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易学养生(五行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2011-11-19 19:27: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八字命理 |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
火-温热、升腾、明亮
土-生化、承载、受纳
金-清洁、清肃、收敛
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柱中某五行太旺,该五行所代表部位,易受到伤害犯病;并被其冲克之五行,较易受到伤害犯病。八字中某五行太弱:该五行所代表之部位,容易生病。
木火太旺,眼睛。木土交克,心绪紊乱、多操烦。木被金伤,筋骨酸痛。火旺土燥,性欲强。火金交克,血、眼睛、心、气喘、肺病、精神差、排泄机能。火强水弱,怕冷。火遭水克,头昏眼花,眼目之疾。干火支水,腹疾、心焦之症。土虚逢木旺乡,脾胃有伤。旺土见火,眼疾、热病。土克水,脾胃损伤,腹、肺之疾。金克泄太过,肺、呼吸、气管炎。金克木,腰酸之疾。金虚遇火炎之乡,身患血疾无疑。金遇水旺,伤筋之疾。水克泄太过,肾、膀胱。水旺,性欲强。水弱,冷感,甚者性无能。水强火弱,怕热。干水支火,内障、眼昏盲。四柱交克重,皮肤多差,多见皮肤之疾。夏生癸水受克太过,眼疾、肾。女命水克泄太过:月经不顺。
十干受克主六腑
甲:胆、头。乙:肝、肩。丙:小肠、额。丁:心、舌、齿。戊:胃、鼻、面。己:脾脏、鼻、面。庚:大肠、筋骨。辛:肺、胸。壬:膀胱、足。癸:肾、耳、足。
甲木火多,精神之病。甲庚交克,筋骨之疾。
十二支受克主五脏
子:膀胱、耳。丑:脾脏、肚。寅:胆。卯:十指、肝。辰:肩、胸腔、胃。巳:面部、齿、喉、肛门、心。午:精神、眼、目、心、小肠。未:胃、脊梁、脾脏。申:大肠、肺、经络。酉:精血、小肠、肺。戌:腿、踝足、命门。亥:头、肾。
子午冲,肾心要防、眼有灾、记忆力差。子未穿,消化系统不良。子日未时,老年残疾多灾。丑午穿,神经系统有伤。丑日午时,老年残疾多灾。丑戌未三刑,身体易见有伤,四肢病难全。寅巳刑,脑神经衰弱、脾胃痛疾。寅巳刑坐凶煞、流年不利,恐有车祸血光之灾。寅日巳时,老年残疾多灾。寅巳申带亡神劫煞,须防血光之灾。年月寅申冲,聋哑须防。寅申冲而金木交克重,肝、胆之疾。寅申冲坐凶煞、流年不利,恐有车祸血光之灾。卯日辰时,老年残疾多灾。卯酉冲,瘫跛要防。辰戌丑未,聋哑之疾须防。巳申刑,易见受伤血光。巳申刑、合劫煞或坐凶煞再逢三刑,易见血光。申日亥时,老年残疾多灾。酉戌穿,外伤注意,多有意外伤害,身体易见疤痕。酉日戌时,老年残疾多灾。年月戌亥:多见早夭。
《五行克泄易患之疾》
『木日主』遭克泄太过,或居生、死、绝之地:易患头痛、头眩、小腹痛、筋骨痛,严重者四肢伤残、咳嗽、耳聋、重听之疾,发生时间依八字岁运而定。
『火日主』遭克泄太过,或居生、死、绝之地:易患心脏病、惊吓、健忘、腰痛、失眠、小肠诸疾,夜尿、贫血、遗精之疾,发生时间依八字岁运而定。
『土日主』遭克泄太过,或居生、死、绝之地:易患腹痛、呕吐、涨气、口臭、胃疾、脚气病、消化系统、浮肿之疾,发生时间依八字岁运而定。
『金日主』遭克泄太过,或居生、死、绝之地:易患咳嗽、吐血、肺病、痰多、喉疼、胸腔之疾,肠疾、便秘、痔疮之疾,发生时间依八字岁运而定。
『水日主』遭克泄太过,或居生、死、绝之地:易患肾病、耳鸣、耳聋、重听、目疾、腰酸背痛、健忘、尿道、膀胱之疾,下痢、白带白浊、脑疾,发生时间依八字岁运而定。]
枭神夺食论祸害:
一指日主身强,枭为忌,食为用
流年克大运,大运克命局,流年直接克命局,称天克地,才构成枭印夺食,命局不能克天,如命局是一座五行构成的房子,有坚固的,也有脆弱的,流年遇狂风暴雨,风雨使脆弱之房子倒蹋,而不可能房子把暴雨,怎么样了
二指日主身弱,枭为喜,食为忌,
食伤多而无制,女性则为性乱之人,制官杀过多,丈夫无为,难以成家,遇强旺枭印克杀食神,挫伤性器官而少子无子女.大运或流年遇之则不利子女或难育子女..
