚,有的说是实。
但问题还没有完,辨完病之后该用药啦,西药虽然多,但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药一个病,剂量都是标好滴。中医呢,药物有一千八百多种,常见的数以百计,这些药放在一锅熬,一口喝,即使没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对于病情有什么结果,谁知道?所以中药讲究君臣相辅,以一样为主,然后加上其他的药,再加上药引,比如火神派就喜欢用附子,但是君药用多少,臣药用多少,臣药换一种会有什么效果,对于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季节气候地理环境,这些药的影响是不是一样?还是太复杂呀太复杂。
中医医理病理药理都如此复杂,诊断方法如此之少,所以就有实践派的登场,这就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