日主为火,枭木食土:要看是什么土,如果是戊土,会有流血,开刀血光之灾,一般在胸腹部位。
日主为金,枭土食水:是飞来横祸,车祸,高空落物,外伤等。
日主为木,枭水食火:溺水,性病。
日主为土,枭火食金:烫伤、骨折。
年为祖上。月为父母伯叔兄弟门户。日支为妻妾、日干为己身。时上生气,必得子孙之力,寿元耐久,晚景优游。偏财是父,乃印绶之官星也。正印者,生我之身也。比肩者,兄弟也。小儿者,不带刑冲,声音响亮,夜啼性急。男命,取克干为嗣。男命,七杀者子也。女命,取干生为子。女命,官为夫星;七杀是偏夫;食神是男;伤官是女。分禄须伤主馈人,比肩重叠损严亲;正财克母偏财父,夫妇相刑值退神。食神有寿妻多子,偏官多女少麒麟;乘旺伤官嗣必绝,中和印绶自荣身。
《论 父》
偏财是父,乃印绶之官星也。如甲日以戊为父,再见甲寅字,或木局全;或临死绝冲刑之地,主克父也。不然,主离异不睦,或疾病残伤。若得庚字申字救,庶无大害。如甲旺戊衰,亦主有疾少靠。如戊临生旺、贵人天月德地,亦主有贵;更得丙丁生助,享父之福无穷。如临杀地,父死他乡。居衰败受制之处,墓绝之地,主父平常,不得父力也。
|
《论 母》
《论 神 煞》
|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母病及子:母脏先病,然后累及子脏。
(2)子病及母:子脏先病,然后累及母脏。这种情况下一般病情较重。
(3)相乘:即相克太过。可能是克者太旺,或者被克者太虚造成。这种情况病情容易严重。
(4)相侮:即克制不足,反被其克。可能是被克者太旺,或者克者太虚造成。
五脏和季节的关系
木对应春季,火对应夏季,土对应长夏,金对应秋季,水对应冬季。在各个季节里,对应的脏负担较重,而所相生的脏得到补益。比如春季易流行肝病,因为春季木生火,肝的负担重。同时由于木生火(心),所以心情容易舒畅。
五脏强弱和性格的关系
在性格方面,五行生克若不平衡,火多无制,急躁而欠涵养。水多无制,聪颖而意志不坚,亦且好动。木多无制,刚愎自用。金多无制,精干而敏锐。土多无制,慈厚而好静。当然即使这样,通过后天的自我控制仍然可以达到性格平衡。
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数千年前,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用阴阳五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实践,故阴阳五行与人体关系密切。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与自然密不可分,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引起机体对应性的反映;自然界中有阴阳五行,人体也有阴阳五行,并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相互对应、相辅相成。
一、阴阳学说与人体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并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阴阳又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中医学及中国养生保健学说认为,人体阴阳失调是各种不适和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
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这里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四)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另外,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水平,故出现虚证。阴不足,阳正常则阴虚生内热;阳不足,阴正常则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阳两虚”证。
(五)阴阳在养生保健上的应用:阴阳是养生保健的总纲。身体各种不适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如从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从性质来看:非热(阳)即寒证(阴);从发展趋势来看:不是实证(阳)就是虚证(阴)。总之,阴阳可以概括各种不适的属性。养生保健的总原则为“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也是养生保健的基本出发点。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日常,我们可以用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的阴阳之正,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滋阴潜阳,滋阴助阳,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平衡的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紊乱,如果有一个脏器受损,其他的脏器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平衡的失调。因此在养生保健时,必须要注意身体的整体调整和养护;还要注意尽早清理体内不利因素,调节平衡、补充营养,达到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而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当病邪作用于人体,正气奋力抗邪,引起邪正相争,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平衡或使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及病理变化;若正气强盛,邪气消退,则各种不适及病证很快趋于好转、痊愈。若正气虚弱,邪气强盛,则疾病日趋严重,甚至恶化、衰亡。
二、五行学说与人体
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应用五类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可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在医疗和养生保健方面,人体的五脏分别归属五行,并且籍以五行学说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五脏之中,心脏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引申后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引申后为温热、升腾。
“土爰稼穑”,引申后为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引申后为肃降、变革、收敛、清洁。
“水曰润下”,引申后为滋润、向下、寒凉。
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但不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的抽象概括。
| 五行 | 五脏 | 六腑 | 季节 | 情绪 | 五官 | 五味 | 形体 |
| 木 | 肝 | 胆 | 春 | 怒 | 目 | 酸 | 筋 |
| 火 | 心 | 小肠 | 夏 | 喜 | 舌 | 苦 | 脉 |
| 土 | 脾 | 胃 | 长夏 | 思 | 口 | 甘 | 肉 |
| 金 | 肺 | 大肠 | 秋 | 悲 | 鼻 | 辛 | 皮毛 |
| 水 | 肾 | 膀胱 | 冬 | 恐 | 耳 | 咸 | 骨 |
上述自然五行与人体五行归类表,对我们日常的养生保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春天属木主人体肝脏,故春季是护肝的季节。春天一到大地生机勃勃,人体也气血流畅,全身脏器组织功能易于恢复。此时宜用扶助人体正气之法,清除一冬所纳入的多余物质。春季易受风邪,五行属木,迎风流泪,伤目,口味发酸易怒伤肝胆,因此在春季宜用清理肝胆火旺之保健品,以养肝调肝清除肝火为主,可多饮花茶;辅以增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夏天属火主人体心脏,故夏季是护理心脑血管的季节。夏季温热易受暑邪,耗伤津液,常发汗影响小肠吸收,易使心火上炎,面红耳赤,口舌生疮,因此宜以静养心,适当使用苦味食物来降心火,宜饮用绿茶,宜使用针对心脑血管的保健用品。
仲夏属土主人体脾脏,故仲夏是重点调理脾胃的季节。仲夏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食欲不佳,易伤心脾,一般不宜大补,而宜调节元气,调理脾胃,舒筋活络,保证气血运行通畅,脾胃之气充足,因此身清气爽。‘夏中调节’尽量少食或不食生冷,宜饮用绿茶,并可适当增加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硒),调节脾胃有助食欲。
秋季属金主人体肺脏,故秋季是护理好肺脏的季节。秋季气候渐趋凉爽,燥气当令,人多口干咽燥,咳嗽少痰,易伤肺津宜滋阴润肺。如果经春清夏调之后,身体运行正常,这时可饮用青茶,补充适当的营养,使气血充盈、阳生阴长、形体壮实。秋补重在润燥,最合适的的食物是梨、百合、木耳等;还需要补充微量元素(钙铁锌硒)、维生素,以补充饮食过程中缺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酶类等物质,同时又可以补肺益肝强肾。
冬季属水主人体肾脏,故冬季是重点保护肾脏的季节。冬季气候寒冷,体虚不御寒而伤肾;活动量减少,食入量增多,体内容易积存过多脂类物质,冬季气血运行缓慢,机体免疫力下降,心脑血管和呼吸道疾病极易发生,不可掉以轻心。对于疾病要采取预防的态度,身体注意保暖,才能保持健康的而不受外邪侵害。冬季宜运用清调补的综合协调搭配,如微量元素(钙铁锌硒)、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心脑血管保健用品;要注意御寒防冻,增强体质,保证身体轻松过冬。
在了解了自然界、五行与人体的关系之后,可以预先就分析出身体可能发生的疾病;也可以根据季节、邪气、脏腑及口味的变化,随时注意身体改变的预兆。由此可做到未病先调,防患未然,预防保健,强体健身、延年益寿,这就是我国阴阳五行传统养生保健的独到之处。
八卦五行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乾卦属金,对应于肺病,大肠,头部疾病,男科疾病,筋骨,骨骼,胸部,上焦,节肠,便秘,伤寒,老年性疾病等。
坤卦属土,为脾胃,腹部之病,常主饮食不纳,消化不良。有时为肿瘤,浮肿,妇科病,更年期疾病,生育,皮肤病,晕症等。
震卦属木,对应于肝胆,足部之病,精神病,狂躁症,咳嗽,羊角风,咽炎,气滞,骨折,受惊,神经衰弱,神经过敏,妇科,肝火旺,腿病,多动症,癌症等。
巽卦属木,对应于肝胆,大腿,肛门,血管病,中风,风疾,癌症,偏瘫,肠病,风寒,伤风感冒,传染病,坐骨神经,淋巴疾病,喘息,哮喘病等。
离卦属火,对应于心脏,小肠,眼病血液病,月经不调,肥大,上焦失调,热病,幻觉幻视病,烧伤,中暑,乳房疾病,发烧,妇科病等。
兑卦属金,对应于肺,大肠,口,舌,喉,气滞病,气逆喘疾,饮食不纳,痰多,口腔疾病,咳嗽,牙痛,胸部,膀胱,泌尿系统,肛门,血压低,贫血,伤残,外伤,手术,皮肤病,气管,食道等病。

加载中…